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康复治疗师题库pp
TUhjnbcbe - 2021/1/18 2:33:00
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60.html

来源:网络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学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26.血钙降低一般不见于下列哪个疾病?(
  )

A.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B.维生素D缺乏症

C.佝偻症

D.婴儿手足抽搐症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

血钙浓度受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的调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TH生成不足、佝偻症及维生素D缺乏,均可使钙吸收障碍、骨钙动员不足,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发生手足抽搐症状。

E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常有血钙明显升高。

27.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为(
  )。

A.5~10s

B.11~14s

C.3~5s

D.1~2s

E.15~20s

B

28.正常成人的24小时尿量为(
  )。

A.~1m1

B.~ml

C.~ml

D.~ml

E.~ml

C

正常尿量参考区间:成人为~ml/24h。

儿童:按儿童每公斤体重计排尿量,约为成年人3~4倍。

29.下述不能使血沉增快的是(
  )。

A.多发性骨髓瘤

B.胃癌

C.活动性结核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晚期妊娠

D

血沉能指示某些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或疾病向不良性进展,血沉一般会加快。

ABC三项,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活动性结核、浆细胞的恶性增殖致使血浆病理性球蛋白高达40~g/L或更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致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彼此易于沾边成缗钱状,此种聚集的红细胞团块与血液接触的总面积缩小,受到血浆的阻力减弱而使血沉加快。

E项,妊娠期血沉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纤维蛋白原量逐渐增高、胎盘剥离、产伤等有关。

D项,引起血沉减慢。

30.关于血细胞生理变化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A.新生儿红细胞浓度明显增高,2周后逐渐转为正常

B.正常男性儿童6~7岁时红细胞浓度最低

C.6个月至2岁婴幼儿红细胞浓度最高

D.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因缺氧刺激使红细胞高于正常

E.妊娠期相对减少

C

红细胞生理变化:

①新生儿红细胞比成人高,出生2周后开始下降。

②男性在6~7岁时最低,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至25~30岁达最高值,30岁以后又逐年下降。

③女性在儿童期随年龄处于上升趋势,在13~15岁达较高值,以后与男性水平接近。

④体力劳动(或运动量较大)者,气候寒冷及高原居民均可增多。

⑤妊娠期相对减少,称生理性贫血。

31.目前美国FDA关于氯吡格雷与PPI联用是如何推荐的?(
  )

A.在取得进一步信息之前二者仍可联用

B.在取得进一步信息之前二者不可联用

C.正在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应谨慎评估启用或续用PPI的必要性

D.在取得进一步信息之前二者均不再使用

E.建议更换抗凝药物

C

FDA目前的推荐如下:

鉴于氯吡格雷预防心脏事件或卒中的已证实的获益,医生应继续处方氯吡格雷。

对于正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医生应谨慎评估启用或续用PPI的必要性。

32.以下关于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

B.*色:常因结核性脑膜炎引起脑脊液中细胞数中度增加所致

C.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D.微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E.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B

*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

33.脑脊液检查时不需要观察(
  )。

A.颜色

B.总容量

C.压力

D.凝固物

E.透明度

B

脑脊液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以及细菌学检查,需观测患者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以及是否有凝固物,并测脑脊液压力。

B项,脑脊液检查一般无需测定脑脊液总容量。

34.诊断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痛风的最佳生化指标是(
  )。

A.尿酸

B.血糖

C.血压

D.尿酮体

E.尿素

A

35.患者女,35岁,头昏,乏力,面色苍白1年,活动后心慌气急2个月来诊。为确定患者有无贫血,首选的化验指标是(
  )。

A.红细胞数量和血细胞比容

B.MCH、MCHC

C.血沉、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

D.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E.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

D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

判断贫血的直接实验室指标是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MCH、MCHC、MCV三个指标可由RBC、Hb、HCT计算而来,且必须结合RBC、Hb方可判断贫血类型。

