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十二指肠镜一
TUhjnbcbe - 2021/12/5 13:37:00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www.gs218.com/m/
十二指肠镜术

编辑讨论

十二指肠镜术是指利用十二指肠镜进行十二指肠检查的方法,可用于诊断十二指肠、肝、胆或胰腺疾病,也可以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中文名

十二指肠镜术

临床意义

可清楚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结构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刘正新丨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医院消化内科审核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目录

1检查前准备

2操作方法

3临床意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十二指肠镜术

临床意义

可清楚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结构

检查前准备

编辑

1.检查前至少6小时禁食、禁水,戒烟,检查当日早晨空腹。
  2.幽门梗阻患者检查前应清洁胃腔(胃肠减压或者洗胃)。
  3.检查前应了解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并做好检查前解释,消除顾虑。
  4.有出血倾向者,应检查凝血功能。

操作方法

编辑

1.操作前检查
  操作前需检查内镜光源是否正常,检查大角钮、小角钮、注水注气按钮、抬钳钮、负压吸引按钮是否正常。
  2.插镜
  向患者说明如何配合,取得患者合作。患者取左侧卧位,头略抬,术者左手握十二指肠镜头部,适当转动大旋扭,使其镜端的弯度与咽喉的生理弯曲近似,右手轻轻送入镜端,顺其吞咽动作滑入食管,不可强行插入以免引起梨状窝血肿或其他损伤。
  3.观察食管
  十二指肠镜为侧视镜,内镜进入食管后,只能看到一侧管壁,故观察食管不甚理想。此时要特别注意无阻力可逐渐前进;如遇阻力则应考虑到食管狭窄、肿瘤或憩室等情况,不能盲目进镜。内镜下见到食管下段的栅栏状黏膜下血管及齿状线,提示到达贲门,此时可将内镜逆时针或向左侧旋镜,充气的同时进入胃腔。
  4.观察胃腔
  十二指肠镜在进入胃腔后,顺时针旋转镜身,将镜端送直至幽门口处。侧视镜要比直视镜通过幽门口困难,且方法不同。调整幽门口至内镜视野正下方中央。
  5.观察球部
  球部是内镜操作中穿孔的好发部位,进镜时动作要稳、准、轻、柔,切勿使用蛮力。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后,右旋镜身并推镜,进入十二指肠降部。
  6.寻找乳头
  在十二指肠降部先找到十二指肠口侧的隆起,乳头通常位于其肛侧端。有时在十二指肠降部上段发现小息肉样隆起,为副乳头,其肛侧2~3cm常可找到乳头。此外,乳头表面常呈淡红色椭圆形隆起,有的似轻度糜烂外观,若见有胆汁溢出,即可确认。
  7.插管
  看见十二指肠乳头后,将小角钮向右旋转、大角钮向上旋转,向外拉直镜身,调整乳头至视野最佳位置后,锁定大、小角钮。通过工作通道插入造影导管,使用大、小角钮以及抬钳器配合,进行选择性胆、胰管插管或其他治疗。

临床意义

编辑

十二指肠镜采用侧视镜的方式,可清楚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结构及表面黏膜情况,使用抬钳器可顺利完成乳头病变的活检、胰胆管插管造影诊断及其他治疗。采用侧视镜,使其在操作上与普通前视型内镜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同时侧视镜视野小,只能观察到部分食管及胃壁结构,容易遗漏部分病变,一般不作为上消化道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逯云山,王迪,郭晓钟,张雪峰.十二指肠镜术.《临床外科杂志》,

徐大勇,陈健,胡宪明,杨科等.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比性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詹志刚,郭学刚,樊代明.十二指肠内镜术在胆胰疾病诊疗中的地位.《临床荟萃》,

朱传荣,嵇武,考晓明,郑鹏.十二指肠镜术后早期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腹腔镜外科杂志》,

陈训如.十二指肠镜技术在微创胆道外科中的重要地位.《肝胆胰外科杂志》,

查看全部

词条标签:

文化,出版物

胃镜和十二指肠镜究竟有什么区别?请解答。谢谢了!

胃镜和十二指肠镜究竟有什么区别?我经常十二指肠部位疼痛。如果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能用胃镜检查出来吗?我只做了胃镜检查。是不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就一定要用十二指肠镜来检查才能检...展开

推荐于-11-26

做胃镜的时候是要进入十二指肠球部的,所以不要担心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医生发现不到的,这是胃病医生在学习做胃镜时的基本功,但是如果是十二指肠球部以下及降部有些医生就不看了,十二指肠镜主要是做ERCP用的。就是看胆总管结石用的。

-12-19

不是的,胃镜经口,咽,食管插入病人胃,十二指肠内,一般来说所有诊断不明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均可行此项检查

电子镜十二指肠镜是什么

推荐于-11-25

电子十二指肠镜是内窥镜家族的重要成员,是肝、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是微创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途除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直观地明确胆胰管病变外,目前它主要应用于胆胰疾病的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的切开减压,胆总管结石的碎石、取石,胆道蛔虫取虫、胆总管、胰管良、恶性狭窄的扩张、引流术,胆道内皮细胞的刷片检查,化脓性胆管炎的引流、冲洗等。什么是电子十二指肠镜?医院专家表示,与外科手术相比,电子十二指肠镜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多优势:
  首先,患者不用开腹,镜子从口腔通过食管、胃进入十二指肠降段,找到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十二指肠乳头,手术器械很精细,通过镜子的治疗管道进行操作,对人体的创伤很少,术后患者腹部无疤痕,属微创手术;
  第二,术后一小时患者能完全清醒,疼痛马上缓解,可下地行走,除少许腹部胀、恶心外,无明显不适;
  第三,术后24小时开始进食,*疸能迅速消退,三至七天后能出院,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第四,不破坏胆总管结构,治疗可重复进行,对于反复发生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十二指肠镜下取石可反复多次进行。以上就是“什么是电子十二指肠镜?”的相关解答。

十二指肠

编辑词条

十二指肠(拉丁语:Duodenum)是小肠始段。人体的十二指肠长约30cm,约12指宽,由此得名,形如蹄铁。人体的十二指肠向左,动物的则朝前开口。它包绕胰头,并固定于腹腔后壁。而十二指肠大乳头则是肝胰壶腹的开口处。十二指肠接受胃液、胰液和胆汁,是小肠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在结构上,十二指肠可以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

中文名十二指肠位置胃与空肠之间宽约12指外文名Duodenum长度20~25cm(成人)目录

1器官组成

2发病原因

3临床资料

4十二指肠腺癌

疾病简介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5疾病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

指肠溃疡原因

防治要点

6疾病处方

1器官组成

编辑

观察标本十二指肠(Duodenum)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粘膜染紫红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环状皱襞.

低倍和高倍观察十二指肠壁由内向外分4层.

粘膜

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构成,含少量的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游离面有薄层染红色线状十二指肠相关图示结构为纹状缘.

②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含大量肠腺,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神经,散在的平滑肌细胞及淋巴组织.小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于相邻的绒毛之间,腺上皮与绒毛上皮相连,细胞构成与小肠上皮相似,小肠腺底部有成群分布的潘氏细胞,

在标本上不易看到.

③粘膜肌层:为平滑肌,肌细胞的切面是否一样如何排列小肠绒毛:为固有层和上皮共同凸向肠腔形成的叶状结构,游离在肠腔内的团状结构是绒毛的横切面.与小肠腺相比,绒毛有何特点绒毛的中央,可见管腔较大,由单层内皮构成的中央乳靡管,即毛细淋巴管.管周围有散在的平滑肌束.

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及粘膜下神经丛.十二指肠还含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腺上皮细胞为锥形或柱状,胞质染蓝色或空网状,细胞核扁圆形靠近基底部,腺泡腔较小,不规则,导管穿过粘膜肌开口在小肠腺的底部或相邻的绒毛之间.3)肌层: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在横切面上各为何种切面两层肌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可否找到肌间神经丛。

外膜

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的浆膜.

小肠Smallintestine上起幽门,下接盲肠,在成人全长5~7m,分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三部。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Duodenum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度为20~25cm,管径4~5cm,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十二指肠的形状呈“C”形,包统胰头,可分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球部(上部)

十二指肠球部(Superiorpart)长约5cm,起自胃的幽门,走向右后方。至胆囊颈的后下方,急转成为降部,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球部近幽门约2.5cm一段肠管,壁较薄,粘膜面较光十二指肠的分部滑,没有或甚少环状襞,此段称十二指肠球Duodenalbulb,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但是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统计学上,不会转变为癌症。

降部Descendingpart

十二指肠降部是十二指肠的第2部,长约7—8cm,由十二指肠上曲沿右肾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侧,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下曲。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此部的粘膜有许多坏状襞,其后内侧壁有胆总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膜呈略凸向肠腔的纵行隆起,称十二指肠纵襞。纵襞的下端为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总管和胰管在此处,组成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附近有一壶瓣,可以关闭胆总管或胰管,引起相应疾病。大乳头稍上方,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这是副胰管的开口之处。

水平部Horizontalpart

十二指肠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cm,自十二指肠下曲起始,向左横行至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紧贴此部前面下行。肠系膜上动脉夹持的部分的胰腺组织,称钩突。此处若病变,早期中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表现为阻塞性*疸,危及生命。肠系膜上动脉可以压迫水平部,引起肠梗阻。

升部Ascendingpart

十二指肠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向上,到达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Duodenojejunalflexure,移行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此肌上部连于膈脚的部分为横纹肌,下部附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部分为平滑肌,并有结缔组织介入。十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韧带)是一个重要标志,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的起点。

中医足疗

(1)解剖位置:十二指肠位于右上腹,是小肠的起始部分,全长约25—30厘米,上接胃的幽门,下连空十二指肠肠,呈C字形包围着胰头。

(2)生理功能: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

(3)反射区位置:

