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远离艾滋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是世界卫生组织于年1月设立的世界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2月1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象征着人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关于艾滋病
说到艾滋病,不少人谈“艾”色变。在当今社会,艾滋病是一种蔓延全世界的病*,其来势汹汹。每年新的HIV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数呈数倍增加,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对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又该如何去预防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艾滋吧
一、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英文全称为“acquiredimmunodeficiency”,“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膜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二、传播途径
HIV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性传播、血液及血制品或者母婴传播。
1.性传播
是目前HIV传播的主要方式,HIV可通过直肠、阴道、尿道等性行为时造成的粘膜破损处进入人体。
2.血液及血制品
共用注射器(*品)的针头、注射器还有偶然被HIV病*感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或者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等。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的孕妇,可以将艾滋病病*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播到胎儿体内;或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已被污染的阴道时被感染;或是在出生后,通过患病母亲的乳汁或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
三、预防艾滋病
HIV不是随意传播的,其主要传播途径还是以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为主,像一般的握手、共用办公用品以及一些公共设施到一般的生活接触都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以下措施有助于减少HIV的传播:
·实施安全的性行为,即正确使用避孕套,不要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不与患有性传播疾病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等。
·拒绝*品,不共用注射器吸*。
·减少不必要的注射或者是输血,减少医源性操作所导致的艾滋病传播。
·远离高危人群。
尽管艾滋病很可怕,但是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共同抵制艾滋病,有朝一日一定会找到治疗艾滋病的灵丹妙药。每个人要学会抵制艾滋病,采取科学方法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当然也要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不应该带有厌恶的负面情绪或者歧视态度,善待艾滋病患者,拥抱爱,拒绝艾。
来源
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
编辑
陈富恒、杨福康、梁秋、龙双双
审核
王文武、孙楠
照片来源于网络
扫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发热诊治案例
年的春节期间,新冠肺炎肆虐,一时风声鹤唳,医院内部对发热病人异常警惕,制定了一系列发热病人求诊的流程,日常发热病人诊治活动的自由发挥受到限制,特别是肺部有浸润病灶的发热病人因受新冠病*(COVID-)核酸检测时间的限制较难得到及时收治入院普通病房进行正规诊断治疗,给病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里摘录两位特殊时期发热病人的诊治经过,以期通过病例的分享,总结疫情期间如何来诊治发热病人,供同道参考。病例1,患者女性,59岁,因发热1周于年2月4日就诊于发热门诊。起病较急,3天前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医院治疗,体温39℃~39.5℃,少许咳嗽,无明显的咳嗽气急现象,无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无尿频尿急等尿路症状。医院予以新冠病*核酸检测一次为阴性,给与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治疗3天后发烧未退,转送至本院。当时发热门诊检查胸部CT,提示胸部浸润阴影,病灶较为局限和分散,胸水量较少,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为白细胞15×10^9/L,血红蛋白略低,血小板计数低下为15×10^9/L。再次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第2天报告为阴性。急诊病房观察治疗两天后,发热39℃不退,全身衰弱,血压偏低,尿量减少,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收住血液科病房。