36.关于肝脏功能受损时可出现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LT↑

B.TBA↑

C.糖原合成作用↓

D.GGT↑

E.A/G比值↑

E

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下降)。

37.肉眼血尿是指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
  )。

A.3ml

B.4ml

C.2ml

D.1ml

E.0.5ml

D

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

若出血量超过1ml/L,肉眼所见尿液呈淡红色或红色混浊尿称肉眼血尿。

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脏或尿道结石、外伤性肾损害及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38.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

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

B.中*

C.急性出血

D.恶性肿瘤

E.白喉

A

中性粒细胞增多在成人往往与白细胞总数增高同时出现,多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

39.患者男,28岁。自感乏力,厌油,食欲减退,畏寒高热3天,体温39℃,巩膜*染,拟诊断为急性病*性肝炎。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
  )。

A.ALT

B.AST

C.LDH

D.GGT

E.ALP

A

ALT酶活性显著增高是诊断急性肝炎、病*性肝炎、中*性肝炎等肝病的重要指标。

急性肝细胞损伤时ALT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ST、LDH、GGT、ALP。

40.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

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E.补体降低

A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所导致的传染病。

HIV特异地将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使CD4+/CD8+比值下降,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41.促进学习记忆的神经介质是(
  )。

A.肾上腺素

B.5-HT

C.乙酰胆碱

D.*蕈碱

E.多巴胺

C

42.就中老年人而言,白细胞计数40×/L,分类计数N4%,L96%,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百日咳

B.流感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伤寒

E.银屑病

C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疾病,约90%的患者年龄超过5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50)×/L,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

A项,百日咳多见于小儿,成人中少见,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5×/L以上,分类淋巴细胞占60%~70%以上。

BD两项,流感、伤寒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二、B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共用备选答案)

A.黏液脓血便

B.柏油样便

C.鲜血便

D.米泔样便

E.白陶土样便

1.细菌性痢疾多为(
  )。

A.B.C.D.

A

2.上消化道出血多为(
  )。

A.B.C.D.

B

细菌性痢疾多为黏液脓血便,以黏液脓血为主,可无粪质。

上消化道出血50~70ml可出现柏油样便。鲜血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直肠、结肠息肉、肿瘤、肛裂及痔疮等。米泔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梗阻。

2.(共用备选答案)

A.AFP

B.PSA

C.CA19-9

D.CA15-3

E.CA

1.常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是( AFP )。

A.B.C.D.

A

2.常用于诊断胰腺癌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是( CA19-9 )。

A.B.C.D.

C

3.常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标志物是( PSA )。

A.B.C.D.

B

第三章药理基础

一、A1/A2型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

A.药物的分子量

B.基质的特性与亲和力

C.药物的颜色

D.透皮吸收促进剂

E.皮肤的渗透性

C

A项,药物的分子量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

BD两项,基质的特性与亲和力、透皮吸收促进剂属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剂型因素。

E项,皮肤的渗透性属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2.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该过程是(
  )。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E.转运

C

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

这一过程称为代谢或生物转化。

3.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是(
  )。

A.肠黏膜

B.血液

C.肝脏

D.肾脏

E.胆汁

C

肝脏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此外,胃肠道、肺、皮肤、肾等也可产生有意义的药物代谢作用。

4.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
  )。

A.给药途径

B.给药剂量

C.给药次数

D.给药时间

E.年龄

A

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给药途径。

5.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的药物为(
  )。

A.双嘧达莫

B.普萘洛尔

C.尼莫地平

D.硝酸甘油

E.硝苯地平

D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迅速缓解各种类型心绞痛。

6.滥用抗生素,出现的结果不包括(
  )。

A.院内感染率会更高

B.清除病灶,提高机体免疫力

C.导致正常菌群破坏

D.增加不良反应

E.感染加重

B

7.肝素抗凝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

A.直接灭火凝血因子

B.激活血浆中的AT-Ⅲ

C.抑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D.激活纤溶酶原

E.与血中的钙离子结合

B

8.在临床上用于防止血小板聚集的是(
  )。

A.对乙酰氨基酚

B.阿司匹林

C.吲哚美辛

D.双氯芬酸

E.吡罗昔康

B

抗血小板药又称血小板抑制药,即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释放,阻抑血栓形成等功能的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

