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猪就是养肠道”,作为营养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健康的肠道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快猪只生长速度。同时,肠道还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中大量的抗体合成细胞构建了机体的黏膜免疫系统。随着饲料禁抗与非瘟常态化,猪场细菌性疾病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猪病*性腹泻等疾病的发生进一步危害着猪场的养殖效益。面对这种情况,猪场应该估限哪些措施呢?4月8日,由建明中国主办的互动直播节目特别邀请了建明中国技术服务总监罗正博士、南京博维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曲向阳博士、建明中国肠道健康平台产品经理周颖女士,与大家分享“猪场肠道疾病防控策略”。本次节目由猪兜TV独家直播,共吸引了25.9万人次在线观看。
曲向阳:养猪首先养肠道,肠道健康是饲料转化之本!
首先,曲向阳博士在分享中提出,从年8月非洲猪瘟进入到中国,养猪行业经历了两次恐慌、一次惊喜,即对疫情处置的恐慌、对行情不确定的恐慌,以及年6月到年全年整个行业超长盈利的惊喜。由于养猪利润高,大量新猪场复产、投产,导致产能过剩。年4月开始,行情下降,在期待与博弈中,养猪行业持续亏损期已经超过10个月,进入年,全产业都陷入深度亏损,叠加俄乌战争对饲料原料的影响,降本增效成为了当前养猪企业经营的唯一选择。
当下,对养猪成本影响最显著的依然是健康成本、生产效率与饲料成本管控。非洲猪瘟、蓝耳病、PEDV三大疾病依然是影响猪群的死亡率与健康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不可忽视圆环病、支原体、回肠炎这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回肠炎等肠道性疾病。年底开始的饲料“禁抗令”,导致各阶段猪群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增加,尤其是魏氏梭菌、沙门氏菌以及回肠炎,导致各企业之间的生产效率不同,断奶-上市之间的料肉比(2.45-3.3之间)差异非常显著,这意味着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成本差异巨大。
曲向阳博士提到,肠道疾病的防控有两个前提,一是肠道的免疫健全,二是功能健全。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它包括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以及黏膜的物理屏碍作用,同时肠黏膜上皮细胞可以分泌lgA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保护作用。当仔猪断奶时,由于大量抗生素的滥用,以及猪群的应激、饲养环境尤其是温度、湿度等的改变,会导致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一些有害菌,比如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等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腹泻。而肠道健康影响到饲料的吸收,从而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潜在经济损失。以回肠炎为例,每头猪的损失在5-22美元,全国猪业损失合计98.9亿人民币(20%发病率,70元/头),亚临床/亚健康发生率远高于急性出血性的回肠炎。魏氏梭菌造成母猪群、后备群及育肥猪的急性死亡,可造成母猪群1%·2%的年死亡率。
消化道疾病对猪场生产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病*性腹泻的防控,主要还是群体免疫力的建立,做好生物安全,减少生长育肥猪群与母猪群(尤其分娩舍)的交叉污染;对于细菌性腹泻的防控,减少应激,批次间全进全出,在高风险季节针对性的添加抗生素饮水或拌料进行预防,适当采用益生菌或酸化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对于寄生虫性肠道疾病,做好栏舍卫生与粪便管理,预防性投喂驱虫药。
生物安全对于PEDV来说有一定作用,场外生物安全通过对人员、车辆、物资、猪只的管控,极力减少PEDV传入猪场的概率;场内生物安全主要是落实分区隔离饲养模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避免PEDV在各生产单元内传播。饲养管理上最重要的是“全进全出”,“全进全出”配合空舍的洗消、干燥能够避免批次间病原传播。不论是商品化疫苗还是自家苗,返饲是提高猪群免疫力的最有效途径。
最后,曲向阳博士强调,今年饲料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20%以上,必须消除影响饲料转化率的因素,杜绝饲料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