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肠道病*感染(enterovirusinfection,EI)的高发季节,感染后容易引起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危重症。肠道病*感染具有传染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医院EI及其暴发流行是产科和新生儿科面临的严峻挑战。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生儿病房EI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EI发生,降低病死率,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新生儿肠道病*感染诊疗与预防专家共识》。
流行病学
EI在世界范围传播很广,引起流行及散发病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研究显示,因发热入院的婴儿有47%~63%为EI,但一般新生儿病房不进行常规病*检测或者难以获得实验室确认的病*感染证据,加之新生儿EI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与其他疾病的表现相重叠,医院EI的发生率可能会被低估。
生物学特性
人肠道病*属于RNA病*类微小核糖核酸病*科的肠道病*属,根据肠道病*生物学及遗传特征将其分为A、B、C、D共4组。美国国家肠道病*监测系统(NationalEnterovirusSurveillanceSystem,NESS)资料显示-年间造成EI最常见的肠道病*为CVA6,其次为EV11、E18、CVA9和CVB4。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肠道病*侵入呼吸道及消化道,在咽部及胃肠道细胞内定植并复制,感染后1天内播散至局部淋巴结,3~4天后进入血液形成病*血症侵入继发部位,如心肌、脑、脑膜,在这些部位复制并出现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分娩前EI由于母体抗体未能及时通过胎盘输给胎儿,其缺乏被动性保护抗体,故产前垂直传播EI比水平传播病情重,多于生后数小时内即出现症状。不同血清型肠道病*侵犯的脏器有所不同,埃可病*感染以神经系统、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多见;柯萨奇B组病*感染以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和肝损伤为多见。
早期识别及实验室诊断
多数EI暴发在夏、秋季,因此在肠道病*流行季节,如母亲在围生期有病*感染性疾病,母亲或密切接触者(包括医护人员)有不明原因发热,新生儿出现发热,败血症样表现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表现时应高度警惕EI可能。实验室诊断以RT-PCR最为准确,经济,快速,是目前EI诊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特别对于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防治
多数新生儿EI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因此临床管理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为主;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可以考虑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和/或抗病*药物(如Pleconaril)进行治疗。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合理的液体管理及营养支持对患儿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防止EI感染的重点在于预防,严格执行消*隔离制度,做好手卫生;加强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对于在流行季节,有发热症状的新生儿应该常规进行EI检测,早期确诊隔离,这样才能使EI感染的损害降到最低。
天隆科技的肠道病*检测试剂应用荧光PCR法,试剂品种齐全,兼容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且防假阴性能力高,可满足临床对于常见肠道病*的检测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新生儿肠道病*感染诊疗与预防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39(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