①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苯磺唑酮、达唑氧苯等;

②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如前列环素衍生物;

③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

④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⑤凝血酶抑制药。

9.胰岛素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

A.过敏反应

B.低血糖

C.胰岛素抵抗

D.肝功能损害

E.脂肪萎缩

B

胰岛素治疗时可能出现:

(1)全身反应: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屈光不正、高胰岛素血症、肥胖、产生抗体而形成胰岛素抗药性等。

(2)局部反应:

①注射部位皮肤红肿、发热、发痒、皮下有硬结;

②皮下脂肪萎缩或皮下脂肪纤维化增生。

其中,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治疗时出现的最主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10.长期应用可能突发严重低血糖的药物是(
  )。

A.丙硫氧嘧啶

B.格列本脲

C.普萘洛尔

D.氢氯噻嗪

E.利血平

B

格列本脲属硫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长期应用可能突发严重低血糖。

11.青霉素类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首选(
  )。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麻*碱

A

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青霉素类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12.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具有的特点为(
  )。

A.极性大

B.脂溶性高

C.分子量大

D.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E.脂溶性低

B

13.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
  )。

A.发生低血糖

B.荨麻疹样皮疹

C.注射处脂肪萎缩

D.注射处红肿疼痛

E.过敏性休克

A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发生低血糖,尤其对于老年人。

14.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制是(
  )。

A.抑制外周PG合成

B.抑制中枢PG降解

C.抑制外周PG降解

D.增加中枢PC释放

E.抑制中枢PG合成

A

解热镇痛药的机制和前列腺素(PG)紧密相关,主要是抑制PG合成酶(环加氧酶),减少PG的合成。

重要区别在于解热的机制主要是抑制中枢(下丘脑)PG合成,镇痛的机制主要是抑制外周炎症局部PG合成。

15.焦虑紧张引起的失眠宜用(
  )。

A.地西泮

B.苯巴比妥

C.氯丙嗪

D.哌替啶

E.苯妥英钠

A

16.治疗抑郁症宜选用(
  )。

A.氯丙嗪

B.丙米嗪

C.卡马西平

D.碳酸锂

E.氟哌啶醇

B

丙米嗪是三环类抗抑郁症药,其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阻断NA、5-HT在神经未梢的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进突触传递功能。

17.苯二氮?类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

A.抗惊厥、抗癫痫

B.肌肉松弛

C.镇静催眠

D.抗焦虑

E.镇痛

E

苯二氮?类是目前抗焦虑、镇静催眠的首选药。

还具有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骨骼肌松弛等作用,属中枢特异性药。

较大剂量可致暂时性记忆缺失、抑制肺泡换气、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抑制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

18.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
  )。

A.*性反应

B.变态反应

C.药源性疾病

D.药物不良反应

E.特异质反应

D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称为药源性疾病。

19.主要通过减少血容量而降压的药物是(
  )。

A.哌唑嗪

B.硝苯地平

C.依那普利

D.氢氯噻嗪

E.硝普钠

D

D项,氢氯噻嗪属于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药是常用的降压药,

用药早期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而降压,长期用药则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而产生降压作用。

20.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DNA螺旋酶作用,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B.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或)信使核糖核酸(mRNA)移位,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C.阻碍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D.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E.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形成孔道,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致死

A

喹诺酮类药物为人工合成抗生素,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①抑制DNA回旋酶作用,阻碍DNA合成;②在抗革兰阳性菌时,抑制拓扑异构酶Ⅳ,干扰细菌DNA复制。

21.甲状腺素不能用于治疗(
  )。

A.呆小病

B.轻度黏液性水肿

C.单纯性甲状腺肿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黏液性水肿昏迷

D

甲状腺素的临床应用有:①甲状腺功能低下(呆小病、黏液性水肿);②单纯性甲状腺肿等。

D项,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甲状腺素会使病情加重。

22.属于β受体阻断药的是(
  )。

A.哌唑嗪

B.阿托品

C.沙丁胺醇

D.普萘洛尔

E.多巴胺

D

D项,普萘洛尔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

A项,哌唑嗪是选择性α1受体阻断剂。

B项,阿托品M胆碱受体阻断剂。

C项,沙丁胺醇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E项,多巴胺是α、β和外周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

