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GYMBABY夏季疾病防护小贴士
TUhjnbcbe - 2021/11/30 19:13:00
北京荨麻疹主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夏季一到,气温升高,

各种细菌病*又开始加速繁殖,

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

免疫功能尚不完全的孩子来说,

更容易“中招”。

看着孩子动不动就咳嗽、发热、腹泻......

家长们也是焦头烂额。

面对这些扰人的夏季常见疾病,

家长该如何为孩子支起“防护伞”呢?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如何防护

夏季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症状治疗: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药物及清热解*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发于1~7岁小儿,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因婴幼儿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自洁”功能差,故易发病。症状治疗:

1、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3、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拨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

4、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抗病*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氦氖激光照射咽喉部双扁桃体穴及合谷穴各3分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预防: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引起,经蚊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中枢性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乙脑病*具较强的嗜神经性,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在鸡胚、猴、肾及Hela细胞中可以生长并复制,适宜繁殖的温度为25℃~30℃。症状治疗: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情。对昏迷患者宜采用鼻饲。预防:黑斑蚊是传染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所以防止脑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彻底灭蚊。使用蚊帐、防蚊油、蚊香以灭蚊、防蚊。使用乙脑灭活疫苗预防接种,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夏季皮肤疾病小儿热痱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小丘疹、小水疱。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排汗调节功能较差的儿童和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瘙痒而过度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或脓肿,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症状治疗:注意温度和湿度,避免高温潮热。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治疗。预防:夏天应做到居室环境通风凉爽,尽量减少出汗。烈日当头应避免外出活动,更不能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进行过激的行为。保持环境及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洗澡和换洗内衣。衣着柔软宽松,避免穿戴尼龙化纤制品。小儿荨麻疹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局限性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其基本病变为皮肤黏膜的毛细血管暂时扩张和渗透性突然增加。本病多数是变态反应所引起,急性大多预后良好。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寄生虫都可以成为过敏原,花粉,灰尘,化学物质,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为过敏原。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症状治疗:

1.寻找和清除致敏原

治疗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治疗困难,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透析可使症状缓解。

2.局部涂抹止痒洗剂

如炉甘石洗剂(加入薄荷脑)或氧化锌洗剂。

3.药物治疗(遵医嘱进行相应药物治疗)

4.脱敏治疗

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慢性荨麻疹,可根据变应原皮试结果,给予相应脱敏治疗,往往可取得一定疗效。

预防:

1.注重饮食

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机体过敏的几率。

2.注意卫生

家庭防螨很重要;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孩子接触花粉类物质,避免在树底、草丛等处活动。

3.注意天气变化

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引起寒冷性荨麻疹;荨麻症患儿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免对患处造成刺激。

4.注意药物

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如出现过敏症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的采用荨麻疹组合疗法进行治疗。

5.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小儿湿疹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小儿更容易发生湿疹。主要原因为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环境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过度洗涤、饮食、感染、环境改变等)是本病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症状治疗:

清除创面分泌物,排除化学刺激,控制感染,病情可迅速好转。

1.去除病因

家长应密切注意容易诱发的内、外因素,并尽量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加以去除,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皮肤清洁,恢复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坚持使用保湿润肤剂,将其作为基本治疗。

2.外治

外用药是最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

(1)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是首选药物,应当针对患儿的年龄、皮损部位、性质、面积等选用不同强度的激素药膏,并注意副作用;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两种药物,是新的非激素治疗药物,疗效肯定,没有激素的副作用;

(3)抗生素主要用于重症患者和渗出明显者;

(4)收敛、止痒剂主要为对症治疗。

3.内服药物(遵医嘱)

4.物理治疗

以中波紫外线(UVB)疗法为主,其中窄波UVB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12岁以下儿童慎用。

预防:

1.寻找并去除发病原因

2.喂养和饮食

(1)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类,一般小儿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而有湿疹的小儿,建议晚1~2个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小儿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小儿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

(2)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

(3)有牛奶过敏的小儿,可用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持续6个月。

(4)对鸡蛋过敏的小儿可单吃蛋*。

(5)人工喂养的小儿患湿疹,可以把牛奶煮沸几分钟以降低过敏性。

(6)小儿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少些盐份,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

3.衣物方面

贴身衣服可选用棉质材料,所有衣领最好是棉质的,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不要使用过紧,过暖的衣物,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小儿避免皮肤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以及等。衣被不宜刺激性纤维、粗的纤维纺织品以及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4.洗浴护肤方面

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5.环境方面

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避免接触烟草。

6.合理生活起居

保持小儿大便通畅,睡眠充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其他夏季常见疾病小儿腹泻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主要为人类轮状病*及其他肠道病*)、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症状治疗:

合理饮食,维持营养;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

预防:合理喂养,注意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应注意消*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小儿感冒

各种病*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主要有鼻病*、呼吸道合胞病*、流感病*、副流感病*、腺病*等。病*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症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预防: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小儿中暑和暑热症人是恒温动物,无论外界气温有多大变化,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正常情况下体温都能维持在36~37℃左右。但人体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程度和持续时间有一定耐受限度,长时间置身于高温环境中,机体则失去调节代偿功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动时间过长,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时,即为中暑(heatillness)或暑热症(summerfever)。一般将起病急、病情较重者称为中暑。起病缓,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长者称之为暑热症。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空调的大量应用,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症状治疗:对中暑患儿应立即采取强有力的降温措施,神志清醒的患儿可立即饮用含盐的冷开水或饮料;重度中暑者应静脉输液以迅速恢复正常血容量,保证心脑所需的血流灌注。根据病情,给予止惊、升压、呼吸循环支持等对症治疗。中医疗法原则为清暑益气,养阴清热。预防:在炎热的夏季尽量减少孩子在烈日下或通风不好的地方游玩;不要穿戴厚而通气性能差的衣服;出汗多时应经常口服略有咸味的盐水,并利用通风设备使皮肤保持凉爽;对酷热下参加农业劳动的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劳动时要戴草帽,并及时供应凉盐开水或绿豆汤;发现孩子有中暑先兆时,应使其迅速离开现场;对有暑热症病史的小儿,到夏季尽可能移居到比较阴凉的地区。好了,以上就是宝宝夏季常见的疾病了,爸爸妈妈们学会怎么给宝宝防护了吗?扫一扫
1
查看完整版本: GYMBABY夏季疾病防护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