位于双脚脚掌第一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胰脏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手法:以一手持脚,单食指扣拳法,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等。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早已为临床所证实,但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长期以来,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必需条件,一直为我们所接受,“无酸就无溃疡”的理论,在溃疡的发病机理中一直占统治地位。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从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后,胃酸在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病机理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消化性疾病专家提出了“无Hp便无溃疡”的论点。现就本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浅谈我们的看法。

“无Hp便无溃疡”的倡导者们的依据是:Hp感染在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检出率高达95%~%,而且根除Hp后,可以防止溃疡复发。Hp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一般公认的,但其重要性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程度?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

2发病原因

编辑

十二指肠1)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及影响因素:胃酸一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在溃疡形成中占主要地位。

2)削弱粘膜的保护因素:粘液一粘膜屏障的破坏正常情况下,胃粘膜由其上皮分泌的粘液所覆盖,粘液与完整的上皮细胞膜的脂蛋白层及细胞间连接形成一道防线,称为粘液一粘膜屏障。

3)中医角度:认为由于饮食方面,导致肝部气滞化热,中焦虚寒等原因,就是可以理解为经常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长期饮酒等,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或者由于精神不佳,喜怒无常,导致肝气郁结等。

4)西医角度:原发性十二指肠炎一般为原因不详,需要经过正规的检查后才能得知,如药物,刺激性食物,烈酒都会引起这病,继发性十二指肠炎,又称为特异性十二指肠炎,一般由于病*、细菌感染,肝炎,胰腺等等所引起的[1]。

3临床资料

编辑

~年,我科住院病人中,十二指肠溃疡病88例,Hp感染者82例(92.1%),无Hp感染者,6例(7.9%),这与国内外报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Hp感染率86.5%~%相近,这样高的Hp检出率说明Hp确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医院自—7~—12底,医院行胃镜检查者,共4,人,其中Hp感染者1,(42.1%)人;在Hp感染中,仅有(17.4%)例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与贾博琦报道相近。这说明,Hp感染的大多数并不发生十二指肠溃疡,二者相互联系的特异性并不紧密,也就是说Hp的存在,并不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必需条件。国外的一篇报道指出,例有Hp定居而无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消化不良的人,在3年的内镜和临床随访中,仅有2例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我们对86例Hp定居者,在2年的同样随访中,也只有1例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这也表明Hp定居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低于一般人口的预期数值。

4十二指肠腺癌

编辑

疾病简介

国外文献报道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病率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偏低占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80%。国内报道本病占全消化道肿瘤的0.3%,占小肠恶性肿瘤的25%~45%占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65%左右。好发于5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医院病历资料近10年来仅发现十二指肠腺癌18例,约占同期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70%。

发病原因

对十二指肠腺癌的病因不甚清楚胆汁和胰液分泌的某些物质如石胆酸等二级胆酸可能是致癌原对肿瘤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家族性息肉病Gardner和Turcot综合征vonReeklinghausen综合征Lynch综合征、良性上皮肿瘤如绒毛状腺瘤等疾病,可能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有关另有报道十二指肠溃疡或憩室的恶变以及遗传等因素亦与十二指肠腺癌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

1.好发部位十二指肠腺癌在多发生于降部乳头周围,约占60%其次为壶腹下段,球部最少见。

2.病理形态

(1)大体形态:十二指肠腺癌大体形态可分为息肉型溃疡型、环状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其中息肉型最多见约占60%溃疡型次之

(2)组织形态:镜下见十二指肠腺癌多属乳头状腺癌或管状腺癌,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以息肉型乳头状腺癌居多其他部位多为管状腺癌,呈溃疡型或环状溃疡型,溃疡病灶横向扩展可致十二指肠环形狭窄

临床表现

十二指肠
  1.临床症状与体征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或仅有上腹不适、疼痛、无力贫血等其症状体征与病程的早晚及肿瘤部位有关根据文献统计现将常见症状、体征分别如下:

(1)疼痛:多类似溃疡病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进食后疼痛并不缓解有时疼痛可向背部放射

(2)厌食恶心呕吐:此类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在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率为30%~40%如呕吐频繁呕吐内容物多大多是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堵塞肠腔引起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所致。呕吐内容物是否含有胆汁可判别梗阻部位

(3)贫血出血:为最常见症状其出血主要表现为慢性失血如大便隐血、黑便;大量失血则可呕血

(4)*疸:系肿瘤阻塞壶腹所致,此种肿瘤引起*疸常因肿瘤的坏死脱落而使*疸波动,常见于大便隐血阳性后*疸也随之减轻;另外*疸常伴有腹痛。以上2点有别于胰头癌常见的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疸

(5)体重减轻:此种症状亦较常见但进行性体重下降常预示治疗效果不佳

(6)腹部包块:肿瘤增长较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时,部分病例可扪及右上腹包块

2.临床分期国内对十二指肠腺癌尚未进行详细分期,其分期方法多沿引美国癌症联合会制定的分期法

(1)临床分期:第Ⅰ期肿瘤局限于十二指肠壁;第Ⅱ期,肿瘤已穿透十二指肠壁;第Ⅲ期,肿瘤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第Ⅳ期肿瘤有远处转移

(2)TNM分期为:

T:原发肿瘤

To: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犯固有层或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肌层。

T3:肿瘤穿破肌层浸润浆膜或穿过无腹膜覆盖的肌层处(如系膜或后腹膜处)并向外浸润≤2cm。

T4:肿瘤侵犯毗邻器官和结构,包括胰腺。

N:局部淋巴结

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局部淋巴结有转移。

M:远处转移。

Mo:无远处转移。

ML:有远处转移

5疾病讨论

编辑

从治疗的多数报道中看,无论是H2受体阻滞还是质子泵阻滞剂,十二指肠溃疡的4周愈合率由。70.8%~%。然而,对Hp清除率的报道却大不一致,雷尼替丁和洛赛克对Hp清除率为3%~88.23%,甚至有些报道认为洛赛克对Hp根本无作用,即使有作用,但与对溃疡的4周愈合率相比,也有显著的差异,更不用说对Hp无效的病组。这表明Hp在溃疡的发生上,不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胃酸起着更主要的作用。尚无Hp致成十二指肠溃疡病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过早地肯定Hp是该病的病源菌,甚至得出该病是传染性疾病的结论,值得商榷。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是治疗中的重要问题,尽管复发涉及多种因素,但Hp的未根除,在溃疡的复发上,确有很重要的作用。任何单独的抑酸治疗后,溃疡的复发率1a可达85%根除Hp的抗菌药或是铋剂,溃疡的愈合率虽不及抑酸剂,但溃疡的复发率却大大减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Hp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上,是一个危险因素,但不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源菌,在溃疡的发生上,胃酸的作用比Hp更为重要;但在溃疡的复发上,Hp确实有很重要的作用。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胃肠壁细胞营养发生障碍和胃肠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肠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溃疡,有人认为是胃弯曲杆菌感染所致,溃疡常为单个性,但也有多个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存在时称复合性溃疡。

溃疡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多为周期发作,秋季至春季是发作季节,可由气候寒冷或饮食不节而诱发,胃小弯溃疡的疼痛多于餐后0.5~1小时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或胃幽门部溃疡,多发于餐后3~4小时,有时可在半夜发生,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无固定也缺乏明显的时间规律。

十二指溃疡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有典型溃疡病史者,发生呕血或柏油样便,诊断一般不困难。同时伴有腹痛的病人,应考虑有无伴有溃疡穿孔,在没有溃疡病史者,诊断出血部位就困难。常通过钡餐检查,内窥镜及选择性动脉造影多能确定病变性质和出血部位。溃疡病大出血,应和各种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如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急性胆道出血,胃癌出血相鉴别。

胃十二指肠出血

·临床症状:有慢性溃疡史,近期可有加重;溃疡处压痛(+)。

·特殊检查: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可发现溃疡。

·出血特点:多有黑便为主,胃液内混有小血块、呕鲜血者少,多为少量或中量出血。

门静脉高压、食管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临床症状:有血吸虫病或接触史,慢性肝炎史、肝脾肿大史;腹壁静脉怒张,皮肤有蜘蛛痣、巩膜*染。

·特殊检查:全血,尤其是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减少,钡餐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特点:多以呕血为主,往往量大,为新鲜全血或血块,便血多在呕血之后。

胃癌出血

·临床症状:在胃病史,可有消瘦贫血,胃痛多为胀痛,或刺痛,少数上腹部可触及肿块。

·特殊检查: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可发现胃癌。

·出血特点:呕血多为黑褐或黑红胃液,多为小量出血。

胆道出血

·临床症状:可有胆道感染、胆道蝈虫史,寒战发热,周期性出血,出血时可伴胆绞痛。或*疸,接着出现冷汗,心慌,以后出现黑便为主,呕血不多,或无。

·特殊检查:肝脏常有肿大,胆囊可能触得,右上腹常有压痛;B型超声示胆囊肿大;出血期十二指肠镜检查,可能有阳性发现。

·出血特点:多为黑便为主,呕血亦以黑血或黑血块多见,多能自止,有周期性特点,一个周期约10~20天。

指肠溃疡原因

1、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制减弱,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十二指肠黏膜碳酸氢盐分泌减少,可导致酸性消化性损害。

2、遗传基因。遗传因素对十二指肠的易感性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3、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专家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能显着降低溃疡的复发率。

4、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因而增高,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

5、其它因素。止痛剂滥用、吸烟、食用亚油酸等也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

影像学表现

1.龛影:龛影为诊断十二脂肠球溃疡的直接征象,多见于球部偏基底部。正位,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加压时周围有整齐的环状透亮带称“日晕征”。切线位,龛影为突出球内壁轮廓外的乳头状影。