23.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均有效的药物是(
  )。

A.普萘洛尔

B.肼屈嗪

C.可乐定

D.哌唑嗪

E.利舍平

A

普萘洛尔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4.硝苯地平的适应证不包括(
  )。

A.稳定型心绞痛

B.不定型心绞痛

C.变异型心绞痛

D.中度高血压

E.心源性休克

E

硝苯地平的临床应用有:

①高血压;②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④心律失常;⑤脑血管疾病等。

2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是(
  )。

A.奎尼丁

B.维拉帕米

C.利多卡因

D.普罗帕酮

E.普鲁卡因胺

B

维拉帕米治疗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律失常效果好,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26.苯巴比妥的作用不包括(
  )。

A.镇静

B.催眠

C.镇痛

D.抗惊厥

E.抗癫痫

C

27.对癫痫并发的精神症状有效的药物是(
  )。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C.丙戊酸钠

D.地西泮

E.苯巴比妥

B

28.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哪项不正确?(
  )

A.可明显提高心肌收缩性

B.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可防治哮喘

D.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现象

E.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

A

钙拮抗药:

①具有负性肌力作用:降低心肌收缩性,降低心肌耗氧量;

②也具有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③可明显松弛支气管,防治哮喘;

④能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⑤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从而改善组织血流。

29.关于胰岛素,哪项不正确?(
  )

A.皮下注射吸收快

B.口服有效,利于吸收

C.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mRNA的转录及翻译),同时又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D.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减少游离脂防酸和酮体的生成

E.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而降低血糖

B

胰岛素因易被消化酶破坏,所以口服无效。因此,所有胰岛素制剂都必须注射使用,皮下注射吸收快。

30.抗菌活性是指(
  )。

A.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B.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D.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E.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B

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抑菌浓度(MIC);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杀菌浓度(MBC)。

31.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菌DNA螺旋酶的改变

B.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C.与β-内酰胺酶结合,限制其进入靶位(PBPs)

D.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

E.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

A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

①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等)使易感抗生素水解而灭活;

②与大量的β-内酰胺酶迅速、牢固结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因而不能进入靶位(PBPs)发生抗菌作用;

③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PBPs增多或产生新的PBPs均可使抗生素失去抗菌作用;

④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⑤由于细菌缺少自溶酶而出现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32.钙拮抗剂能(
  )。

A.增加胞内Ca2+浓度

B.减少胞内Ca2+浓度

C.维持胞内Ca2+浓度稳定

D.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E.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作用

B

钙拮抗药是指能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进入胞内、减少胞内Ca2+浓度,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对心肌具有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

33.苯二氮?类药品地西泮是(
  )。

A.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

B.治疗精神运动性发作的首选药

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

D.治疗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

E.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E

苯二氮?类是目前抗焦虑、镇静催眠的首选药。除此外还具有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骨骼肌松弛等广泛的用途,属中枢特异性药。

较大剂量可致暂时性记忆缺失、抑制肺泡换气、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抑制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

地西泮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34.主要用于减慢心率的钙离子拮抗剂是(
  )。

A.尼莫地平

B.氨氯地平

C.维拉帕米

D.硝苯地平

E.桂利嗪

C

维拉帕米对心肌具有负性肌力及负性传导作用,能扩大冠脉和侧支循环,增加冠脉的流量,

有明显的外周血管扩张作用,降低外周阻力,从而降低心脏氧耗量,可明显抑制非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活动。

35.氨氯地平的特点不包括(
  )。

A.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B.作用维持时间长,每天只需用药一次

C.可减轻由扩管所致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头痛、面红等症状

D.起效快

E.能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

D

氨氯地平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起效慢,可减轻由扩管所致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头痛、面红等症状;

②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t1/2约为36小时,作用维持时间长,每天只需用药一次。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小,患者能较好耐受;