住入病房后经完善了各项检查,包括血培养、尿培养、生化全套检查及常规病*学(包括乙肝病*、疱疹病*、新冠病*等)检查,均无现症感染依据。但血液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原(PCT)增高,骨髓培养加常规细胞学检查,提示有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也称为噬血现象。血清铁蛋白增高为大于μg/L。胸部CT复查,肺部斑片浸润,病灶略有增多,根据以上情况,再次联合抗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王牌抗生素舒普深加万古霉素治疗4~5天,但发热仍不退,体温在38℃~39℃,体能状态仍不佳,全身衰弱,伴呼吸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左右,呈现较为危重症状的现象,需要使用面罩高流量吸氧才能维持的境地。但此时血象的改变使人振奋,血小板已增至86×10^9/L。我们及时组织了全院各学科(包括呼吸科、感染科、ICU、心内科、血液科、肾病风湿免疫科、影像科等)参加的大会诊。
经过大家认真讨论,还是一致地认为:第一,败血症即血流感染首选考虑,但感染途径仍然不详,可能由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胆道感染等因素造成;第二,要排除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但其各项自身免疫检测包括抗体等自身抗体阴性,目前依据不足;第三,是否有感染相关的嗜血细胞综合症?即常说的炎症因子风暴,这也是在新冠肺炎的病人疾病重症化的病理特征。从骨髓检查细胞学上可以确认有噬血现象,再加上确认血清铁蛋白异常升高,持续发热,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基本诊断的某些条件。但由于该病人血小板短期内有所恢复,血细胞减少的最基本条件得以消失。再则我们由于条件限制,尚未检测细胞因子的水平(包括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这个临床综合症的诊断依据仍显不足。最后的定论是考虑血流感染、肺部感染。因为疾病尚未达到危重改变的程度,没有指征需要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也没有使用激素的指征。时间又很快过了1周,病人的基础情况倒有所改善,血象也基本恢复正常,血小板已在10万以上。口腔的溃疡、疼痛也有明显的改观。关键是血氧饱和度也稳定在95%以上,而且以鼻导管吸氧就可以维持。肺部的CT也没有再进展,似乎在有效治疗的进程中。可就是她最明显的发热这一临床体征和她的主诉仍然没有改变。体温似乎像一只飘在空中的风筝迟迟不肯下落,家属以及病人本身的焦虑不言而喻,医生护士的叹息同样刺激着病房紧张的空气。从她发病已过去三周,住院治疗也已两周,按理抗菌治疗有效的话,体温是会回归的。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我们常以病人的体温作为治疗是否获得有效的主要依据。是诊断有误?还是治疗上有需要弥补纠正的情况?我们随即制定了再次检查,包括血培养、风湿免疫相关的自身抗体全套以及一系列的炎症相关的检查,并加做了宏基因感染病原体的检测,并做好了推翻前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备,计划再做一次骨髓活检和PET-CT检查,以确定是否是由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的可能。鉴于病人的感染性指标的稳定,决定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日每公斤体重<1mg的剂量进行治疗。
峰回路转,经过以上治疗当天体温下降至正常,病人在第2天查房时顿时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此后连续3天体温未再上升,家属的笑颜也一起露出,话也好听了许多。但作为医生,心里非常明白,这是激素的治疗效果,但如果病情特别是感染没有真正控制的话,她的发热迟早会再来,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一周后,体温还会跳起来,这种担心在最初几天尤为明显。可是连续三天、连续一周病人也没有发热。此时宏基因的检查结果也来了报告,检测到了一种少见的细菌和人类疱疹病*Ⅰ型呈现阳性。这种少见的细菌名称为莫拉氏菌属中的
奥斯陆莫拉菌(MorarellaOsloensis),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可导致败血症、导管相关性腹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脑膜炎等疾病。该菌为人和动物粘膜上的正常菌群,应该是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条件致病菌。在该病人身上是致病菌?还是抗生素治疗后的条件定植菌?尚需讨论。