2.“激惹征”:钡剂于球部不能停留,迅速排空,称为“激惹征”。3.十二指肠球畸形:为十二指肠球溃疡常见的重要征象。表现为球一侧出现指状切迹,后者不恒定,随蠕动而变浅、消失,球外形呈山字形、花瓣型及小球状等畸形。

4.假性憩室:其形态大小可改变,尚可见粘膜皱壁进入憩室内,而龛影形态不变。

5.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皱襞增粗、平坦或模糊,可呈放射状纠集到龛影边缘。

6.常伴胃窦炎。

7.球后溃疡:球后溃疡较常见,大小不一,多位于肠腔内侧,外侧壁常有痉挛收缩或疤痕形成,使管腔狭窄,多呈偏心性。凡十二指肠降段上部发现痉挛收缩,应考虑球后溃疡的可能。

中医认为本病不单纯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与肝脏有密切关系,临床多见肝胃不和,脾胃虚寒和牌虚肝郁等症型,食疗是一项十分主要的措施。

1.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十二指肠粘膜(即内壁)发生破溃。2.精神紧张、生活起居、饮食不规律、食物不洁以及神经功能失调等原因可导致胃、十二指肠抵抗力降低,加之胃所分泌的胃酸及消化酶过多,侵蚀了胃、十二指肠的表面,造成溃疡。溃疡的疼痛,是胃酸对破溃的粘膜表面发生刺激作用所造成的。

3.大量吸烟的人和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特别容易罹患此病。

4.典型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有长期、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与饮食密切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多有饥饿痛及夜间痛,进食可缓解;而胃溃疡则为进食后痛。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正中及左上腹,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位于右上腹,当溃疡位于后壁时,可表现为背部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及胃穿孔为其合并症。

5.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症状通常是在上腹部中央某一个小区域中发生反复性的剧痛。有时当溃疡在十二指肠后壁上时,会感觉疼痛是来自背后。疼痛可以在睡前和午夜现,这叫"夜间痛"。这种像是"饥饿病"的典型十二指肠溃疡相反,疼痛发生在进餐之后。

防治要点

1.应规律进餐,可以少量多次,并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饮食如辛辣食物、浓茶、咖啡等。

2.戒烟限酒。

3.缓解精神紧张。

4.必要时使用药物促使溃疡加速愈合。有些药物能够使胃酸分泌减少,有些药物会给溃疡面敷上一层诸如铝盐或蛋白质的保护膜;应禁用能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常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失调、吸烟、酗酒、某些药物的不良作用诱发。其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一般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如无效,应进一步作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以除外穿孔、梗阻或恶变的可能性。

6疾病处方

编辑

十二指肠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不稳定。

2.停止进食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品,如油煎食品、辛辣食品、浓茶咖啡等。

3.禁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戒烟、戒酒。烟酒可延迟胃炎的好转和溃疡的愈合。

5.进餐应有规律,“少吃多餐”,可在餐间加吃些饼干和糕点。

6.不宜过多饮用豆乳等,因此类食品较易引起胀气。

7.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类药物。

8.定期检查,遇有症状明显变化,应及时就诊检查。

(上海医科大学祝善珠教授)

参考资料:

1.

十二指肠发病原因

词条标签:

疾病生物学医学术语医学

十二指肠类癌

该版本已锁定

摘要

十二指肠类癌

类癌(carcinoid)是消化道低发性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0.4%~1.8%十二指肠类癌起源于肠道的kultschitzsky细胞(肠嗜铬细胞),能产生多种胺类激素肽,属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肿瘤一般较小,单发或多发。随肿瘤增长可出现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征。而十二指肠类癌发病率更低,仅占全胃肠类癌的1.3%,占小肠类癌的5%。十二指肠第2段多见,第1段次之。

目录

1流行病学

2发病机制

3实验室检查

4临床表现

5诊断说明

6并发症

展开

流行病学

据国内例消化道类癌分析十二指肠类癌占6%。但小肠类癌中50%发生于十二指肠健康搜索与日本报道的十二指肠类癌占77.6%相似。西方文献报道类癌以回肠多见,占78.3%,十二指肠仅占12.8%鶒

发病机制

1.好发部位Burke等报道99例十二指肠类癌,位于第1段34例,第2段41例,其中15例位于壶腹周围,第3和第4段各2例未记录具体部位13例肿瘤为多发。

2.病理形态(1)大体形态:十二指肠类癌为微*色硬结状肿瘤,位于黏膜下,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2cm。Burke等报道的99例十二指肠类癌肿瘤直径在O.2~5.0cm,平均1.8cm,(2)组织形态:显微镜下见类癌细胞呈方形柱形、多边形或圆形,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而均匀健康搜索一致,核分裂象少见。电镜下观察,类癌细胞内含有较大而多形的颗粒银染色反应阳性。十二指肠类癌的组织学类型通常是腺状、实质性岛状及少见的小梁状结构的混合型。位于第2段的类癌多数含有大量的沙粒体(PsammomaBodies),且主要为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显示肿瘤含有生长抑素胃泌素等激素,临床上可伴有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或vonRecklinghausen病

3.转移途径十二指肠类癌一般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较少转移。类癌可经淋巴或血行转移,亦可穿透浆膜直接浸润至周围组织内Burke等报道十二指肠类癌21%发生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是淋巴结和肝,少数转移至肠系膜和肺。肿瘤浸及肌层瘤体>2cm及存在分裂象,是发生转移的危险征象。

实验室检查

24h尿5-HIAA测定尿5-HIAA排出量是目前诊断类癌和判定术后复发的重要依据之一类癌病人排出量超过正常1~2倍类癌综合征患者排出量更高。其它辅助检查:1.胃肠钡餐造影可见息肉样充盈缺损(图1),但有时难以与腺癌鉴别。2.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到病变的部位形态和病变的范围,并直接取材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3.B型超声和CT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有无肝脏或腹腔淋巴转移灶。5-羟基吲哚乙酸

临床表现

十二指肠类癌十二指肠类癌一方面有十二指肠肿瘤的共同表现如黑便、贫血消瘦、*疸或十二指肠梗阻症状;另一方面由于类癌细胞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5-HT、血管舒张素、组胺、前列腺素、生长抑素胰高糖素、胃泌素等,当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时,尤其是类癌肝转移时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直接进入体循环,可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面、颈、上肢和躯干上部皮肤潮红和腹泻等。腹泻严重时有脱水营养不良、哮喘,甚至出现水肿、右心衰竭等鶒。

但应注意的是:个别绒毛管状腺瘤病人也可分泌5-羟色胺(serotonin),使5-HIAA(5-Hyaroxyindoleaceticacid,5-羟基吲哚乙酸)升高,从而产生中肠(midgut)型类癌征。并发症:梗阻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如肿瘤呈环形浸润可引起十二指肠狭窄,临床出现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高位肠梗阻表现;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者可压迫胆道出现阻塞性*疸。[1]

诊断说明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尿液5-HIAA测定和组织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

并发症

梗阻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如肿瘤呈环形浸润可引起十二指肠狭窄,临床出现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高位肠梗阻表现;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者可压迫胆道出现阻塞性*疸。[2]

治疗相关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1.手术治疗局部切除适用于直径<1cm、远离十二指肠乳头的肿瘤如肿瘤较大呈浸润性生长,或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应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对类癌肝转移,可在切除原发灶同时切除肝转移灶肝内广泛转移者可行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治疗2.非手术治疗(1)对症治疗:类癌综合征病例可用二甲麦角新碱和可待因控制症状,前者易引起腹膜后纤维化。腹泻难以控制可用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4.0g/d,但可能引起肌肉痛和情绪低落。(2)药物化疗:广泛转移病例可用多柔比星(阿霉素)、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硫酸长春碱(长春花碱)、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可有一定疗效。最近研究表明链佐星(链脲霉素)疗效最好,单独用赛庚啶(cypreheptadine)亦有疗效。放疗可缓解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但不能使肿瘤消退。

预后介绍

判断类癌的良恶性不全取决于细胞形态,主要取决于有无转移。一般认为肿瘤转移与其大小有关,肿瘤小于1cm者转移率为2%鶒,1~2cm者转移率为50%,超过2cm者则80%~90%有转移健康搜索

参考资料:

1.

十二指肠类癌有哪些症状?


  十二指肠伤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症状体征


  1.恶心、呕吐、便血、血尿,以及治疗和效果如何。
  2.体检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有无休克征象,腹壁皮肤有无出血、瘀斑,系闭合伤或开放伤,详查创口内有无内脏脱出或脏器内容物流出,有无腹式呼吸运动受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移动员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内脏损伤的表现及腹腔内出血征象。直肠指诊有无压痛或肿块,指套上有无血迹。所有腹部穿透伤(穿透腹膜的开放伤)均应认为有内脏损伤的可能性。凡胸部、腰骶部、臀部及会阴部损伤(尤其是火器伤),均须仔细检查腹部。