③促进缓激肽中介的NO形成,明显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冠脉微血管中的NO含量,从而调节心肌氧耗量,并能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

3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
  )。

A.血药浓度较高,组织中浓度相对较低

B.易透过血-脑屏障

C.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

D.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E.在酸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C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为:

①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以及*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②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③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

④口服后不耐酸,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

⑤血药浓度低,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痰、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明显超过血药浓度;

⑥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⑦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

⑧*性低微,口服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37.临床上常用的甘露醇为(
  )。

A.20%的高渗溶液

B.25%的高渗溶液

C.30%的高渗溶液

D.35%的高渗溶液

E.40%的高渗溶液

A

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高渗溶液,

其特点为:静脉注射后,该药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血液水分的增多而使循环血容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并减少对NaCl和水的再吸收。同时还能扩张肾小管、增加肾髓质血流量,使髓质间液Na+和尿素易随血流移走,而产生利尿作用。

20%甘露醇的临床应用包括:用于脑外伤,脑瘤、脑膜炎等的脑水肿和青光眼的治疗。

还用于急性肾衰竭的预防,改善急性肾衰竭早期的血流动力学,保护肾小管免于坏死,对肾衰伴有低血压患者疗效好。

38.关于解热镇痛抗炎药,下列哪项不正确?(
  )

A.为一类化学结构相同的镇痛抗炎药

B.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

C.是一种与糖皮质激素(甾体)不同的抗炎药

D.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E.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

A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化学结构不同,但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鉴于其化学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的甾体结构不同,抗炎作用特点也不同,因此,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活性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根据其对COX作用的选择性可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药和选择性的COX-2抑制药。

39.合理用药原则包括(
  )。

A.明确诊断;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祛邪扶正并举;对患者始终负责

B.明确诊断;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

C.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祛邪扶正并举;对患者始终负责

D.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祛邪扶正并举;对患者始终负责

E.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祛邪扶正并举

A

合理用药原则包括下列5个方面:

①明确诊断: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证还要排除禁忌证。

②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

③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用药必须个体化,不能单纯公式化。

④祛邪扶正并举:在采用对因治疗的同时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

⑤对患者始终负责:需严密观察病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药物。

40.直接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是(
  )。

A.吡拉西坦

B.苯巴比妥

C.山梗菜碱

D.尼可刹米

E.水合氯醛

D

中枢兴奋的药物有:咖啡因、吡拉西坦、山梗菜碱、尼可刹米。

其中,尼可刹米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临床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呼吸抑制(或衰竭)。

41.对噻嗪类利尿药描述正确的是(
  )。

A.较常用的是呋塞米

B.选择性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抑制Cl-的再吸收

C.具有利尿作用和抗利尿作用

D.长期服用可致高血钾

E.口服给药吸收不好

C

噻嗪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包括:①利尿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远曲小管近端(皮质部)对NaCl再吸收,影响肾脏的尿液稀释功能;②抗利尿作用:抗尿崩症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胞内cAMP的含量,提高对水的通透性。临床主要用于肾性尿崩症的治疗;③降压作用,是抗高血压重要药物。

42.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

A.对症治疗,或称治本

B.既非对症,也非对因治疗

C.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D.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E.对因治疗,或称治标

D

药物治疗效果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对症治疗虽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未明或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

43.镇痛药是指(
  )。

A.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患者意识不清醒,其他感觉也不受影响

B.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患者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

C.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患者意识不清醒,其他感觉也受影响

D.从罂粟科植物未成熟果实中提出的生物碱

E.一类化学结构不同,但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B

镇痛药是指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患者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

44.临床广泛应用的口服利尿和降压药是(
  )。

A.呋塞米

B.噻嗪类利尿药

C.氨苯蝶啶

D.螺内酯

E.甘露醇

B

噻嗪类利尿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和降压药。该类药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其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氢氯噻嗪。

45.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A.地西泮

B.乙琥胺

C.扑米酮

D.苯巴比妥

E.硝西泮

B

乙琥胺是防治小发作的首选药,对其他惊厥无效。

46.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时主要采用(
  )。

A.口服

B.皮下注射

C.肌内注射

D.静脉滴注

E.舌下含服

B

胰岛素替代治疗时的主要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其中注射在腹部吸收最快,在臀部吸收最慢。

