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
在饲养宠物蛇过程中细菌性疾病是非常常见的,最主要的是机缘性革兰氏阴性菌有关,其中包括大肠杆菌、伪单胞菌属、产氧单胞菌属、弗氏柠檬酸杆菌、布氏柠檬酸杆菌、变形菌属、沙雷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沙雷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沙门氏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菌虽然不怎么常见,但也会出现在宠物蛇身上,所以在治疗时一定要充分地鉴别诊断。细菌性感染会引起全身反应,绝大多数的感染都与呼吸系统、消化道、表皮系统有关。对于细菌性感染金标准是标本体外培养进行生物学检查。而有些菌种较难分离比如披衣菌属、分枝杆菌属,因此应该借用PCR技术进行鉴定。
不过不用恐慌,绝大多数的细菌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当宠物蛇长期生活在不适宜的环境时,很有可能会给机缘性致病菌提供可趁之机。蛇是变温动物,需要依赖外界温度来调节自身,如果温度不适宜,体内的稳态被破坏,免疫系统相应地也会受到抑制。治疗这一类疾病时就需要参照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来选择用药。
真菌性
当宠物蛇长期生活在潮湿且通风差的环境中时,真菌性皮炎就很容易产生。一般常见于冬化过程中,因此在冬化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该项指标,毕竟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在发工资前可不能掉以轻心。在同一病灶中常藏有大量不同的腐生性及致病性真菌菌种,所以病灶活检对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治疗用药可参照抗真菌素敏感性实验结果做选择。如果跳过此过程乱用抗生素只会加剧真菌感染的潜在风险。
病*性
在以往,多数的蛇类感染性问题都是被误认为是细菌性病因,这也是因为以前的检测工具不完善所致。而现在的ELISA、PCR技术都是非常好的诊断方式。
在印度眼镜蛇、泰国眼镜蛇及金环蛇等蛇类中就曾分离出疱疹病*及类疱疹病*。在印度眼镜蛇和环蛇的*液中也发现过病*的存在。至于泰国眼镜蛇的类疱疹病*则是在*液腺中疑似病变出所分离发现的。类疱疹病*也曾在红尾蚺身上发现。至今还没有针对蛇类疱疹病*感染非常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
腺病*曾在红尾蚺、玫瑰蚺及球蟒中发现,可直接导致肝细胞坏死。目前传播途径尚未明确。
副粘液病*是蛇类中迄今为止确诊数量最多的病*性感染问题。最早的报告是在瑞士的矛头蛇上分离到的病*,至今不论是在*蛇还是非*蛇个体都可检出。所有蛇都是此类病*的易感“蛇”群,传播途径为呼吸道。这类病蛇表现出鼻部有分泌物及喉部有化脓性出血性分泌物,也并发神经性疾病。确诊方法是血球凝集抑制实验或病*分离。曾经流行的病*疫苗现已证明无效,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所有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包涵体病在蛇类中是非常恐怖的疾病,目前怀疑是逆转录酶病*造成但至今未确诊,此病可造成严重的精神性疾病,表现为仰天观星、翻正反射(就是肚子朝天再转回来)变慢。严重的可出现完全丧失翻正反射、角弓反射甚至直接瘫痪等。病情继续恶化时体重会急剧下降、蜕皮不畅、继发性感染(如口腔炎、皮肤炎、肺炎等),呕吐等。至今传播途径未确诊,怀疑是与接触到发病个体或蛇类虫螨有关。可对肾脏、胰脏、食道及肝脏进行组织活检,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检测组织中是否具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确诊。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建议隔离并安乐死,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寄生虫性疾病
虱类在野生个体中非常常见,野生个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被虱类寄生,多以眼睛、口腔及喉褶等处较常见。它们是许多疾病传播的载体,所以一旦发现应当立即清除。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是,在移除过程中应该夹住口器,以免有分泌物泌出,继而造成化脓或肉芽肿等病变。而且居住环境也应充分消*。
