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肠道为什么会发炎科学家从前可能都想错了
TUhjnbcbe - 2022/2/13 14:58:00

作者:箫汲

编辑:明天

去年,在维也纳举办的欧洲胃肠病学会的年会周(UEGW)上,有一个会场和别的会场都不同,可以说是座无虚席。不,何止是座无虚席,原本能坐一百人左右的大厅,塞进了两倍的人都不止。莫说找到座位,连站的地方都很难找到。站在后排的听众会不自觉地推挤前排的听众,因为大家都想再往前一点,看得再清楚一点。

欧洲胃肠病学会的年会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胃肠病学术会议之一,汇聚了全世界顶尖的胃肠科医生、专家和科学家。能让这些人趋之若鹜、不顾形象,是因为这里的话题太酷炫了。

肠道菌群。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医生和科学家们就已知道肠道菌群和多种疾病有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紊乱不仅可能引起胃肠道的疾病,而且还和很多全身疾病,比如肥胖、各种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1-3]。但是人类肠道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含有至少-个物种[4]。分析这样复杂的数据本身就有着天然的难度。直到最近,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对肠道菌群大规模、深入的研究才方兴未艾。

这类大数据分析带给我们的结果是震撼性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彻底刷新了我们对很多疾病的传统认识。

最近,《科学》(Science)杂志上一篇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的新研究,就向人们揭示了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里,又一个令人震惊的实事[5]。

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新发现“颠覆”了从前科学家对炎症性肠道病病因的认知。炎症性肠病是一类以反复的、严重的肠道炎症性病变为特点的疾病,往往缺乏特效疗法,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科学家认为炎症性肠道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的免疫细胞失控,并对患者自己发动攻击)。然而,日本应庆大学的科学家盯上了一种叫做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的细菌。

克雷伯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健康人口腔和胃肠道中的细菌。一般来说,克雷伯氏菌可以和宿主和谐相处,只有宿主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比如艾滋病、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才会引起感染,诱发炎症性肠病。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培养皿中的克雷伯氏菌。图片来源:SciPak

摄影:AlessiaRanciaro

应庆大学的科学家从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的唾液样本中分离出克雷伯氏菌,再把这些细菌移植到无菌小鼠(germ-freemice)的肠道中,然后发现,这些小鼠的肠道中也发生了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表现。难道说炎症性肠病竟然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根本不是什么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这种克雷伯氏菌就是炎症性肠病的病因?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植入了无菌小鼠肠道内的克雷伯氏菌。图片来源:SciPak

摄影:AlessiaRanciaro

且慢,既然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那么事情肯定不会那么简单。今次发现将克雷伯氏菌移植到无菌的小鼠肠道内,才会发生细菌定殖和炎症性改变。如果将同样的菌种接种到菌群环境健康的小鼠肠道内,克雷伯氏菌就不能定殖,也不会引起炎症性改变。可别忘了,克雷伯氏菌是广泛存在于健康人体表的机会主义者,正常情况下可以和宿主和谐共处,只有在宿主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才会趁机作乱。因此,与其说克雷伯氏菌引起了肠道菌群紊乱、继而引起炎症性肠病,不如说是因为宿主的肠道菌群已经发生紊乱,才给了克雷伯氏菌作乱的机会,继而引起炎症性肠病。

当然了,这类针对老鼠的研究并不能直接应用在人类身上,但是这些研究无疑对研发炎症性肠病的疗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同样发表在这一期《科学》杂志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团队的研究就发现,克雷伯氏菌作乱的方式不是直接攻击肠道,而是通过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继而对肠道造成破坏[6]。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因为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的时候,口腔细菌,尤其是克雷伯氏菌就会“占领”肠道,激活免疫细胞TH1,引发肠道炎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看来,健康的肠道菌群环境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避免免疫系统紊乱,甚而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也许在肠道内杀灭有害菌、培养益生菌会成为攻克炎症性肠病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另一方面,也许不限于炎症性肠病,其他多种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或多或少也都能从肠道菌群紊乱找到病因。

被攻击的克雷伯氏菌。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肠道菌群这个领域太新,也有太多的未知。这些新的研究仅仅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的冰山一角,也许提出的新问题比解答了的问题还要多得多。而这些新的问题又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对那些像去年在欧洲胃肠病学会年会周上趋之若鹜、不顾形象的那些人一样的科学家们来说,这是一个亟待耕耘的领域。而他们不顾一切带回去的新知,就像一粒粒种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今年、也许明年,就会种出更多震撼性的成果。

颇为值得期待。

排版:晓岚

滑动阅读参考文献:

1.DahiyaDK,Renuka,PuniyaM,etal.GutMicrobiotaModulationandItsRelationshipwithObesityUsingPrebioticFibersandProbiotics:AReview.FrontMicrobiol;8.

2.HoughtonD,StewartCJ,DayCP,etal.GutMicrobiotaandLifestyleInterventionsinNAFLD.IntJMolSci.Volume17,.

3.ThomasS,IzardJ,WalshE,etal.TheHostMicrobiomeRegulatesandMaintainsHumanHealth:APrimerandPerspectiveforNon-Microbiologists.CancerRes;77:-.

4.GuarnerF,MalageladaJR.Gutflorainhealthanddisease.Lancet;:-9.

5.AtarashiK,SudaW,LuoC,etal.EctopiccolonizationoforalbacteriaintheintestinedrivesTH1cellinductionandinflammation.Science.;(6):LP-.

6.CaoX.Intestinalinflammationinducedbyoralbacteria.Science.;(6):LP-.

科学人问答

Science封面:吃啥补啥,对肠道菌来说,这个可以有

受伤的肠道菌:抗生素留下的烂摊子,如何收拾?

肠道细菌才是决定你是否能减多少肥的关键?

Cell:挨冻了,肠道菌会帮宿主减肥?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来自果壳网

转载请联系授权:sns

guokr.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道为什么会发炎科学家从前可能都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