有一种病,轻则臭屁连天,重则切了肠子,是不是听来很让人怕怕啊!
70岁的张先生有一个几十年的老毛病,就是便秘。因为出口不畅,他总是放屁,这个毛病,他自己都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上周一早上起床后,他突然感到腹痛难忍,起初他没在意,觉得过几天就好了,没想到情况却越来越严重。两天后,张先生开始发烧,直到疼得在床上起不来。家人还以为老张得了阑尾炎,赶紧送往我院就诊。经腹部CT检查才发现,老张这腹痛既不是来源于阑尾炎,也不是胃肠炎,而是“结肠憩室炎”。
65岁的潘女士近期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伴轻度恶心,后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急忙来我院急诊,经过全腹部CT提示:患者盲肠前壁憩室内粪石嵌顿伴憩室炎。
憩室炎发作后首先以抗炎治疗为主,但经内科治疗后,潘女士第二天病情仍没有好转,反而逐渐出现发热,腹痛加重,腹部拒按,于是赶快为患者完善了增强CT,外科的*海主任仔细阅片后,发现潘女士体内的炎症较前进展了,提示结肠穿孔可能性大,如若再不加以干预,穿孔的口子会逐渐增大,结肠内的大便会流得满肚子都是,到时肯定会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
鉴于此,*主任果断决定行急诊手术,经过术中探查,发现患者的部分结肠都发黑坏死了,幸好由于手术及时,肠子里的大便还没明显“漏出来”,最终手术团队给潘女士做了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联合回肠保护性造口才解除危机。
还不算完,周二上午,89岁的陆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我院急诊就诊,只见陆大爷捂着左下腹部一边大喊“痛煞耶”,急诊外科的潘迎春医生经过仔细查体后,发现患者左下腹部肚子已经完全是硬梆梆的状态。“坏了”,潘医生嘀咕着,“腹膜炎体征都出来了”,于是立马给病人复查了全腹部CT,结果提示乙状结肠中段异常团块影伴腹膜炎改变,憩室考虑,局部肠穿孔包裹;乙状结肠下段肠壁增厚。
事态紧急,潘医师急忙叫外科李晓文医生会诊,李医生查看,觉得陆大爷病情很严重,结肠恐怕已经穿孔,需要急诊开刀,但陆大爷89岁高龄,又有冠脉硬化,手术风险非常大。经*海主任阅片并查看病人后,征得病人及家属的支持,决定还是得放手一搏,术中一探查,陆大爷体内20公分长的结肠炎症水肿严重,已粗得和手臂一般,憩室几乎穿孔,远端还合并有结肠肿瘤,手术团队最终给病人做了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造口术术,好在整个手术过程顺利,陆大爷现已可以准备出院。
那么憩室炎究竟是什么病,轻则让张先生臭屁连天,重则让潘女士、陆大爷不得不把肠子切了呢?
走近“结肠憩室”这个不明觉厉的名字背后首先要从“憩室”这个概念说起,憩室指结肠壁的囊状突出。因为结肠壁薄,结肠肌肉相对薄弱,所以憩室这种症状以在人体结肠中最为多见。如果把结肠比作橡皮做的轮胎,就很好理解这个疾病,因为车胎如果某处出现了薄弱,在车胎内压力的作用下,这薄弱的地方就会凸起形成一个小鼓包。
同理,结肠上某处薄弱时,因肠道内压力,这个薄弱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小鼓包,从外面看是鼓包,从里面看就是个小坑,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都有。
这个小坑平时可能没有症状,不痛不痒,但结肠是存储粪便的器官,粪块或粪渣残留或卡住,继而导致局部发炎,这时就会产生腹疼甚至发烧等症状,这就是憩室最常见的并发症,憩室炎。
结肠憩室的成因结肠憩室这个病男女发病几率相近,一般以老年人和便秘人群好发,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有数据显示40岁以前发生率小于5%,60岁占30%,而当年龄到达85岁时,发生率则大于65%。结肠憩室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一般以老年人和便秘人群好发。
憩室形成的原因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多数与年龄和便秘有关。人的肠道与车胎一样,用久了弹性会变差一点,压力的作用下容易鼓包,因此结肠憩室这个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另外便秘的人每次排便都要对肠子施以很大的压力,时间长了,憩室就可能被一个一个挤出来了。
能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患了结肠憩室吗?其实多数人发现其实都是因为出现了症状,要么是因为做CT或肠镜时偶然发现的。如果只是单纯体检发现,可以不必处理,平时注意多喝水,预防大便干硬,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预防粪块堵塞憩室而引起发炎。
另外憩室炎发作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若发生腹痛时及时去急诊就诊,通过腹部CT及血检验,可以及时有效诊断及鉴别结肠憩室和憩室炎或其他急腹症,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得到对应的治疗。
如何提早预防结肠憩室?年龄无法改变,但便秘可以改善:养成自己主动、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为此,首先要改变饮食结构,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可以帮助肠道蠕动,降低排便时所需的压力,所以最好找出能使自己规律、顺畅排便的纤维素量,一般来说约为每天20~35克。
平时多喝水、多运动可预防便秘。而要想真正解决便秘,还要学会控制压力,避免长时间情绪紧张,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有便意的时候千万不要憋。做一个“自然而然”的人,一切就会顺其自然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文字来源:外一科戚小刚
**综合办公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