疾病病因


  受伤。

诊断检查


  1.问诊
  详询受伤时间、受伤部位、暴力性质、暴力方向、当时体位,伤后腹痛部位、程度和性质,有无恶心、呕吐、便血、血尿,以及治疗和效果如何。
  2.体检
  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有无休克征象,腹壁皮肤有无出血、瘀斑,系闭合伤或开放伤,详查创口内有无内脏脱出或脏器内容物流出,有无腹式呼吸运动受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移动员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内脏损伤的表现及腹腔内出血征象。直肠指诊有无压痛或肿块,指套上有无血迹。所有腹部穿透伤(穿透腹膜的开放伤)均应认为有内脏损伤的可能性。凡胸部、腰骶部、臀部及会阴部损伤(尤其是火器伤),均须仔细检查腹部。
  3.检验
  血、尿常规,如有血尿,则提示尿路损伤。伤重者,留置导尿管以观察每小时尿量及其性状,对有创伤性休克者更为重要。疑有胰腺损伤时,须查血、尿淀粉酶,并视病情复查,观察其变化。疑有内出血者,应作红细胞比容测定和血型鉴定并备血。
  4.辅助检查
  如伤情允许,可作X线检查,如腹部透视或摄片,可观察有无气腹、膈肌位置及其活动范围,有无金属异物及其位置,还可显示有无脊柱及骨盆骨折。低位肋骨骨折,应注意有无肝、脾破裂。疑有实质性脏器损伤和腹腔内出血者,病情许可时,可作超声、CT或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检查,以助诊断。诊断性腹腔穿刺及灌洗术
  (1)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穿刺前应排空膀胱。穿刺点在腹部的左上、右上、左下及右下等四个象限内,一般选左下或右下象限穿刺。取脐与髂前上棘联线中、外1/3交界处为穿刺点。上腹部穿刺时,沿腹直肌外缘选择进针点。患者仰卧或侧卧于伤侧,用针尖斜面短的18号针头进行穿刺(针尖斜面朝外),当针头阻力减小时,表明已刺入腹腔,即可抽吸,边退针边抽吸。吸出不凝血液或混浊液体,即为阳性。如穿刺技术无误,即可明确诊断腹腔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由伤侧穿刺注意防止误穿侧腹膜后血肿而得假阳性结果,致错行手术。一处穿刺阴性时,可在其他3个象限内再穿刺。多次穿刺阴性,但仍疑有腹腔脏器损伤的昏迷、颅脑伤及胸部伤患者,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
  (2)诊断性腹腔灌洗术:患者仰卧位,排空膀胱,在脐下3cm水严正中线上行局麻,以接注射器的14号针头呈30°角穿刺腹腔,刺入腹腔后,去除针筒,经针头插入有侧孔的硅胶管至盆腔(一般需插入20~25cm),然后拔除针头。管的外端连接一生理盐水瓶,按20ml/kg的生理盐水量缓慢注入腹腔。液体流尽后,将输液瓶放低,使腹腔内灌洗液借虹吸作用流回瓶内。操作完毕后,将硅胶管拔除,穿刺处用无菌纱布覆盖。取流出液作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超过0.01×l/L,白细胞计数超过0.5×/L。时,始有诊断意义)及淀粉酶测定。即使腹腔积血或渗液较少,此术也常能获得阳性结果。

治疗方案


  如见腹膜后组织变*绿色,腹膜后有蜂窝织炎、脂肪坏死,十二指肠周围腹膜隆起并有水肿、血肿,腹膜后组织间或右肾周围有气肿等,均提示有十二指肠损伤,应将后腹膜切开探查。处理方法:①十二指肠壁内血肿,在血肿处切开血肿表面组织,勿切破粘膜,清除血肿,重新缝合浆肌层。如顾虑术后可能发生十二指肠瘘,宜加作十二脂肠造口减压术。②十二指肠穿孔或肠壁断裂(部分或全部断裂),应采用丝线双层缝合。如肠壁水肿严重或裂口过大,缝合后可能发生肠腔狭窄或十二指肠瘘者,应加作毕Ⅱ式胃部分切除术及十二指肠造口减压术。③十二指肠破裂合并胰头断裂伤,可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处理
  1.手术后应继续纠正失代偿性休克。
  2.有内脏破裂、腹腔污染者,处理同急性腹膜炎(见急性腹膜炎节)。
  3.有内脏损伤者,同术后一般处理常规。
  4.有造口者,应妥善保护造口周围皮肤。
  5.引流物的处理,如渗出不多,腹膜后间隙引流时间宜稍长;止血用的填塞纱布条从手术后7d起,每天抽出一段,10d左右全部抽出。怀疑有腹腔感染或胰瘘等时,可取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或查淀粉酶等。
  7.根据病情,一般手术后3d开始进流食,较长时间不能进食者,可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8.结肠造口术3周后,可行二期闭合手术。其条件为:①患者的全身情况恢复;②局部炎症控制,如局部有感染,应延迟到感染控制后进行;③造口远侧的结肠缝(吻)合口肯定已愈合;④腹部多脏器伤患者,其他伤部均已愈合;⑤X线钡剂造影确认远侧通畅。闭合前作好肠道准备。
  ·护理
  1.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证患者安静休息,避免过多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麻醉清醒后,如血压平稳,可取斜坡卧位。
  4.持续胃肠减压,并保持吸引胃管通畅。
  ·出院标准
  创口愈合,腹部症状消失。
  ·随访
  损伤严重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复查。

词条标签:

疾病、医学、病理学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该版本已锁定

摘要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benigntumorofduodenum)较恶性肿瘤少见,良、恶性比例为1∶2.6~1∶6.8。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本身虽属良性,但部分肿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有的本身就介于良、恶性之间,甚至在镜下均难于鉴别。尤其肿瘤生长的位置常与胆、胰引流系统有密切关系,位置固定,十二指肠的肠腔又相对较窄,因此常常引起各种症状,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由于十二指肠位置特殊,在这些肿瘤的手术处理上十分棘手。

英文名称benigntumorofduodenum

就诊科室肿瘤科

常见症状上腹部不适,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疸

目录

1简介

2病因

3预防

4并发症

5症状常见

6检查

展开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疸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3月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复方铝酸铋颗粒奥替溴铵片

治疗费用: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医院约(——00元)

温馨提示

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

较为常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病理类型有以下几种: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1.腺瘤(adenoma):多数腺瘤呈乳头状或息肉状,突出于黏膜表面,可为单发或多发,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者,根据其病理特征又可分为:

(1)管状腺瘤(tubularadenoma):此种腺瘤多为单个,呈息肉状生长,大多有蒂,易出血,基底宽者一般体积较大,组织学上主要是由增生的肠黏膜腺体组成,上皮细胞可有轻度异形性,属真性肿瘤。

(2)乳头状腺瘤(papillaryadenoma)和绒毛状腺瘤(villousadenoma):由于此类瘤易于癌变,据报道21%~47%的十二指肠癌来自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的恶变,故此种腺瘤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和警惕,这种腺瘤常为单发,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隆起,基底部宽,无蒂或短蒂,组织学上见此种腺瘤表面由一层或多层柱状上皮覆盖,间质富含血管,故临床上极易出血,柱状上皮细胞内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异形性,故其恶变率大于腺瘤样息肉,不同的文献报道其恶变率在28%~50%。

(3)Brunner瘤:又称息肉样错构瘤或结节样增生,肿瘤多位于黏膜下,呈息肉样突起,直径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无明显包膜,镜下可见黏膜肌层下,十二指肠腺增生,由纤维平滑肌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结构,本腺瘤除可偶见有细胞的典型增生外,很少恶变。

(4)非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和炎性息肉(inflammatorypolyp),均属非瘤性息肉,一般可自行消失。

(5)胃肠道息肉综合征:如Gardner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等,此类病变均为多发性,可分布于全消化道,十二指肠的病变可发生恶变。

2.平滑肌瘤(leiomyoma):十二指肠平滑肌瘤起源于胚胎间叶组织,发病原因不明,平滑肌肿瘤由一组平滑肌组成,分界明显,常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直径小的不到1cm,大者可超过10cm达20cm左右,肿瘤生长方式有多种,可突入肠腔,也可在肠壁或向肠腔外生长,一般质地较韧,有时可发生变性,平滑肌瘤表面黏膜有丰富的血管,故可因糜烂,溃疡而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若良性平滑肌瘤的肿瘤细胞发生细胞核有丝分裂异常活跃时,则表明有恶变,其恶变率为15%~20%,医院统计,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常见的发生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居多,中年人发病为多见,平均年龄为56.6岁。

3.类癌(carcinoid)及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广义的类癌包括许多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的类癌起源于肠嗜铬细胞(ECL),这些细胞属于一族具有共同生化特性的胺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amineprecursoruptakeanddecarboxylationcell,APUD细胞),是许多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共同起源,十二指肠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除胃泌素以外多数无症状,肿瘤直径约1~5cm,60%为良性,较为常见的有:胃泌素瘤(gastrinoma),生长抑素瘤(somatostatinoma),神经节细胞旁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cyticparaganglioma),肿瘤主要分布于近端十二指肠,以十二指肠第二段壶腹周围最为常见,可能与局部的细胞分泌功能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在卓-艾综合征中,70%的胃泌素瘤位于十二指肠。

4.其他:

个别病例报道,较为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还有脂肪瘤(lipoma),血管瘤(hemangioma),纤维瘤(fibroma),错构瘤(hamartoma)等。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并发症

*疸

症状常见

症状嗳气腹部不适恶心腹部肿块呕吐腹痛黑便食欲减退

十二指肠良性肿物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性,这是造成许多病人无法早期确诊的主要原因,一些肿瘤早期几乎无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剖腹手术时偶然发现,随着肿瘤的增大,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各种症状。

1.一般症状:

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类似慢性胃炎,胃溃疡病的症状,因此,易与这些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2.腹痛:

约30%的十二指肠腺瘤性息肉的病人可出现间歇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带蒂的十二指肠息肉位于降部以下时可引起十二指肠空肠套叠,而球部巨大腺瘤可逆行进入幽门,导致急性幽门梗阻,称为球状活瓣综合征(ballvalvesyndrone),位于十二指肠的平滑肌瘤由于肿瘤的牵拉,肠管蠕动失调以及瘤体中心坏死而继发的炎症反应,溃疡,穿孔等都可以引起腹痛,巨大良性十二指肠肿物如引起肠管梗阻也可造成相应的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3.消化道出血:

25%~50%的十二指肠腺瘤和平滑肌瘤的病人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肿瘤表面缺血,坏死,溃疡形成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和慢性出血,急性出血以呕血,黑便为主;慢性出血则多为持续少量出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也有报道十二指肠巨大错构瘤和血管瘤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4.腹部肿块:

