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微生物,通常指肠道里的微生物群。他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发挥着调节身体健康的作用。这些肠道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厚壁菌型、普氏菌型、拟杆菌型。
它们的比例倘若失衡,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比如普氏菌属含量过高,则容易导致2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
权威科学研究表明,在改善糖尿病方面,微生物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那这其中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广东省营养学会肠道菌与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红辉教授为我们作专访解答。
Q1
肠道菌群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郭教授: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药物、高脂高蛋白饮食、酗酒等不利影响,我们肠道内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等)会不断减少甚至消亡,有害菌(如大肠杆菌等)则会不断增多,不仅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还可能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结肠炎、脂肪性肝炎、骨质疏松等多种慢性疾病。
Q2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糖尿病的原理是什么?
郭教授: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及利用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方法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提升特定的有益“生态功能菌群”,肠道菌群平衡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
80%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肠道内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例较高,厚壁菌门细菌能从食物中吸收过多的能量,从而引发肥胖,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
通过回归自然健康饮食生活方式,即饮食调节×运动调整,减轻体重,减轻代谢负荷,让胰岛β细胞重新恢复分泌胰岛素功能,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帮助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关口前移”,有机会逆转糖尿病。
Q3
平衡肠道菌群防治糖尿病,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郭教授:对于2型糖尿病人群来说,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比如导致肠道内的厚壁菌异常增多、拟杆菌减少,使得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过多的能量,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同时肠道菌群失调还会降低运动、服用药物(如二甲双胍)等治疗方式的控糖效果。所以我们提出改善肠道菌群,提高益生菌的丰度,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单纯补充益生菌并不保证它在肠道内能够存活下来。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更重要的应该是肠道微生态环境的修复。
第一,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合理饮食如选择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全谷物、新鲜果蔬、豆类等有利于患者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第二,要提供有利于益生菌生产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也就是在直接补充益生菌的同时,也要补充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如菊粉、低聚果糖和植物多糖等,这些物质可以被益生菌利用和代谢,从而有效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发挥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
Q4
近期在肠道菌群防治糖尿病方面,有哪些重要研究成果?
郭教授:一直以来,糖尿病被认定为只可控制不可治愈的终身性疾病。而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机构研究成果显示,2型糖尿病早发现,早干预,有机会实现病程逆转。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可以说肠道菌群调节是糖尿病管理的第六驾马车。
目前我们已经医院合作,开展了通过调节肠道菌辅助治疗的试验,在纳入试验的糖尿病患者中,实施营养和肠道菌群微生态干预后,超过85%的患者血糖实现下降,有些实现减药甚至停药。
Q5
有哪些人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郭教授:这种治疗方法适合体重指数(BMI)达22以上的亚健康人群,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以及尚未注射胰岛素、无明显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听完了郭教授的分享,相信大家对肠道菌群调节糖尿病的原理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许多糖尿病患者面对血糖降不下来的难题,或许因此有了新的想法。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以基因科技、肠道菌肠改善、生活方式等前沿科研成果为整体的糖尿病调理项目——“合康谱糖尿病逆转体验营”。一起来看一下该项目的相关数据。
名参与“合康谱糖尿病逆转体验营”项目的患者,在经过为期6个月生活干预后,各项糖尿病相关指标都获得了改善(如图)。
从图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来,生活方式干预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有上千名患者参与并获益。
现在,为了让更多糖尿病患者有机会体验这种新的控糖方法,《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携手合谐医疗推出3天2夜的控糖营体验活动。
项目专家团队
刘芳兰主任医师
省疾控中心预防保健专家
省女医师协会副会长
省健康管理学会食安与营养健康专委会常务委员
郭红辉教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
营养学教授
周丽娟教授
民族传统体育学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