螨虫可以慢性感染造成蛇类贫血,同时也是一种强力的疾病载体并可以在蛇群中迅速散播疾病。可以用螨虫杀虫剂来消除,包括将蛇类置于水中药浴、局部使用或是注射、有机磷类药物或体表使用除虫菊等。除了蛇本身还应该对环境进行全面除虫。
隐孢子虫是一种严重的蛇类感染性原虫类寄生虫。该虫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但是虫卵有厚壁的卵囊做保护,所以消*剂对它们无效。当宠物蛇感染隐孢子虫之后,可以能会变成无症状的携带者,也可能会患有严重的肠胃炎。之后便会体重下降、吐食、脱水、肌肉松弛、身体中部形成肿胀等。它会侵犯胃中分泌粘液的细胞,所以会造成胃壁增生增厚。对粪便或者呕出物进行抗酸染色都可以镜检出虫卵,(不过镜下虫卵可能被漏诊造成假阴性)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造影剂的影像学检查分辨胃部增生是否是因为胃内异物所致,这种方式比镜检更为敏感。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一定要做好隔离、消*。
艾美球虫属、等孢球虫属以及核孢子球虫属等为蛇类最常遇到的球类虫寄生虫感染。球虫具有直接生活史。在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球虫感染一般为局限性,但在蛇类之中并非如此。球虫的感染起初位于肠道以及胆管上皮,有时感染也会在肾脏上皮。最常在球虫感染的病例中发现的组织病理现象为纤维化以及上皮细胞溃疡。可用粪便涂片法、浮游法检测出。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在使用磺胺类药物前应充分补水,持续给药15日以上。
侵袭内阿米巴是蛇类感染性原虫性寄生虫疾病,可造成严重且长时间的疾病。它可以在蛇群中迅速蔓延,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龟类也可以是此虫的携带者。受感染会造成严重的出血性下痢、严重脱水及肌肉消瘦等症状。死亡率几乎%。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变化为溃疡性胃炎及结肠炎。鲁哥氏染色法或浮游法检测粪便都可以确诊。治疗用药选用甲硝唑,同时补液、抗生素治疗。
纤毛及鞭毛类原虫也常出现在蛇类粪便的镜检中,这些原虫有许多是肠道常在微生物,并可能在维持胃肠道微生物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除非蛇类出现临床症状并表现出与该原虫相关的病症,一般不建议轻易开放治疗。某些鞭毛虫、包括了梨形鞭毛虫属、毛滴虫属等,可造成蛇类病理性问题。受感染的蛇会呈现脱水状态并持续下痢。治疗参照侵袭内阿米巴。
复殖吸虫感染比较少见,肾吸虫寄生于外分泌系统中。严重感染时可能会导致明显的肾脏病变。肺吸虫则可在口腔、咽喉、食道以及呼吸道中发现。当吸虫长为成体后可能会在局部的吸附部位造成轻微溃疡性伤害。由于复殖吸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通过浮游法检测粪便或喉部分泌物诊断出。治疗可以用吡喹酮。
绦虫在野生蛇类中很常见,裂头绦虫属以及吸叶绦虫属是在蛇类个体中发现的假叶目绦虫。这些绦虫的裂头幼虫通常寄生在蛇的皮下组织中。理学检查可发现这些裂头幼虫在皮下形成柔软的绒毛状团块物。治疗直接以外科手术将虫切除。另一种常见的蛇类绦虫则为中殖孔绦虫,在蛇类软组织中呈现囊体状。至于原头绦虫,蛇一般是最终宿主,成体绦虫可在小肠中发现。而粪便镜检、浮游法找到虫卵是诊断金标准。治疗用药选择吡喹酮。
对蛇来说,最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是线虫感染。临床症状由寄生虫的数量及寄生部位决定。受感染者可能会从无症状、到出现下痢、肠阻塞及扭转、肺炎、肾脏疾病或是慢性肌肉消瘦等情形。诊断方法粪便涂片法或浮游法。治疗选用芬苯哒唑。
舌形虫在野生个体中也是很常见的,一般来说,受感染的蛇类可能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严重者也可能存在大范围的呼吸系统感染。关于此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粪便检测、喉部分泌物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治疗选用芬苯哒唑及外科手术切除病灶,除了蛇还要对饲养者进行治疗,因为该虫具有人畜共患病的潜在风险。(粪口途径传播)
一路同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