巨大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物可以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特别是肠腔外生长的平滑肌瘤,可在腹部体检时扪及肿块,一般较为固定,界限较清楚,其质地因病理性质而异,可柔软而光滑,或坚韧而不平。

5.*疸:

生长在十二指肠降部乳头附近的良性肿物,如压迫胆道下端及乳头开口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疸。

6.其他:

位于十二指肠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根据其肿瘤细胞构成情况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胃泌素瘤导致的卓-艾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特有的唇及颊黏膜色素沉着等。

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大便潜血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由于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是少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临床上容易误诊,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有:

1.上消化道钡剂造影:

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是十二指肠肿物首选的诊断方法,文献报道普通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息肉病变诊断的阳性率64%~68%,而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的阳性率可达93%,如果在低张造影时,加用使十二指肠松弛的药物,如高血糖素,则效果更好。

腺瘤的X线征象为肠腔内圆形充盈缺损或透亮区,边缘光滑,黏膜正常,如有蒂者则可有一定活动度,平滑肌瘤多表现为十二指肠有圆形或椭圆形缺损,边缘光滑,十二指肠的钡剂造影可以弥补纤维内镜对十二指肠第3,4段观察欠佳的不足。

2.纤维内镜:

十二指肠纤维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肿瘤情况并可以取活检或切除后活检,常用的内镜有2种,即侧视镜(side-view)和直视镜(direct-view),由于十二指肠第3,4段观察上的局限性,故有人主张以小肠镜来检查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以下部分的十二指肠病变较好,而上消化道造影与纤维内镜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误诊率。

3.超声诊断:

普通超声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十二指肠腔内的气体干扰了超声影像的观察,但如十二指肠肿瘤生长在壶腹周围,引起胆管扩张或胰管扩张;大的十二指肠球部肿物引起幽门梗阻导致胃扩张等,超声检查可能提供间接影响以供临床参考,近年来开展的内镜下超声检查,提高了十二指肠肿物的诊断阳性率,特别是对于黏膜下病变和肿物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影像学资料,文献报道可以发现小到0.5cm的病灶,对2cm直径以上的肿瘤敏感度达88%,是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的十二指肠肿物的诊断方法。

4.选择性动脉造影: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有一定诊断意义,尤其在十二指肠肿瘤的血供等方面给临床上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动脉注入secretin,然后测肝静脉血胃泌素水平,以达到区域定位的目的。

5.核素扫描:

主要应用于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定位,如用Ⅰ或Ⅰ标记的octreotide(生长抑素同源物)注射后,对表达生长抑素受体的胃泌素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阳性率可达35%,但对生长抑素受体阴性的病灶无诊断价值。

6.CT及MRI:

CT和MRI对于十二指肠良性小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对于较大的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帮助,对由于十二指肠肿瘤引起的其他改变,如胆道扩张,胰管扩张等,有一定的影像学参考意义,文献报道,神经节细胞旁神经结肿瘤的CT和MRI影像具有特殊性,主要是肿物呈现均质,无囊性变,多血运,有血管网状突起等,可以用来区别于十二指肠其他良性肿瘤。

7.手术探查:

如上述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行剖腹探查手术,尤其是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梗阻,*疸而又高度怀疑十二指肠肿瘤者,应放宽手术探查指征。

诊断鉴别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早期不易诊断,即使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亦非本病所特异,关键在于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及时合理地选择内镜活检,X线钡餐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少数诊断困难且具有手术指征者,可行手术探查。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应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引起梗阻性*疸,尤其是*疸呈间歇性发作并发热者,应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等鉴别。

治疗

十二指肠良性肿物的治疗,原则上以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较常见的十二指肠肿瘤中腺瘤性息肉、平滑肌瘤等有一定的恶变率,特别是家族性息肉病(FAP)的患者,其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和壶腹区的腺瘤和微腺瘤具有较高的癌变率。另不同文献报道十二指肠绒毛状瘤的癌变率为28%~50%,应尽早手术切除,并加强术后随诊。

1.经内镜切除方法:

目前经内镜切除十二指肠肿瘤的方法主要是指对息肉样的肿物,如腺瘤性息肉,但也有文献报道内镜下切除息肉样生长的类癌。

(1)高频电凝切除法:是广泛应用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对于处理十二指肠息肉样肿物切除后的止血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切的方法由于各人的经验不同,适应证的范围亦可不一致。一般来讲,有蒂的或亚蒂样生长的息肉状肿瘤易于切除,肿物的基低部大于2.0cm者不宜电切方法切除。电切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低与操作技术是否熟练及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有密切关系,有报道电切出血的发生率为0.7%,穿孔的发生率为0.28%,对于怀疑有恶变的十二指肠肿瘤不宜采用电切方法,而应改为手术切除。

(2)激光凝固治疗:目前临床上有应用Na:YAG(石榴石)激光对组织的凝固作用以治疗无蒂腺瘤性息肉。小息肉可以一次消失,大息肉要作多次均匀照射。未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报道。

(3)微波凝固治疗: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可通过组织的升温引起组织凝固,比激光和高频电流安全。选择微波治疗主要是广基息肉和多发性小息肉,一次治疗可达多个或数10个。

(4)酒精注射法:内镜下用无水酒精,围绕息肉基底部二圈作点式注射,每点0.5ml,见白色血状隆起为度,多次注射后,息肉可以脱落,一般用于广基息肉的治疗。

(5)超声内镜方法:文献报道应用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黏膜下肿物的捆扎切除,这是一种新的内镜下肿物切除方法,扩大了内镜切除十二指肠肿物的适应证。但需有相应的成套设备。

2.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多数需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即行肿瘤的局部切除。原则是以肿物所在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而决定术式。主要适应于恶性变高的绒毛状腺瘤、宽基底的腺瘤性息肉、平滑肌瘤等。主要术式有以下几种:

(1)局部切除:较小的平滑肌瘤(直径3cm)或绒毛状腺瘤,可连周围的肠壁组织作局部切除,应注意切除距肿瘤边缘3~5mm肿瘤周围的正常十二指肠黏膜,以保证切除的彻底性。为防止术后十二指肠肠腔狭窄,在切除部分肠壁时要斜行切开,斜行缝合,或纵行切开,横行缝合。

(2)十二指肠段切除:对于较大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或广基和局限在一个部位的多发息肉,可以行有病变的肠段切除术。

①球部或十二指肠乳头以上降部的肿瘤,若切除十二指肠过多,难以行修补和肠吻合时,可行BillrothⅡ式手术。

②水平段和升段的十二指肠行肠段切除术后,可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3)十二指肠乳头部切除和成形: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较小肿物,可于术中行切开十二指肠,探明肿物与乳头的关系,如果肿物在乳头旁,尚与乳头有一定的距离,则可切开黏膜将肿瘤完整摘除,如肿瘤已侵及乳头,宜先切开胆总管,放置一软探针或导管经乳头引出作为标志;切除乳头及肿物后行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吻合,再关闭十二指肠切口。

(4)腹腔镜下局部切除:Vande等报道经腹腔镜切除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5cm直径的良性基质瘤。

在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特殊,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组织,如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结肠中动脉等;②防止肠瘘,十二指肠血运相对较差,术中不可游离过多而破坏血运,肠吻合时应避免张力过高,必要时于吻合口上方或胃窦部置入胃管或造瘘管引流十二指肠;③为防止胰管、胆管损伤,必要时要先打开胆总管,置入探子或导管,作十二指肠乳头的定位,特别是当切开十二指肠无法辨认十二指肠乳头位置时。胆管与十二指肠吻合需仔细严密。防止胰管的狭窄可在胰管内放置一短支架管。

3.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s-sparedduodenectomy,PSD):

年的Newton首先将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用于临床,较多的病例报道见于20世纪90年代。PSD主要应用于局限十二指肠的良性病变、癌前病变、不可逆的十二指肠外伤及十二指肠良性狭窄等。此手术即保证了足够的切除范围,彻底切除了肿瘤好发部位,又保留了胰腺功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肿瘤复发。

(1)手术适应证:PSD主要适应于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如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巨大腺瘤或平滑肌瘤;某些有恶变倾向的病变,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D)、合并十二指肠及壶腹周围息肉等。对FAD病人的检查中发现90%以上病人有十二指肠腺瘤,70%以上有壶腹周围息肉,其中一部分将发展为增生不良及恶变。

(2)手术方法:十二指肠与胰腺同为腹膜后位器官,二者享有共同的血管供应。十二指肠部与胰头间关系紧密,有较多的血管在其间环绕,因此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是注意保存胰头的血运。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①行广泛的Kocher切口,充分游离十二指肠及胰头。切断Treitz韧带,横断空肠,将其近段由肠系膜血管后方牵至右上腹,或自血管前方经结肠系膜开孔牵出至右上腹。

②游离十二指肠第三、四段,必要时结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③切除胆囊,经胆囊管或胆总管插管至十二指肠乳头,由此解剖出胆总管并于十二指肠上缘处切断,于胆管下端旁解剖出胰管,切断。

④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的黏膜固有层外解剖,并游离十二指肠降部至十二指肠球部,完成与胰头的分离。

⑤于距幽门1~1.5cm处切断十二指肠,行与空肠的端端吻合。

⑥在肠吻合口远侧切开空肠肠壁,在直视下行胆总管,胰管和空肠的端侧吻合,胰管内置支架引流可经空肠前侧开孔引出体外,胆总管T形管支架引流经胆囊管或胆总管引出,4~6周后拔除。

4.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十二指肠的恶性病变宜采用本手术。

预后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如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护理

