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会议纪要第八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诊断
TUhjnbcbe - 2021/8/10 16:10:00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第八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诊断技术规范化暨第三届ECIFIG技能培训班在礼仪之邦、五岳之尊的泰安如期召开。年4月29日上午,医院南院检验科吴文娟教授、医院*委书记倪庆宾院长、医院检验科赵书医院微生物检验科金炎教授共同致开幕辞。倪庆宾院长热情地介绍了泰山雄伟壮美的景色,也谈及医院的特色重点专科及规划。四位专家高度肯定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相信本次会议对临床微生物真菌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有极大帮助,预祝在这百花齐放的学术大环境中,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学员们学有所获。专题一“指南规范解读学术报告”医院金炎教授、医院赵书平教授担任主持人Topic1:吴文娟CLSI和EUCAST真菌药敏指南解读医院吴文娟教授首先指出,国内需建立自己的药敏试验流程和临床折点。真菌药敏试验标准方法包括宏量/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基于EUCAST和CLSI的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法相对准确,有利于实验室之间的结果比较和合作研究,但上述方法费钱费力。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YeastOne、E-test试纸条、ATBfungus3等商品化试剂。吴文娟教授简要介绍了CLSI和EUCAST药敏报告的常见术语,强调感染部位暴露剂量取决于给药方式、剂量、给药间隔、输注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组织分布和代谢途径。最后,吴文娟教授总结上海地区真菌耐药监测网的工作,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敏感率大于90%、棘白菌素类敏感率大于99%,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敏感率约50%、对棘白菌素类敏感性大于90%,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MIC呈增高趋势。Topic2:王贺真菌菌株保存方法及生物医院王贺教授指出,真菌菌株保存的原理与其他微生物相同,需要低温、干燥、隔绝空气。常用的真菌菌株保存方法包括传代培养保存法、蒸馏水保存法、隔绝空气法、载体保存法、冷冻保存法、冷冻干燥保存法等。CHIF-NET真菌保存法主要为酵母菌纸片保存法和丝状真菌孢子菌悬液保存法。其次,王贺教授分享真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建议在独立的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使用含氯消*剂及时消*。Topic3:陈敏隐球菌脑膜炎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海*医院陈敏教授指出,侵袭型真菌感染诊断的基石与金标准是镜检及培养等真菌形态学方法和病理学方法,血清学和分子方法仍待完善。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诊断高度依赖于实验室检测。其中墨汁染色镜检、培养及乳胶凝集试验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分子诊断试验不断兴起,激光微切割联合NGS测序可能是目前较好的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技术路线。其次,陈敏教授团队建立了隐球菌诊断方法——改良版LAMP技术,并进一步对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传统方法和分子方法进行评估。Topic4:陈会肺孢子菌肺炎——实验医院陈会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肺孢子菌肺炎。国内肺孢子菌肺炎诊疗现状存在临床诊断“多”,病原诊断“少”的特点。肺孢子菌细胞膜含“胆固醇”而不是“麦角固醇”,故抗原虫药物对肺孢子菌有效。肺孢子菌迄今无法体外培养。肺孢子菌通过飞沫、气溶胶传播,主要感染细胞免疫受损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其次,陈会教授分享肺孢子菌肺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直接检测包括涂片染色镜检、PCR,间接检测包括抗体检测、G试验、LDH,新的早期指标包括S-腺苷甲硫氨酸、MSG蛋白、肺孢子菌蛋白激酶。专题二“侵袭性真菌热点问题”由医院*江山教授、医院王月玲教授担任主持人Topic5:邓淑文新的抗真菌药及烟曲霉在我国分布情医院邓淑文教授分享了自己在烟曲霉和新型抗真菌药物体外活性方面的工作经验。邓教授讲述了烟曲霉现状和流行特点,分析了烟曲霉的耐药类型、耐药率以及耐药来源地区。烟曲霉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有麦角固醇甲基化酶的高表达和外排泵表达增加等,其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麦角固醇甲基化酶的突变。邓教授课题组致力于研究长三角地区烟曲霉高耐药的问题及新的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邓教授介绍道,其课题组研究的新的抗真菌药物作用位点为细胞壁和细胞膜,临床疗效或十分可观。Topic6:徐和平毛霉目各属的形态学鉴别与药敏结果分析医院徐和平教授通过一例临床毛霉病的病历,引出并介绍了毛霉目真菌的镜下及菌落形态学特征。