47.下列哪种不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
  )。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罗通定

D.保泰松

E.萘普生

C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化学结构不同,但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常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

48.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作用(
  )。

A.对重症及年老衰弱患者疗效好

B.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差

C.对肌肉震颤症状疗效好

D.对轻症及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

E.作用较快,常用药1周就出现客观体征的改善,1个月获得最大疗效

D

左旋多巴的作用特点包括:

①对轻症及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而重症及年老衰弱患者疗效差;

②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较好,而对肌肉震颤症状疗效差,但长期用药及用较大剂量对后者仍可见效;

③作用较慢,常需用药2~3周才出现客观体征的改善,1~6个月以上才获得最大疗效,但作用持久,且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递增。

49.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

A.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B.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C.年龄

D.药物价格

E.心理因素

D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有药物因素、机体因素、耐受性、耐药性。

D项,药物价格可影响药物的购买,但与药物效应无关。

50.不同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下列正确的是(
  )。

A.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贴皮

B.吸入>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口服>贴皮

C.口服>贴皮>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

D.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吸入>皮下注射>口服>贴皮

E.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吸入>口服>贴皮

A

51.以下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有(
  )。

A.*性反应

B.停药反应

C.变态反应

D.治疗效应

E.特异质反应

D

52.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的头孢菌素是(
  )。

A.头孢唑林

B.头孢呋辛

C.头孢曲松

D.头孢他啶

E.头孢噻肟

D

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为目前临床应用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的抗生素,此外头孢哌酮也可选用。

二、B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共用备选答案)

A.诺氟沙星

B.吡哌酸

C.萘啶酸

D.阿昔洛韦

E.甲氧苄啶

1.属于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是( C.萘啶酸 )。

A.B.C.D.

C

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包括萘啶酸、吡咯酸。

2.属于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是( B.吡哌酸 )。

A.B.C.D.

B

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包括:西诺沙星、吡哌酸。

2.(共用备选答案)

A.诺氟沙星

B.吡哌酸

C.萘啶酸

D.阿昔洛韦

E.甲氧苄啶

1.属于抗病*药的是( D.阿昔洛韦 )。

A.B.C.D.

D

阿昔洛韦为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衍生物,是目前最有效的抗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药物之一,对水痘、带状疱疹病*和EB病*等其他疱疹病*有效。

2.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是( A.诺氟沙星 )。

A.B.C.D.

A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的氟喹诺酮类为第3代喹诺酮类。常用的氟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等。

3.(共用备选答案)

A.硝苯地平

B.氨氯地平

C.尼莫地平

D.维拉帕米

E.氟桂利嗪

1.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灌注不足、痴呆、偏头痛等是( C.尼莫地平 )。

A.B.C.D.

C

尼莫地平的特点包括:①脂溶性高,能很快透过血-脑屏障。②有强效的脑血管扩张作用,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

临床上,尼莫地平常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灌注不足、痴呆、偏头痛等。

2.治疗高血压、各型心绞痛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是( B.氨氯地平 )。

A.B.C.D.

B

氨氯地平特点有:

①起效慢,可减轻由扩血管所致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头痛、面红等症状。

②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t1/2约为36小时,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小,患者能较好耐受。③促进缓激肽中介的NO形成,明显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冠脉微血管中的NO含量,从而调节心肌氧耗量,并能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临床上,氨氯地平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各型心绞痛和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四章外科疾病

一、A1/A2型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项不是疖病的临床特点?(
  )

A.好发于项后发际部、臀部

B.好发于夏、秋季节

C.好发于消渴患者

D.可发生于身体各处

E.此愈彼起,口久不愈,反复发作

B

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也可以在身体各处散发;好发于消渴患者、习惯性便秘患者或营养不良患者;疖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2.急性蜂窝织炎的致病菌是(
  )。