不吸烟、不喝酒,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饮食保健

宜多食具有抗脊髓肿瘤作用的食物:僵蛹、蜈蚣、蝎、壁虎、蛇、穿山甲、海马、牡蛎、沙虫、金针菜。

宜吃解除肿瘤致神经根痛的食物:蟾蜍、青蛙、蟹、淡菜、鲳鱼、老虎鱼。

具有利尿通便作用的食物:鸭肉、鲤鱼、苹果、田螺、芝麻、无花果、李、荸荠、菱、米仁、桑椹、金针菜、海带、紫菜。[1]

参考资料:

1.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1、主要是胃炎和其它刺激因素。长期的影响于胃粘膜,使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产生溃疡性损坏。


  (1)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胃酸过多);


  (2)胃黏膜屏障被破坏;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炎的主要诱因。


  (4)遗传:有的人胃和十二指肠功能低下。


  (5)不良习惯:吃喝生冷、辛辣食物、过热、粗糙,烟、酒等造成。


  (6)精神情绪:紧张、生气、长期处于恐惧之中。


  (7)疾病:


  2、胃溃疡:主要是胃内缺少胃粘液。伤胃物质和因素。造成了胃粘膜屏障被破坏。

2发病机制

编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可概括为两种力量之间的抗衡,一是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二是粘膜自身的防卫力,侵袭力过强、防卫力过低或侵袭力超过防卫力时,就会产生溃疡。所谓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主要是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特别是胃酸,其他如胆盐、胰酶、某些化学药品、乙醇等,也具有侵袭作用。粘膜防卫因子主要包括粘膜屏障、粘液HCO3-屏障,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细胞更新、表皮生长因子和粘膜血流量等,均能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正常时胃酸并不损伤粘膜,只有在粘膜因某种情况发生病损后胃酸/胃蛋白酶才起自身消化作用,从而导致溃疡病的发生。


  (1)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过程中,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力起主要作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有过多的胃酸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不能很好地被正常生理功能所中和,导致十二指肠的过度酸负荷,这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


  (2)粘膜防卫力量削弱:粘膜防卫力量的削弱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十二指肠球炎也可直接破坏粘膜屏障,从而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


  (3)血液循环:粘膜良好的血液循环,是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去除有害代谢物质的一个重要保证,对保护粘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十二指肠球部的血液供应与胃小弯一样,直接由左胃动脉分出来的终端小动脉所供应,在粘膜与相邻的血管网沟通较少,故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当粘膜有炎症水肿时更易受压迫而发生微循环障碍,助长粘膜的缺血性损伤,极易受胃酸之侵袭而发生溃疡。

3临床表现

编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有以下特点: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②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过去发作期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现因有效治疗而显著缩短。缓解期亦可长短不一,短的仅几周或几个月,长的可达几年。③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解热镇痛药及消炎药物诱发。④多发于中青年男性。


  部分病例可无上述典型的疼痛,而仅表现为无规律性较含糊的上腹隐痛不适,伴腹胀、厌食、嗳气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因并发症的出现而发生症状的改变。一般来说,十二指球部肠溃疡具有上腹疼痛而部位不很确定的特点。如果疼痛加剧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能被制酸剂缓解,常提示后壁有慢性穿孔;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且迅速蔓延及全腹时应考虑有急性穿孔;有突然眩晕者说明可能并发出血。

4检查化验

编辑


  1.龛影:龛影为诊断十二脂肠球溃疡的直接征象,多见于球部偏基底部。正位,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加压时周围有整齐的环状透亮带称“日晕征”。切线位,龛影为突出球内壁轮廓外的乳头状影。


  2.“激惹征”:钡剂于球部不能停留,迅速排空,称为“激惹征”。


  3.十二指肠球畸形:为十二指肠球溃疡常见的重要征象。表现为球一侧出现指状切迹,后者不恒定,随蠕动而变浅、消失,球外形呈山字形、花瓣型及小球状等畸形。


  4.假性憩室:其形态大小可改变,尚可见粘膜皱壁进入憩室内,而龛影形态不变。


  5.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皱襞增粗、平坦或模糊,可呈放射状纠集到龛影边缘。


  6.常伴胃窦炎。


  7.球后溃疡:球后溃疡较常见,大小不一,多位于肠腔内侧,外侧壁常有痉挛收缩或疤痕形成,使管腔狭窄,多呈偏心性。凡十二指肠降段上部发现痉挛收缩,应考虑球后溃疡的可能。

5鉴别

编辑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属消化性溃疡,因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不少共性,故一般都统称消化性溃疡。但毕竟是两种独立的疾病,从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有必要加以鉴别。


  (1)发病年龄:一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发于中青年,而胃溃疡则发病年龄较迟,多发于中壮年。临床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明显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均以男性居多。


  (2)临床症状: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可出现规律上腹部疼痛。胃溃疡多在餐后1/2~1小时即可发生疼痛,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部分病例进食后即可引起腹痛,尤其幽门管溃疡表现更为明显,常伴见餐后饱胀不适或恶心呕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疼痛多出现在餐后1~3小时,下次餐后则疼痛缓解。约半数病人有午夜疼痛。


  (3)体征:胃溃疡发作时病人在剑突下偏左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压痛点多在剑突下偏右,缓解时无明显阳性体征。


  (4)胃液分析: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常有胃酸分泌过高。


  (5)预后:少数胃溃疡病人可发生癌变,若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症状顽固而经严格的8周内科治疗无效,且大便潜血持续阳性者,应考虑癌变可能,应高度警惕并进一步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不会发生癌变。如不能确诊者,可行胃肠饮餐透视或胃镜检查,及早明确诊断。

6并发症

编辑


  (1)溃疡出血:一般溃疡病活动期,病变均有微量出血,故粪便内有隐血存在,这不足以称为本症的并发症。所谓的溃疡出血指的是一次出血量在60~毫升以上的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及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若出血过多过快,甚至可危及生命。它约占溃疡病的25%。


  (2)溃疡穿孔: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约占溃疡病的15%,也是溃疡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分急性穿孔与慢性穿孔两种,急性穿孔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慢性穿孔则使胃溃疡逐渐变深,侵蚀浆膜层,穿透胃壁,与附近器官发生粘连。此后可穿入胰、肝等脏器和组织愈着,成为包裹性穿孔,在临床上不少见,一般不列为并发症。胃穿孔一般较十二指肠穿孔严重。溃疡穿孔后胃内容物流入腹腔,迅速引起腹膜炎,常产生剧烈腹痛,随后产生脓*感染及中*性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3)幽门梗阻:溃疡发生于幽门部或十二指肠球部,容易造成幽门梗阻。有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同时存在。约有10%的溃疡病人并发幽门梗阻。梗阻初期,胃内容物排出发生困难,引起反射性胃蠕动增强,胃肌代偿性肥厚,以克服梗阻障碍。随梗阻程度的加剧,胃肌活动逐渐减弱,因而进人胃内的部分食物停滞。到了晚期,代偿机能不足,肌肉萎缩,蠕动极度微弱,胃形成扩张状态。


  (4)溃疡癌变:胃溃疡发生癌变多见于年龄较大有慢性溃疡病史的患者,约占溃疡病的2%一5%,青年人亦偶有癌变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变机遇较少。[1]

7治疗

编辑


  (1)一般治疗: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进餐要定时,防止饥饱过度,避免辛辣生冷、过咸食物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食物,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2)药物治疗


  ①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西咪替丁作用最弱,法莫替丁最强,雷尼替丁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些药物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量或慎用。一般情况下,可把一日量在夜间一次服用,剂量为西咪替丁mg,雷尼替丁mg,法莫替丁40mg。


  ②质子泵阻滞剂:常用药物是奥美拉唑,常用剂量为20~40mg/d,该药优于H2受体拮抗剂的优点是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③制酸剂:是历史悠久的抗溃疡药物,现仍被应用的有胶体铝镁合剂(氢氧化铝和镁乳合剂),餐间服用可中和胃酸3~4小时,一般采用小剂量给药,15~30ml,3次/d。


  ④增强粘膜防御力的药物:胶体次枸橼酸铋mg,4次/d,餐前服,8周为一疗程。此药所含铋的吸收量虽小,但有积蓄作用,故应避免长期服用以防中*。硫糖铝,由于铝能被少量吸收,故对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长期服用。


  ⑤杀灭幽门螺杆菌药物:临床常用药物有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甲硝唑、庆大霉素等。


  (3)手术治疗:由于近年来内科治疗的进展,目前仅限少数有并发症者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①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者;②急性穿孔;③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外科治疗的指征


  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如大出血、急性穿孔、幽门梗阻、顽固性疼痛等;②内科治疗无效。如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半年以上,包括规则服药和休息,症状仍严重以致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者。此类病人常属慢性穿透性溃疡或幽门管部溃疡。③经X线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龛影较大,球部有严重畸形或溃疡已穿透至邻近器管者。④过去有过穿孔、大出血或幽门梗阻病史者,近来虽经治疗,症状仍严重者。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手术方式


  1.迷走神经干切断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


  前者在贲门上方的食管段旁侧切断左右迷走神经干;后者则仅切断支配到胃的迷走神经分枝。此两类手术术后都将产生胃潴留。因此必需加作胃引流手术,例如


  胃空肠吻合术或幽门成形术。


  2.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仅切断支配壁细胞的迷走神经纤维,保留胃窦部的迷走神经供应。手术后胃排空不受影响,故不必加做胃引流手术。


  3.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窦切除术即切断迷走神经干加远端半胃切除。


  4.胃次全切除术


  切除2/3~3/4的远端胃,相当于去除了1/2的壁细胞并切除了胃窦。残余胃按BillrothI式(胃十二指肠)或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远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仅2%。胃次全切除术目前仍为国内治疗溃疡病的最常用术式,但尚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有些并发症还相当严重。因此,就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言,如能熟练掌握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它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胃次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


