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育肥猪肠道疾病问题是当前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病因复杂导致防控难度增加,常见发病原因分为病原性因素与非病原性因素两种。病原性因素如病*、细菌、寄生虫等;非病原性因素如生产管理、饲料营养、应激等外部环境引起。在我国当前的养殖环境下,病原性因素引起的猪肠道疾病占据大多数,常见的导致育肥猪腹泻的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猪回肠炎)、猪密螺旋体痢疾、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及部分病*性疾病等的感染在我国的猪场广泛存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会导致育肥猪群发生急性或慢性消耗性腹泻,使育肥猪发生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僵猪和残次猪比例升高等情况,给生长育肥猪的正常生长和出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文章通过对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与危害以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育肥猪;肠道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腹泻
育肥期处于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阶段,也是生猪养殖产业的冲刺阶段,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虽比仔猪和保育阶段低,但一旦急性发病、死亡就会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亚急性或慢性发病造成胃肠道损伤严重影响饲料转化率,进而影响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与饲料报酬。一般情况下,育肥猪的饲料消耗占全场50%左右饲料支出的费用,如果育肥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则会严重影响猪场效益。所以,应根据猪场疾病的情况,针对育肥猪疾病的特点采取措施使猪群保持健康,以使猪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常见发病原因
引起猪群腹泻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分为病原性因素和非病原性因素两种。
病原性因素主要由病*、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后引起,常见病*性腹泻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感染、猪瘟病*及伪狂犬病病*等感染;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寄生虫性腹泻如猪球虫、隐孢子虫、蛔虫、类圆线虫、鞭虫和棘头虫等。
非病原性因素也可引发猪群腹泻,如过多地饲喂高蛋白日粮,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等)与矿物质(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猪群免疫力低下,育肥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有*物质(酸、碱与砷等化学物质)中*,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各种应激因素等;在饲养管理方面,管理不科学也可造成腹泻。当前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母猪成本昂贵,仔猪难养,猪场的精力与成本投入会相应倾斜于母猪和仔猪,而育肥猪的生产管理就会因此而变得相对松懈、疏于管理,这也会导致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发生。临床上要全面分析,找出主要因素与诱发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方可有效的防止猪只腹泻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发病特点
2.1育肥猪肠道疾病的表现形式
育肥猪肠道疾病分为急性零星发病、亚急性与慢性消耗性等三种表现形式,三种形式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同时发生。急性发病如急性回肠炎、猪痢疾等引起血痢或急性下痢,严重的会导致猪只死亡。猪群往往长期带菌(*),在无严重应激的情况下以慢性消耗性的方式出现或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如猪回肠炎、猪痢疾等以零星散发性稀粪或软粪,栏舍里出现几头猪腹泻,引起生长减缓死亡率不高。
导致育肥猪腹泻的疾病很多情况下以慢性消耗性方式出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或者发现了个例也不被重视,往往到了急性发病出现损失才意识到问题。因此育肥猪腹泻临床急性发病甚至死亡只是损失的“冰山一角”,慢性消耗性引起的饲料报酬下降、日增重降低、均匀度不佳等损失往往会更大。所以对于育肥猪的肠道疾病要防重于治,积极做好日常的防控,才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猪场损失。
2.2长期带菌(*)与持续感染
回肠炎引起的腹泻可持续3d至3个月不等,感染后的粪便排菌时间至少持续10周,实验感染猪每克粪便中含劳森菌达以上。胞内劳森菌可在粪便中存活2周,阴性猪只感染主要通过接触带*粪便,混群和连续生产增加感染的风险。
猪痢疾在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潜伏期2d至3个月不等,已经康复无临床症状猪70d粪便仍可排菌。生长育肥猪感染多为慢性,但感染非常普遍,13~16周龄中猪感染后会逐渐出现临床症状。
3育肥猪肠道疾病的危害
育肥猪肠道疾病引起猪急性发病死亡的危害,亚急性或慢性(消耗性)发病,引起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速度缓慢、猪群均匀度差、延迟上市、僵猪或残次猪比例高等危害。病*性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流行性腹泻等在育肥猪阶段容易隐性带*,导致疾病在猪场内的循环传播等危害。
有数据表明,回肠炎可导致料重比平均上升6.7%~33.3%,日增重下降8.9%~31.1%,平均每头猪的经济损失在5美元左右。
猪痢疾在猪场的发病率可高达70%,病死率为30%~60%,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年猪。由于猪痢疾的存在,导致猪只生长缓慢,料重比升高,增加养殖成本,严重时还会发生猪只死亡的情况,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4育肥猪常见肠道疾病及临床表现
猪群肠道疾病流行的方式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养殖体系和猪群不同健康状况而异,即使在同一猪场内,不同批次的猪群发病情况也可能差异极大,多种肠道疾病的感染可同时发生,加剧了临床疾病的复杂程度,也增加疾病防控的难度,我们在此简要分析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鉴别诊断(见表1)。
5建议防控措施
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与饲养管理,减少环境中的病原菌数量是减少猪群发生消化道疾病的最佳途径。
5.1加强猪场的管理
及时清扫粪便,保证猪场的清洁卫生。
5.2定期消*
普通消*剂就可以将大多数病*和病菌杀死,常用倍露莎等高效无*消*剂。每周对猪舍消*1~2次,消*剂现配现用,全场带猪喷洒消*,能够有效抑制疾病的发生和扩散,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5.3将病猪及时隔离
禁止从发病猪场引进种猪,如果要从外地引进猪,做好隔离驯化,确定没有携带病原微生物后方可入场。饲养人员平时要做好猪疾病的检查与预防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对发病猪采取隔离措施,并积极治疗,防止疫情蔓延。
5.4做好预防接种和动物保健工作
做好病*性腹泻的疫苗免疫,如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病*性腹泻的发生。适时在猪只的饲料和饮水中投放保健药物,可以控制细菌感染。如在饲料中添加枝原净、泰农等可有效防控胞内劳森氏菌、猪痢疾等疾病的发生。
育肥猪肠道疾病病因复杂,有细菌、病*、寄生虫及营养管理;病程长、易反复感染发病,造成育肥猪的急性发病死亡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影响猪群出栏率、出栏日龄、肉猪整齐度、料重比及猪舍利用率等。在当前非洲猪瘟的大背景下,育肥是实现利润的最后冲刺阶段,理应更加重视。我们要全面做好疫苗免疫、药物保健、驱虫、营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实行切实的生物安全措施,力争实现安全生产与生产效益最大化。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年第9期“主题策划”栏目:P46-48(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