A.梭状芽胞杆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金*色葡萄球菌

D.白色念珠菌

E.表皮葡萄球菌

B

除丹*和蜂窝织炎为溶血性链球菌外,其他均为金葡菌。

3.患者,女,50岁。面部出现小结节,红肿热痛,逐渐肿大并隆起,出现脓栓。其诊断是(
  )。

A.疖

B.痈

C.疽

D.丹*

E.痰核

A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会阴部和小腿部。

其局部表现:最初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

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白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

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因此该患者诊断为疖。

4.患者,女。60岁。右肩背部肿痛5天。查体:T39.4℃,右肩背部有多个脓栓,中央部坏死呈火山口状。该病诊断为(
  )。

A.疖

B.痈

C.急性蜂窝织炎

D.丹*

E.急性淋巴管炎

B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临床表现:痈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

痈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增大和疼痛。

多数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缺乏。患者症状与之相符,故诊断为痈。

5.下列哪项不是丹*的临床特点?(
  )

A.病起缓慢,恶寒发热

B.局部皮肤焮热肿胀,迅速扩大

C.局部皮肤忽然变赤

D.好发于小腿部

E.容易复发

A

丹*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

起病急,患者常有头痛、畏寒、发热。

局部典型表现为鲜红、触痛、灼热、边界清楚和略隆起的硬肿性红斑,手指压之褪色。

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或脓疱。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

附近淋巴结常增大、足癣可引起下肢丹*的反复发作,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正确的处理措施不包括(
  )。

A.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B.溶血栓疗法

C.抗凝血疗法

D.正压顺序循环治疗

E.手术治疗

D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周围型及超过3日以上的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和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期在3日以内的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

①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需卧床休息1~2周,避免用力排便或加压治疗,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垫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平面。

②溶血栓疗法: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并发肺栓塞,在发病1周内的患者可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治疗。

③抗凝血疗法:常作为溶栓疗法与手术取栓术的后续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和香豆素类衍生物。

④物理治疗:直流电、超短波等。切忌用正压顺序循环治疗。

7.乳腺炎的致病菌一般是(
  )。

A.真菌

B.绿脓杆菌

C.大肠杆菌

D.金*色葡萄球菌

E.β-型溶血性链球菌

D

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绝大多数为初产妇,多为金*色葡萄球菌感染。

因乳管阻塞、乳汁淤积,细菌直接侵入所致,或细菌自乳头或乳晕的皲裂侵入乳管,并沿淋巴管引起乳腺小叶感染。

8.急性乳房炎脓肿未形成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
  )。

A.应用广谱抗生素

B.促使乳汁通畅排出

C.局部注射抗生素

D.切开引流

E.局部热敷

A

在急性乳腺炎未形成脓肿之前,应用抗生素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主要病原菌为金*色葡萄球菌,可直接应用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因此答案选A。

9.下列关于乳房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急性乳腺炎多发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尤其以初产妇更为多见

B.一旦确诊急性乳腺炎,应停止哺乳

C.雌激素是乳房纤维腺瘤的刺激因子

D.手术切除是治疗纤维腺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E.妊娠可使纤维腺瘤增大

B

患急性乳腺炎时,一般不停止哺乳,因为停止哺乳不但影响婴儿喂养,且提供了乳汁淤积的机会。但注意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吸乳器吸尽乳汁。注意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

10.以下各项中,诊断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是(
  )。

A.右下腹明显肌紧张

B.右下腹明显反跳痛

C.右下腹有明显固定压痛点

D.闭孔内肌试验(+)

E.结肠充气试验(+)

C

急性阑尾炎的体征:

①右下腹压痛。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体征。

压痛点一般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

当炎症波及壁腹膜时,出现腹膜刺激征,有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

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右下腹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②结肠充气试验。手按压左下腹引起右下腹痛,即为阳性。