  (1)手术绝对适应证


  ①溃疡病急性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②溃汤病急性大出血,或反复呕血,有生命危险者。③并发幽门梗阻,严重影响进食及营养者。④溃疡病有恶变的可疑者。


  (2)手术相对适应证


  ①多年的溃疡病患者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症状剧烈者。②虽然严格的内科治疗而症状不能减轻,溃疡不能愈合,或暂时愈合而短期内又复发者。③其他社会因素如病人的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要求较迅速而根本的治疗者。


  (3)手术的忌证


  ①单纯性溃疡无严重的并发症。②年龄在30岁以下或60岁以上又无绝对适应症者。③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致手术有严重的危险者。④精神神经病患者而溃疡又无严重的并发症者。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的适应证


  (1)胃大部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有边缘溃疡发生者,一般认为迷走神经切断术比再次胃大部切除术为优。因为手术简便,危险性小。


  (2)胃小弯靠近贲门部的溃疡,如能证实无恶变,则与作全胃切除或近端胃切除不如作迷走神经切断术并行胃空肠吻合。


  (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一般情况不佳,不能负担胃大部切除者,或溃疡与胰腺,胆管等有严重粘连而不能切除时,可考虑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空肠吻合。


  (4)在毕罗Ⅰ式胃大部切除后,为减少溃疡复发可同时行迷走神经切断术。

8饮食

编辑


  (1)避免用强烈促进胃液分泌的调料和食物,如酒类、香精(做糕点用)、桂皮、大料等;以及柠檬汽水、咖啡、浓茶和肉汤、鸡汤、蘑菇等原料;还有烟熏腊制的鱼、肉、火腿及油煎炸和油腻食物。


  (2)禁用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豆芽菜、圆白菜、白萝卜等,以及含有挥发油的蔬菜,如葱头、生蒜、生葱、小茴香等亦应忌用。


  (3)禁用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如*豆、蚕豆、豆腐丝、豆腐干、熏干等,因为他有促进胃液分泌作用,并造成粗糙植物纤维对胃粘膜的机械刺激作用,同时在胃内停留长达4--5个小时,还易产气,故应禁用。


  (4)不宜食用糯米食品。糯米和其他粮食一样,主要成分也是淀粉,他们都是由多种葡萄糖分子,经过缩合、失水而形成。但由于糯米淀粉中葡萄糖分子缩合时,其连接方式与其他粮食淀粉有所不同,因而糯米经过煮熟之后,无论是糯米饭,还是糯米制作的其它食品,其粘性均较大,正常人吃后,也较难消化,滞留在胃内的时间长,从而刺激胃壁细胞及胃幽门部的细胞,是胃酸分泌增加。溃疡病人食后,往往会是疼痛加剧,甚至诱发胃穿孔,出血。因此,溃疡病人不宜吃糯米食品。


  (5)忌饮牛奶。牛奶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曾被认为是胃部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理想饮料。但最近研究发现,溃疡病人食用牛奶,可使病情加剧。因为牛奶和啤酒一样,可以引起胃酸的大量分泌。牛奶刚入胃时候,能稀释微酸浓度,缓和胃酸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刺激,可使上腹不适得到暂时缓解。但经过片刻后,牛奶又成为胃粘膜的刺激因素,从而产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溃疡病人不宜饮用牛奶。


  (6)忌饮茶。对健康人来说,饮茶是有益的,但是对溃疡病患者,饮茶则有害无益。因为茶的作用于胃粘膜后,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尤其是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胃酸分泌过多,便抵消了抗酸药物的疗效,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因此,为了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溃疡病患者最好是不饮茶,特别的是要禁饮浓茶。


  (7)忌冰冻和过热饮食。饮食温度适中,饮水、汤不宜过热。


  (8)忌饮食无律无度。宜少吃多餐,避免饥饿痛,疼痛时候可吃一两块苏打饼干。个人找到的一些食疗药膳,可以有选择的食用。

9食疗药膳

编辑


  胃与十二指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多发于青壮年人。一般在冬、春季节易于发生、复发与加重。饮食是溃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快溃疡病症状的控制,促进溃疡愈合,有助病人康复。


  (1)麦门冬粥--麦冬2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麦冬煎汁,与粳米共煮成粥,加入冰糖,待糖溶后即可食用。每日早晚服食1次。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质柔多汁,具有养阴益胃功效。适用于胃脘隐隐作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的阴虚症者。此粥久服无副作用。


  (2)玫瑰花粥:玫瑰花5克,粳米60克。将玫瑰花入锅煮开,然后将花捞出,加入粳米,共煮成粥,服食。适宜于胃脘疼痛,抑郁易怒,口苦多梦等脾虚肝郁患者。


  (3)刀豆粥--刀豆20克,研成细末,与粳米50克,共煮成稀粥,每天早晚各1次,温热服食。刀豆味苦性平,具有湿脾胃、下气、止呕逆等功效。适用于胃脘胀痛、喜温喜按、呃逆、遇寒加重的病人。


  (4)橘皮粥--橘皮20克,粳米50克。先将橘皮煎煮去渣取汁,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再加入橘皮汁,同煮为稀粥,每日早晚餐服食。痛愈则停服。橘皮味辛苦,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功效。适宜胃腹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的气滞症。橘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排除积气,具备健胃功效。橘皮甙有抗炎、抗胃溃疡形成的作用。


  (5)白芨粥--白芨粉15克,大枣5枚,蜂蜜15克,糯米50克。先将糯米、大枣、蜂蜜同煮,待粥将成调入白芨粉,用文火煮至粥汤稠粘即可,每日晚餐温热服食。白芨甘苦性凉,质粘而涩,具止血、养胃功效。适用于溃疡病出血后的调治,可治病、强壮身体,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6)蒲公英粥--鲜蒲公英50克(干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蒲公英洗净切细,煎取药汁,与粳米、冰糖共煮成粥,每日早晚餐服食。5天1疗程。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无*,善泻胃火。与粳水、冰糖煮粥,既泻火,又不损胃。适于胃脘灼热、烦燥、口干口苦的郁热症。


  (7)藕粥--新鲜老藕适量,糯米50克,砂糖少许。将藕洗净,切成薄片,与糯米、砂糖共煮成粥,每日早晚餐温服。适用于胃脘疼痛,位置固定且拒按的血淤症为主的患者。

参考资料:

1.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并发症

词条标签:

疾病健康医学溃疡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

编辑词条

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等所致。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

目录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鉴别诊断

出血鉴别

4治疗预防

5饮食

加强营养

限制多渣食物

不吃刺激性大的食物

烹调要恰当

6饮食保健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马铃薯

南瓜有助健胃整肠

高丽菜促使胃粘膜再生

无花果强健疲弱胃肠

蒲公英及龙胆草健胃

胃酸过多要摄取蛋白质

1病因病理

编辑

溃疡病大出血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的结果,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大出血的溃疡一般位于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后壁。胃小弯溃疡出血常来自胃右、左动脉的分支,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则多来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侧壁破裂较之断端出血不易自行止血。有时由于大出血后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血管破裂处血块形成,出血能自行停止。但约有30%病例可出现第二次大出血。

2临床表现

编辑

多数患者在出血前有溃疡病史,约10~15%溃疡病大出血患者,在出血前无溃疡病症状。一旦大出血患者都会出现如下征象。

1.柏油样便与呕血

多数溃疡大出血病例发病突然,出血多不伴有腹痛,患者大多先感觉恶心、眩晕及上腹部不适,随即呕血或柏油样便,或两者同时发生。呕血多系十二指肠以上消化道出血,而柏油样便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出现,但有呕血者必然有柏油样便。就溃疡病而言,如突然大呕血,并不混有黑色血块,多为胃溃疡出血,而仅有柏油样便多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休克

失血量在毫升时,出现休克代偿期,面色苍白、口渴、脉搏快速有力,血压正常或稍高。当失血在毫升时,可出现明显休克现象,出冷汗、脉搏细快,呼吸浅促、血压下降。

3.贫血

大量出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均下降。在早期由于血液浓缩,可能下降不明显,因此需短期反复测定,反复测定可以显示出血的严重程度,也可以显示出血是否仍在继续或已停止,并能得知治疗的效果是否良好。

4.其他症状

疡病大出血患者在休克阶段,不宜作繁杂的检查,但迅速而轻柔的查体仍有必要。有腹膜刺激症,可能同时伴有溃疡穿孔。

3诊断及鉴别诊断

编辑

诊断

1.症状

①少量反复出血,表现为贫血、大便稳血试验阳性。

②大量出血,有呕血及黑便。

③短期内出血量ml,则有循环系统的代偿现象;出血量ml,即可出现休克。

2.体征

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

3.辅助检查

①纤维胃镜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

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时可见造影剂从溃疡的出血点处溢入消化道。

鉴别诊断

有典型溃疡病史者,发生呕血或柏油样便,诊断一般不困难,同时伴有腹痛的病人,应考虑有无伴有溃疡穿孔,在没有溃疡病史者,诊断出血部位就困难。常通过钡餐检查,内窥镜及选择性动脉造影多能确定病变性质和出血部位。溃疡病大出血应和各种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如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急性胆道出血,胃癌出血相鉴别。

出血鉴别

胃十二指肠出血有慢性溃疡史,近期可有加重;溃疡处压痛(+)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可发现溃疡多有黑便为主,胃液内混有小血块、呕鲜血者少,多为少量或中量出血

门静脉高压、食管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有血吸虫病或接触史、慢性肝炎史;肝脾肿大史;腹壁静脉怒张;皮肤有蜘蛛痣、巩膜*染全血、尤其是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减少,钡餐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以呕血为主,往往量大,为新鲜全血或血块,便血多在呕血之后

胃癌出血在胃病史,可有消瘦贫血,胃痛多为胀痛,或刺痛,少数上腹部可触及肿块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可发现胃癌呕血多为黑褐或黑红胃液,多为小量出血

