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全球性分布的重要人畜共患疾病。新疆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绵羊则是该疾病重要的中间宿主。
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具有MHC:MvaIbc-SacIIab-Hin1Iab单倍型的哈萨克绵羊具有较强的抗包虫病能力,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六钩蚴在感染绵羊时,首先要穿过小肠组织免疫屏障,推测其中存在的分子表达调控机制与宿主的抗病性具有密切联系。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我们分别选择了具有和不具有上述MHC单倍型的哈萨克绵羊,人工感染包虫病,并分别取肠道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表明从抗性组和非抗性组绵羊小肠组织中共计筛选出了个差异表达基因。很多差异表达基因都与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有关,包括凝集素分泌、免疫细胞活化、趋化因子表达和代偿性炎症修复机制等,这可能是导致个体抗病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同时发现,视*醇代谢通路中的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虽然在免疫系统中没有发挥直接作用,但这些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会阻碍细粒棘球蚴吸收宿主小肠组织中的视*醇,从而导致虫体发育障碍,这也可能导致不同哈萨克羊个体间抗病性的差异。
今天为大家推荐论文“IntestinaltranscriptomesinKazakhsheepwithdifferenthaplotypesafterexperimentalEchinococcusgranulosusinfection”,该论文一个小时前在《寄生虫》(Parasite)上线发表。《寄生虫》(Parasite)是国际开放获取、经同行评审的在线期刊,SCIQ2区,出版有关人类和动物寄生虫学各个方面的高质量论文。出版内容主要包括综述、文章和短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普通、医学和兽医寄生虫学;形态学,包括超微结构;寄生虫系统学,包括昆虫学、蜱螨学、蠕虫学和原生生物学、以及分子分析;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寄生虫病免疫学;宿主与寄生虫的关系;寄生虫的生态和生活史;流行病学;治疗学;新的诊断工具等。《寄生虫》(Parasite)上的所有论文均以英文发表。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