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夏秋交替季节,气温仍然较高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在此提醒大家,要注意饮食安全,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十分重要。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组传染病,粪—口传播是这类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肝、戊肝、阿米巴痢疾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二、肠道疾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有哪些?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1.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2.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4.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三、肠道传染病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四、常见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一般有哪些症状及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常常导致家庭和幼儿园的聚集性疫情,它们是由同一类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包括肠道病*71型(EV71)和柯萨奇病*A16型(CV-A16),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手、足、臀的疱疹,并常伴中低热(38℃),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局限于咽峡部位,并常伴中高度发热(39℃)。
伤寒
是由伤寒沙门菌D组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是持续的发热,可超过两周,半数患者可出现右下腹隐痛,便秘多于腹泻,相对缓脉和玫瑰疹。
此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者食物被污染常可引起暴发流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蟑螂的媒介传播可引起散发。
细菌性痢疾
典型的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腹痛、腹泻;1-2天后转为粘液脓血便,每日排便次数在十次以上,里急后重感明显(就是患者有急于排便的感觉,但总觉排不干净),并常伴左下腹压痛。
霍乱
俗称2号病,属于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也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其特点是不发热,每日可达数十次的腹泻,区别于细菌性痢疾的是,霍乱的腹泻并无里急后重感,除个别菌群,多数不伴有腹痛。
腹泻后常伴呕吐,频繁的腹泻和呕吐使患者迅速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不及时有效的补液可导致患者死亡。
五、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和饮用水的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卫生村、卫生镇,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