幸运的是该病人在住院1个月以后,在完全无发热,各种检查指标良好情况下,甲强龙以4~8mg/d口服维持的基础上痊愈出院,在随后的3周复查中均未再发热,而且完全停用激素治疗,目前尚在门诊定期随访当中。
病例2,男性患者,31岁,工程技术人员,发热39℃左右持续10天,他的初期经历与第一位患者有些相似。因为疫情期间发热病人的诊医院,测体温有发热,分流至发热门诊,经过胸部CT检查初步筛查一下,以观察他的呼吸道改变如何,再考虑新冠肺炎病*核酸检测,根据结果再行分流。医院时发热已超过1周,医院已经历了发热病人诊治流程,来本院同样经历发热门诊并呼吸科的筛查,医疗专家组的网络讨论,之后经新冠肺炎病*核酸2次检测均为阴性,同样因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分流至血液内科治疗。医院医务科冯主任发
机体抵抗力低下
口腔卫生欠佳
直接接触真菌孢子污染物
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激素降低免疫力
恶性肿瘤、严重烧伤和大型手术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肺部真菌病感染途径内源性:寄生于口腔或上呼吸道的真菌侵入肺部繁殖
外源性:吸入含真菌孢子的灰尘感染
继发性:其他部位真菌感染血液播散或直接侵犯
肺部真菌病的病理基础过敏反应
急性炎症
化脓性坏死炎变
慢性增生性肉芽肿
空洞形成
纤维化和钙化
霉菌球形成
肺部真菌病的影像表现大小不一散在分布小结节
肺段或肺叶范围的实变
合并晕轮的块状影
多个透光空洞
空洞内球状致密的真菌球,与洞壁之间呈新月状透光空隙(空气半月征)
纵隔、胸膜、心包侵犯
55岁,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菌性肺炎
肺部真菌病的诊断肺部病变长期存在、无特点、缺乏具备特征的临床表现
较长时间治疗观察变化不明显
患者具有影响免疫力的病史
肺放线菌病侵犯胸壁引起肋骨骨髓炎和瘘道
瘘道分泌物中发现「硫磺颗粒」
培养阳性
肺曲菌病最常见真菌感染;无症状、感染症状、中*症状
局限性:发生于肺空洞和空腔病变内,形成菌丝、纤维素、细胞碎屑及粘液的真菌球,或在支气管内造成嵌塞
侵袭性:肺部炎症、坏死和肉芽肿
曲菌球:肺部空洞性病变内出现的类圆形密度均匀影,位置可变动,与空洞壁之间可见新月状/空气半月征
晕轮征(halosign):肿块周围可见环绕肿块的较低密度带,为肿块周围出血所致
支气管粘液嵌塞:树枝状致密影,多在上叶较大支气管
多次痰检阳性
7岁女性,免疫力低下,发热,曲霉菌感染
50岁,男性,曲霉菌感染,空气半月征
60岁,女性,肺曲霉菌感染
肺隐球菌病特点常并发脑和脑膜病变
双肺散在斑片状浸润影
孤立性小空洞或钙化
痰检发现圆形厚壁孢子
肺部寄生虫病肺部寄生虫病地方性
季节性
虫体周围纤维组织包裹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
浆细胞增生
肺部常见寄生虫血吸虫
肺吸虫
肺包虫
肺血吸虫南方疫水接触后感染
疫水-皮肤粘膜-血管-肺毛细血管-门静脉发育产卵-肺血管
肺毛细血管充血水肿浸润
肺小动脉内膜炎、栓塞、组织坏死
肺血吸虫临床表现无异常
咳嗽、咳痰、咳血
发热、寒战、胸闷
腹痛、腹泻、肝脾增大
腹水
肺血吸虫病影像表现肺门及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双肺中下野内中带不均匀结节
斑片状浸润
胸膜反应
肺动脉高压
肺吸虫病-临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短
咳果酱样痰
疲乏、体重减轻
痰检:虫卵、嗜酸性细胞、夏科雷登颗粒
肺吸虫病-病理囊蝣寄生于石蟹、喇蛄体内
进入小肠脱囊后穿过肠壁进入腹腔
1-2周经膈进入胸腔和肺
虫体周围炎性反应
肺吸虫病-影像浸润阴影:肺组织出血破坏--中下肺野斑片状或类圆形模糊影
多房囊状阴影:虫体造成的隧道及囊肿--肺门附近下肺野浸润影中出现(缓慢迁移性)囊状透明区
结节阴影:肉芽纤维组织增生--结节状影
胸膜反应:膈胸膜为主的胸膜侵犯—胸腔积液、增厚、粘连
虫体穿行隧道或囊肿
血吸虫
肺吸虫
肺包虫病(棘球蚴病)-病理传染源多为狗
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孵化、经门静脉-肝-心脏-肺
周围单核细胞浸润、成长为囊状体
外层为角质层、内层生发层、内为毛钩和头节
肺包虫病临床牧区患者多见
咳嗽、咯血、胸痛、发热
咳大量囊液或胸腔积液
嗜酸性细胞计数增多
肺包虫病影像类圆形阴影,边界光滑,可见环状钙化,密度为水样
囊肿上部新月形透亮影:外囊破裂、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
水上浮莲征:内外囊破裂,气体进入,内囊塌陷飘浮于液平面上
胸膜反应
包虫
今日话题:毛霉菌感染的影像特点是什么?点击下方关键词即刻获取相应文章
猪链球菌病吸入性肺炎
曲霉菌
诺如病*发热待查
黑热病
脑室炎
PCT区分念珠菌和细菌
社区获得性肺炎
蜱咬感染
感染性腹泻
门诊胃肠外管理
兼职招募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无症状菌尿处理吗
HPV疫苗
结核病怎么诊断
抗菌药物骨中浓度
过敏症
季节性流感
金葡去定植丨梅*
旅行热
腹腔感染丨麻疹
细菌性脑炎
丙肝
文:首发于影像时间编辑:肺克不克肺投稿:wanghongdxy.cn题图:站酷海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