胆道出血可有胆道感染、胆道蝈虫史,寒战发热:周期性出血,出血时可伴胆绞痛,或*疸,接着出现冷汗、心慌,以后出现黑便为主,呕血不多,或无肝脏常有肿大,胆囊可能触得,右上腹常有压痛;B型超声示胆囊肿大;出血期十二指肠镜检查可能有阳性发现多为黑便为主,呕血亦以黑血或黑血块多见,多能自止,有周期性特点,一个周期约10~20天。

4治疗预防

编辑

一、溃疡病大出血患者多数经一般治疗,如输血补液,冷生理盐水洗胃,内窥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激光凝固或选择性动脉注射血管收缩剂等治疗,出血可以停止。但也有约5~10%病人出血仍继续。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1.急性大出血,伴有休克现象者,多系较大的血管出血,难以自行止血。

2.在6~8小时内输入血液~0毫升后情况不见好转,或暂时好转而停止输血后又再度病情恶化者。

3.不久前曾发生类似的大出血者。4.正在内科住院治疗中发生大出血者,表示溃疡侵蚀性大,非手术治疗不易止血。

5.年龄在50岁以上或有动脉硬化者,估计出血难以自行止血。

6.大出血合并穿孔或幽门梗阻。

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积极输血,抗休克等,最好争取在出血24小时内进行,效果较好,若拖延到病情十分危险时再手术则死亡率较高。老年患者应争取较早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国内普遍采用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切术,不但切除了溃疡,制止了出血,而且也治疗溃疡病,为一理想的手术方法。在切除溃疡有困难应予旷置,但要贯穿结扎溃疡底出血动脉或其主干。在病人病情危重,不允许作胃大部切除时,可采取单纯贯穿结扎止血法。近年来有人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在贯穿结扎溃疡出血处理,再施行迷走神经切断加引流术。

1.手术指征

①经非手术治疗24~48小时症状未改善或恶化者。

②出血速度快,发生休克者(经6~8小时输血~ml,血压不能维持,且红细胞比积急骤下降)。

③反复多次频繁出血者。

④疑有癌变者。

⑤年龄在45岁以上,或有动脉硬化者。

2.术前处理

①禁饮食,胃肠减压,输液,必要时输血。

②使用维生素K,对羧基苄胺,安络血等止血药物。

③严密观察病情,测血压,脉搏,记尿量、呕血和便血量。

3.手术方式

①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术。

②溃疡切除困难,可行Bancroft手术,但必须用丝线缝扎出血点。

5饮食

编辑

饮食疗法是预防和治疗溃疡病的重要环节。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营养

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促进溃疡愈合。泛酸事的患者应少用牛奶。胃出血患者应该多吃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热量充足、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豆浆、鸡蛋、瘦肉等;此外,多补充些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同时有利于修复受损组织,促进溃疡愈合。胃泛酸患者应少食用牛奶。

限制多渣食物

应避免吃油炸、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但经过加工制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不吃刺激性大的食物

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以及过甜、过酸、过碱、过热、生、冷、硬等食物。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甚至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溃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另外,溃疡病人还应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诱发或加重溃疡病。日常生活中,患者要禁食油炸及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利于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另外,吃鸡性的食物也会刺激胃酸分泌,如:肉汤、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胃出血患者的饮食应保持清淡,避免过甜、过酸、过咸、过冷、硬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溃疡,加重病情,引起疼痛和出现。

烹调要恰当

以蒸、烧、炒、炖等法为佳。煎、炸、烟熏等烹制的菜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溃疡面的愈合。

制订合理的饮食制度: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说话,不看书报,不看电视;保持思想松弛,精神愉快。在溃疡活动期,以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好。以前有学者为溃疡病人制定了少食多餐制,以避免过饱或过饥。近年来研究认为,尽管进食可暂时缓解疼痛,但少食多餐不断地刺激胃酸分泌,使胃酸分泌整日处在活跃状态,显然不利于溃疡病愈合。因此,除急性发作期并发出血、呕血的短期少食多餐外,平时应坚持一曰三餐规律进食。

开水冲鸡蛋疗方:鸡蛋1个,打入碗中,用筷子搅匀,用滚烫的开水冲熟后即可食用。现代医学认为,开水冲鸡蛋质地柔软,容易被胃消化吸收,可大大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溃疡病灶愈合。鸡蛋*中含有卵磷脂,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疏水层,对胃粘膜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和抵抗有害因子入侵的防御作用。

为避免病人大便干燥,还需常吃些琼脂、香蕉、蜂蜜等能润肠的食物,这对溃疡病人很重要。

6饮食保健

编辑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胃液分泌增多,粘膜变弱,造成胃或十二指肠的内壁溃烂或受伤,就是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原因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或过度紧张等。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此外,还会感到胸口闷烧、胃消化不良,若因溃疡而出血时,大便会呈黑色,也有吐血或贫血现象。

十二指肠溃疡最明显的症状是空腹或夜间时腹痛,而胃溃疡是在饭后2-3小时内,心窝处会疼痛。同时,胃会有勒紧的不适感及胸口闷烧等。溃疡恶化出血时,大便会呈黑色。胃出血时也会吐血,此时的血如同咖啡渣滓的颜色。出血量多时,会导致贫血。

若有由溃疡转成出血性的征兆时,要马上接受医生诊断治疗,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或十二指肠的壁上开孔)致内容物溢出可演变成为膜炎。腹部会突然剧烈疼痛,肚子变硬。此外,若有恶心、呕吐或心窝四周有胀满及消化不良的感觉时,可能是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幽门溃疡,也可能是幽门狭窄致食物无法通过。

溃疡大多不会演变成癌症,不过,两者初期的症状都很类似。因此须接受精密的检查和诊断。治疗时,大都不须开刀,而是制酸剂的药物治疗。不过,停止服药后很容易复发,所以必须长期服药。

日常的饮食也要注意,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物质,吃七分饱,维持规律、正常的饮食习惯。溃疡虽然容易治疗,但是出容易复发。除饮食要注意外,烟、酒,都要限制,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及消除过度的紧张,是基本有效的方法。

马铃薯

马铃薯含丰富的维生素C、钾、钙均衡的矿物质,而且有淀粉,即使加热,维生素C也不易被破坏,方便摄取。

南瓜有助健胃整肠

南瓜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其果实、花、种子、叶子都有药效,淀粉多,煮食后仍含丰富的维生素C。要想充分发挥药效,用蒸的方法较理想。胃隐隐抽痛进,可煮南瓜浓汤,有助消化。南瓜花可煮汤,有降热、止下痢的效果。

高丽菜促使胃粘膜再生

高丽菜含维生素C及K,可促使胃或十二指肠的粘膜再生,治疗溃疡。生吃或加热都很可口,平时常食用,可调整体质。不过,煮、炒会破坏维生素C,所以要治疗溃疡,还是以生吃或稍为加热再吃较好。将高丽菜放进果汁机搅拌成汁,再稍微加热,在饭前饮用,大约持续喝10天,效果就会显现。

无花果强健疲弱胃肠

无花果可治溃疡及强健疲弱的肠胃。将干燥的无花果切碎,煮成半干,加入少许蜂蜜和水,即可饮用。保存无花果,可先使其干燥,放在火上煮再磨成粉,使用时,加开水或水泡即可。

蒲公英及龙胆草健胃

早春盛开的蒲公英有健胃的功用,可当药用或食用。最简单的使用方法是洗净其叶子,含在口中,慢慢咬碎;叶和花也可当配菜或做沙拉吃。龙胆草的根有药效,但很苦,比熊胆更苦,所以中药名为龙胆。胃酸过多和过少时,

首要改善饮食胃酸过多与过少,症状类似。胃酸过多或过酸症指的是胃液分泌过多,胃液中的胃酸浓度偏高的状况,可能因情绪、神经紧张引起,或患有消化性的溃疡、胆囊炎的疾病。

相反地,胃液中胃酸浓度低,即为胃酸过少,可能是恶性贫血、热带性脂肪下痢、慢性胃炎引起。当有这两种情况时都要接受胃液检查。胃酸过多和过少的症状类似,主要的症状是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烧痛等。若是胃酸过多,打嗝时也会出现酸的胃液;若是低酸症,因胃酸不足,会产生消化不良及下痢。

食物对胃酸的影响

蛋白质:能短暂中和游离酸,但半小时后,却比糖类、脂肪更易刺激胃酸分泌。

脂肪:抑制胃酸分泌,当进入十二指肠,分泌肠抑胃激素,而减少胃酸分泌及延缓胃排空。肉汁、丹宁酸、咖啡因、酒精等化学性刺激,会使胃酸分泌。

药物:如组织胺会刺激胃酸分泌。情绪:如快乐或可口食物皆会刺激胃酸分泌。

胃酸过多要摄取蛋白质

胃酸过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抑制胃酸分泌,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品。除禁烟、禁酒或节酒外,消除过度紧张也很重要。遵照医生指示,服用控制胃酸分泌的制酸剂。在食物方面,因胃液分泌过剩,为保护胃壁,要多摄取蛋白质。蛋白质丰富又不刺激胃的食品有豆腐、白肉鱼及牛奶等。豆类中也含有许多上等的蛋白质,但豆类不易消化,必须煮软后再食用。豌豆煮清淡、松软些,也可健胃整肠。要使胃的粘膜强健,维生素也是不可缺少的,要多多吃水果及蔬菜等丰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使用油煮食时,若能善用橄榄油或胡麻油,也能抑止胃酸分泌;不过,不可过量。应该节制的则有虾子、贝类等不易消化的鱼贝类、多脂肪的肉类、笋子、地瓜等纤维多的蔬菜及过酸过甜的食品。蔬菜类要尽量煮软,再食用。

词条标签:

医学术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二指肠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