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疾病,其中根霉最为常见,主要通过吸入孢子引起感染。徐教授介绍了区分鉴别毛霉目真菌属与属之间的形态学特点。在药物敏感性方面,毛霉目真菌各种属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两性霉素B对其抗菌活性较高,伊曲康唑对其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徐教授指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无法鉴别毛霉目真菌至属水平的情况下,可通过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Topic7:章强强我国无绿藻的现状及病历分享医院的章强强教授简要讲述了无绿藻的分布、分类以及其致病方式。无绿藻作为条件致病菌,导致人与动物致病。章教授通过一例无绿藻脑膜炎病历,详细介绍了无绿藻的显微镜下形态学特点、菌落特点、扫描电镜特点以及药敏结果分析。章教授课题组通过建立无绿藻动物感染模型,证实了该病原体的致病性,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章教授随后介绍了无绿藻的分类和分布及无绿藻病的治疗方案。章教授最后指出,微生物实验室需对该病加强认识,避免对无绿藻病的漏诊。年4月29日下午,第八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诊断技术规范化暨第三届ECIFIG技能培训班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专题三“浅部真菌病诊断技术”由医院*江山教授和山东省医院姜梅杰教授主持Topic1:王盛华皮肤科常见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医院皮肤科真菌室作为山东省第一家真菌实验室,在皮肤科常见的真菌病方面经验丰富。医院王盛华教授分享了她的实验室在皮肤科标本取材方面的实战经验,通过临床收集的照片,生动地介绍了脓液、甲屑等各类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操作方法。皮肤科常见的真菌病包括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真菌病和侵袭性真菌病四大类,王教授详细介绍了马拉色菌病、孢子菌丝病、着色芽生菌病等的实验室检查。王教授从临床资料、直接镜检、培养、分子鉴定、组织病理等方面,着重分享了她报道的我国首例单纯皮肤型皮炎芽生菌病。最后,王教授借着上述病理,呼吁皮肤科与检验科加强学科共建,携手共赢。Topic2:占萍皮肤和皮下组织真菌感染病医院皮肤科占萍博士,通过两个病例,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皮肤和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第一个病例通过皮肤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分子测序,鉴定诊断为总状横梗霉所致皮肤毛霉病。第二个病例通过脓液直接涂片、培养、基因芯片及质谱鉴定技术,最终诊断为偶分枝杆菌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第三个病例经过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分子测序和质谱等检测方法,确定为新型奴卡菌感染。结合上述三个病例,占博士总结了常见皮肤和皮下感染性脓肿的诊断思路,其中,脓液直接涂片、病理检查、微生物培养结合序列测定、质谱、基因芯片等微生物鉴定方法,在实验室检查方法中十分重要。Topic3:鹿秀海眼部感染暗色丝孢霉的形态医院检验科鹿秀海主任指出,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在中国发病率高达0.%,占严重感染性角膜炎的61.9%。我国眼部感染的真菌以镰刀菌和曲霉菌为主,占到全部致病真菌的71.7~82.1%,而其它的20~30%的致病菌以暗色丝孢霉为主。鹿主任介绍道,产孢的暗色丝孢霉主要包括格孢腔目、小囊菌目、粪壳菌目,不产孢或难产孢的暗色丝孢霉主要包括葡萄座腔菌目、格孢腔目等。卢主任从镜下形态、平板形态、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向大家一一讲述了链格孢、弯孢霉、离蠕孢霉和明脐霉,尖端(波氏)赛多孢、多育节荚孢和刚毛黑孢壳菌等菌之间的鉴别。卢主任补充道,对于鉴定困难的菌株,需尽量借助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如基因测序、质谱等。Topic4:吴海燕从重症真菌感染病例看多种诊断手段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吴海燕主任通过三例临床危重病例,介绍了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特点,并强调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等原因,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仍然困难。吴主任也分享了其重症患者在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的经验,强调临床医生需要在危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缺乏特异性和及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挽救患者生命之间把握平衡。最后,吴主任总结比较了直接镜检、真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mNGS、MALDI-TOFMS等常见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专题四“真菌诊断新技术新视角学术报告”医院周树平教授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朱召芹教授主持Topic5:郭建真菌感染的分子诊断技术新进展医院郭建医生指出,真菌引起的感染可分为全身性感染、皮下感染、表皮感染和机会性感染,其中全身性和机会性感染最为严重。