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快速上升,最新数据显示其已位居恶性肿瘤第四位,达28.2/10万,死亡率也位居第五位,达13.6/10万,是重大的健康问题。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强调,结直肠癌是一种可以早期预防的癌症,做好筛查工作可有效提高生存率。
许剑民介绍,饮食结构改变是导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的首要因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居民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膳食纤维摄入量较高;而当前膳食摄入普遍精细化,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量,膳食纤维摄入明显减少,促使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快速增长,部分沿海地区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另外,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均为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如果说不良生活状态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可控因素,那么家族史或癌前疾病就是癌症发病的不可控因素。15%—30%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中有结直肠癌患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更有一类遗传性结直肠癌,如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林奇综合征等,肠癌发生率极高,且发病较早,可在20岁起病,35岁癌变。因此,上述人群需要特别警惕结直肠癌。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但死亡率却明显较高,主要原因是我国多数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治疗难度明显大于早期患者。作为一种可以通过筛查预防的癌症,已有许多国家通过有效的筛查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中建议国人应从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人群在4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许剑民教授介绍,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风险评估调查问卷、粪便隐血检测、肠镜检查等。其中,肠镜检查同时也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前两项异常的人需要做肠镜进行确认。但是,肠镜检查等待时间较长,需要口服泻药进行肠道准备,检查时部分患者感受比较痛苦,依从性较差。同时,考虑到肠癌本身的发病率,全面开展肠镜检查的阳性率较低,实用性不强。因此,医院在常规筛查的基础上建立了进一步的精确筛查策略,将调查问卷异常及粪便隐血阳性的患者再进一步做粪便DNA检查及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甲基化检测。这些检查异常的患者再做肠镜可达到80%—90%的阳性率,不仅能及时发现肠癌,也能发现腺瘤、腺瘤癌变等早期病变,可以早期干预处理,避免了大手术,大大降低了医疗负担。
有些人在检查时发现了结肠息肉,它是很严重的隐患吗?结肠息肉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癌前疾病!在我国,70%—80%的结直肠癌均为息肉演变而来,而癌变的时间约为5—10年。切除息肉可以预防肠癌,但如果置之不理,癌变过程中症状隐匿,难以察觉,容易进展至晚期。
结直肠癌确诊后可根据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早中期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达到理想的生存效果。数据显示,从I期至III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90%、75%和60%。即使确诊晚期肠癌也不是毫无办法,可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将晚期患者生存期由原来的半年提升到26个月以上。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