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词条“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登顶热搜,人民日报官微在报道中提到:医院检测,测出自己幽门螺杆菌阳性,更可怕的是在进一步检测后,发现全家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微博热搜
幽门螺杆菌不怕胃酸,是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也是最常见的导致人类慢性感染的细菌。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中大多数感染在10岁之前出现。
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有近8亿人感染。有研究表明,我国10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可达40%~60%。这么普遍的感染,是因为它没什么危害吗?并不是!
01
危害大,却常被忽视
在普遍传播的同时,幽门螺杆菌有许多危害。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还可能进一步导致缺铁性贫血等病症,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胃癌。
这么可怕,为什么我们平常注意不到?感染比例怎么达到这么高的?
据目前数据显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有5%~10%发生消化不良,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1%发生胃恶性肿瘤,剩下的则都没有明显症状。
许多相对轻微的症状,比如消化不良、腹胀以及腹痛等,都被当事人认为是自己“肠胃不好”,因此根本意识不到。
感染比例方面,据医学界统计,全世界范围内,亚洲人的幽门螺杆菌带菌率远高于欧美,直接原因就是亚洲盛行的合餐制,在夹菜时导致的交叉感染。
目前研究认为,除了“粪—口”传播(如厕后不洗手,就直接接触食物甚至口腔)之外,幽门螺杆菌最可能的传播途径就是“口—口”传播。
对于易感染的儿童来说,只要家庭成员有病菌携带者,并用接触过口腔的筷子给孩子夹菜、喂食,就可能引发传染。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最简单、最高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实行分餐制,至少使用公筷。对于孩子而言,由于感染病菌的成人非常多,还要避免口口喂食、亲吻孩子之类的行为。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使用分餐制可以预防各种经口、唾液传播的疾病并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能使疾病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42%降为17%。
早在十多年前非典期间,钟南山就曾呼吁过,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在详解家庭卫生消*重点时,又强调了一遍。
在专家不停的呼吁下,每次疫情期间,国内餐厅、饭店的公筷、公勺使用意识都会猛然增强,餐饮业在极短时间内就采取了分餐、公筷制度,然而每次随着疫情的结束,这种意识就又慢慢淡化了。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吃饭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人情交际,同饮同食就成了一种情感连带的象征。因而在生活中,人们总喜欢围着同一桌饭菜你一勺、我一筷子地边吃边聊,甚至会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以表亲近、热情。
但是为了杜绝病菌病*的传播,我们显然有必要改变这种习惯。不管是否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都不能只在大街上、车站里“全副武装”,在餐厅、在家中更要谨防“飞来横沫”。
02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检测?
既然幽门螺杆菌有诸多严重影响,我们有必要立刻带家人去检测一下吗?
答案是否定的。
毕竟,检测是为了进一步根治,而正如前文所述,较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终生无明显症状。没有症状的话,即使查出来也不用治疗,也就没有检查的必要了。
因此,目前中国专家共识认为,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也不属于近亲属患有消化道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的,不用做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尤其对于儿童而言,由于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一旦应用抗菌药物就有可能对胃肠道微生态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儿童肝、肾功能都未发育完全,一旦联合应用抗生素还有可能损害肝肾功能。
根据年欧洲与北美儿童胃肠病学会联合指南推荐,只有长期明显腹痛的患儿,确定经过胃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才需要借助胃镜同时检查幽门螺杆菌。
要避免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最重要的还是预防。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治疗,大家常见的问题及解答还有:
1.即使实行分餐,餐具一般也是一起清洗,这是否存在病*传播隐患?
幽门螺杆菌不易在体外生存,一般认为餐具在清洁后沥干水分就足够保护了。当然餐具储存环境的定期清洁、消*是必不可少的。
2.幽门螺杆菌是如何检测的?
其实很多体检套餐本身就包含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一般是C13、C14呼气检测,简单易行,准确率也较高,医院及体检机构都有应用。
还有一种胃镜下胃粘膜活检,属于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之一。但是由于做胃镜过程中可能产生不适症状,同时费用较高,所以不像呼气检测那样普及。
3.感染幽门螺杆菌,经过治疗根除后再次感染的几率有多大?
根除成功后,根据国内目前数据再感染率只有1%左右,而且多数“复发”情况其实是因为没有成功根除。
你身边有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吗?这给他/她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困扰?你平常是否有留意自己胃部不适的状况和原因?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公开课提升认知涨财富,查看家庭资产配置课程——友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