真菌感染正迈向“精准诊治之路”,实验室最易开展的是形态学鉴定,包括KOH湿片法、墨汁染色、乳酸酚棉兰染色、六胺银染色、荧光染色等。质谱库的升级是影响最终鉴定结果的重要因素。分子诊断学的应用提高了检测的速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微生物的检测、鉴定和分型提供了新的“快捷途径”。最后,郭建医生指出,通过室间质控找差距,利用免医院的真菌检测水平,全面提升真菌耐药监测网的真菌检测质量。Topic6:王瑶临床真菌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与CLSIM54医院王瑶教授提出,侵袭性真菌病治疗策略离不开真菌检测。对于真菌检测,临床真菌实验室建设是重中之重。CLSI-M54文件详细介绍了常见生物危险评估、标本采集运输要求、标本类型的选择、标本处理、镜检及报告、真菌培养及判读等。王瑶教授强调,选择真菌血培养瓶在真菌血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真菌培养时需注意培养基的选择、放置方向、孵育温度、湿度、时间等。Topic7:马筱玲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变更及检验医院马筱玲教授首先分享了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美国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侵袭性真菌病共识修订和更新()。EORTC/MSG共识将IFD患者的诊断分为:确诊、可能诊断(临床诊断)及拟诊。临床诊断中的宿主方面,共识扩大了临床诊断IFD中的宿主因素范围,如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临床诊断中临床标准的更新: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时,增加了CT的特征性表现。马筱玲教授还介绍了不同侵袭真菌感染确诊标准的实验室检验技术,其中隐球菌病确诊标准是脑脊液或血中隐球菌抗原阳性。年4月30日上午,第八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诊断技术规范化暨第三届ECIFIG技能培训班专题五“临床互动--天南海北真菌荟”集齐各类真菌感染临床病例,引发检验专家与临床医生的热烈讨论。上半场由福建医院李彬教授和医院吴文娟教授主持Case1:*春兰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2医院*春兰医生分享了2例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病例。病例一为HIV阴性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播散性感染,通过关节穿刺液涂片发现着色不均匀、形态大小不一、不规则形状的紫色真菌孢子。病例二为HIV阳性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局部感染,患者表现出典型的特异性脐凹样皮疹症状,通过双相培养和质谱技术最终鉴定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最后,*春兰医生总结了马尔尼菲篮状菌的形态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案等。Case2:宁俊杰白血病儿童播散性茄病镰刀菌败血症1医院宁俊杰医生分享了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播散性茄病镰刀菌感染的病例。宁俊杰医生描述了该病例的发生发展进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镰刀菌的镜下和菌落形态特点和主要易感人群,以及镰刀菌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建议。Case3:陈丽华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1医院陈丽华医生分享了1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病例。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有非洲旅居史及进食野生动物史。通过骨髓穿刺样本涂片,初步怀疑为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并进一步通过双相培养和分子测序技术,将病原体鉴定为荚膜组织胞浆菌。另外,陈丽华医生结合文献介绍道,荚膜组织胞浆菌继发性感染少见。最后,陈医生分享了她对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诊治观点。Case4:吴庆伊蒙菌感染二三事温州医科大学一附院吴庆医生介绍了1例伊蒙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吴庆医生首先介绍了该病例的病程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谈及真菌ITS测序和血培养鉴定技术辅助临床诊断,将病原体鉴定为伊蒙菌。吴庆医生引用文献,详细介绍了伊蒙菌形态学和菌落特点,及其致病机制等。最后,吴医生总结道,微生物实验室不仅需具备将有明确致病能力的病原菌鉴定到种或属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检测手段,避免忽略临床上罕见的病原体。Case5:曾令兵罕见的侵袭性虫霉病医院曾令兵博士分享了1例侵袭性虫霉病病例。曾令兵博士首先介绍了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及耳霉菌的形态学特点和耳霉病的临床表现。在微生物学鉴定方面,曾博士强调了真菌培养的重要性。最后,曾博士总结,对于侵袭性真菌的诊断,临床医生需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议纪要第八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