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女性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生理性解剖结构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妊娠期女性常出现尿路感染。
大部分的妊娠期尿路感染容易治疗,不会影响妊娠结局。但一些急性肾盂肾炎导致的并发症可能会威胁母体和胎儿的安全。
治疗尿路感染,要知己知彼
妊娠期女性易于出现泌尿系感染。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会导致输尿管和肾盂扩张;孕激素也会导致输尿管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弱、减慢,增加膀胱输尿管返流,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此外,妊娠期也是一个相对免疫低下时期,容易被致病菌「趁虚而入」,也会增加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妊娠期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谱与正常女性一致,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它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菌和肠球菌等。据统计,对于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患者,82.5%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性作用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妊娠期应避免使用。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性作用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妊娠期应避免使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药物*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可以使用,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
美国FDA根据药物在妊娠期应用的危险性对抗菌药物进行了分类,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类:禁用。
表1抗菌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无症状菌尿
无症状菌尿又称无症状尿路感染,即尿标本中分离出一定量的细菌,而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健康的绝经前女性无症状菌尿的患病率为1.0%~5.0%。妊娠期女性的患病率为1.9%~9.5%。其诊断标准是连续两次中段尿培养的细菌菌落计数≥CFU/ml。
无症状菌尿与围产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无症状菌尿的孕妇娩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风险是正常女性的20~30倍。怀孕期间治疗无症状菌尿不仅能使孕妇继发肾盂肾炎的风险从20%~35%降低到1%~4%,还能改善胎儿的状况,减少娩出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的概率。
建议在妊娠前3个月每月均行一次尿培养检查。若结果阳性应及时治疗。抗菌药物单剂疗法的副作用更低,但会显著增加娩出低体重儿的风险。
因此,对于无症状菌尿的孕妇,推荐采用2~7天的短程抗感染治疗。治疗后1~4周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急性膀胱炎
妊娠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膀胱炎,应给予7天抗菌药物治疗。经验性治疗可以采用2/3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磷霉素、呋喃妥因(孕晚期禁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G6PD缺乏症/蚕豆病孕妇禁用呋喃妥因,以免出现溶血。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敏感抗生素。治疗1周后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急性肾盂肾炎
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较为严重。内*素释放会导致贫血,贫血也是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此外,内*素会损伤肺泡,导致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据统计,10%的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会出现肺部并发症。
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静脉应用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可采用2/3代头孢菌素、或氨基青霉素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待血培养或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敏感抗生素。症状好转后应继续口服抗生素至少14天。
投稿戳我编辑:杨洁|刘海洋投稿邮箱:yangjieam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