11.以下叙述中,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发生的顺序一般是(
  )。

A.先恶心,再低烧,再右下腹痛

B.先低烧,几小时后出现右下腹痛,呕吐

C.先呕吐,随即发热,腹痛

D.先上腹痛,然后呕吐或恶心,右下腹痛

E.顺序不明确

D

典型的阑尾炎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是(
  )。

A.腹膜炎

B.腹内出血

C.粪瘘

D.伤口感染

E.腹腔内脓肿

D

1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发热,提示合并(
  )。

A.急性肾盂肾炎

B.急性膀胱炎

C.细菌性痢疾

D.盆腔积脓

E.阿米巴性痢疾

D

阑尾手术后出现发热、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时,应考虑盆腔脓肿可能。

14.脓肿的正确治疗方法不包括(
  )。

A.全身抗生素治疗

B.必要时给予支持治疗

C.合理选用物理治疗

D.及时切开引流,术后及时更换敷料

E.一对一谈话心理治疗

E

脓肿的治疗要点包括:

①及时切开引流,术后及时更换敷料。

②合理选择物理治疗。

③全身抗生素治疗。

④必要时给予支持治疗。

15.以下属于特异性感染的是(
  )。

A.破伤风

B.急性乳腺炎

C.痈

D.疖

E.急性阑尾炎

A

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特异性感染包括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其致病菌、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都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

按病程还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①病程3周以内者称为急性感染。

②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感染。

③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亚急性感染。

16.患者,男,21岁。右示指甲沟炎加剧6天,发热,指头剧烈肿胀、跳痛。最恰当的处置是(
  )。

A.热盐水浸泡30分钟

B.全身应用抗生素

C.患指局部注射抗生素

D.患指侧面纵行切开

E.患指头做鱼口状切开

D

甲沟炎出现指头剧烈肿胀、跳痛,应及时切开引流,以免炎症蔓延侵及甲下、肌腱等。

切口选择于患指侧面纵行切开,切口远端不超过指甲的1/2,近端不超过指节横纹。

避免做鱼口状切开,以免术后瘢痕形成影响手感觉功能。

17.某患者发热5天伴纳差2天急诊。检查:BP/70mmHg,左脚趾甲沟部红肿有脓点。血WBC20×/L,N0.85。初步诊断是(
  )。

A.左脚趾甲沟炎

B.左脚趾坏疽

C.左侧小腿丹*

D.左小腿蜂窝织炎

E.感染性休克

A

甲沟炎是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的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常因微小刺伤、倒刺、剪指甲过深等引起。

致病菌多为金*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一侧甲沟皮下,先为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时甲沟皮下出现白色脓点,有波动感。

18.甲沟炎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

A.大剂量青霉素

B.激素

C.酮康唑

D.庆大霉素

E.维生素

A

甲沟炎的致病菌多为金*色葡葡萄球菌,首选大剂量青霉素。

19.危重烧伤患者治疗全过程不包括(
  )。

A.慢性感染期

B.创面修复期

C.急性感染期

D.体液渗出期

E.功能恢复期

A

危重烧伤患者治疗的全过程要经历四期:

体液渗出期(休克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功能恢复期。

其治疗要点是:

①保护烧伤区,防止或清除外源性感染。

②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休克。

③治疗局部和全身感染。

④积极处理创面,促进尽早愈合。

⑤预防和治疗多脏器衰竭。⑥康复治疗。

20.在计算烧伤面积的九分法中,一侧上肢所占的比例为(
  )。

A.9%

B.12%

C.6%

D.3%

E.15%

A

成人头部占体表面积的9%,一侧上肢占9%,一侧下肢占18%,

躯干前面占18%,躯干后面占18%,会阴部占1%。

21.外科急性感染选择物理治疗的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吸收修复和慢性迁延阶段:微热量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激光、弱红斑量紫外线等,配合有氧运动

B.溃疡、窦道、瘘管形成: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彻底清除病灶内的不良肉芽和纤维组织后,根据吸收、修复和慢性迁延阶段选择物理治疗

C.化脓坏死阶段:抗生素抗炎治疗,选用紫外线红斑量照射治疗,温热量短波、超短波或微波,红外线等

D.早期浸润阶段:选用无热量的物理因子

E.选择物理治疗的原则与感染部位关系不大

E

应根据感染的部位选择不同的物理治疗:

①浅部感染:选择紫外线、辐射热和传导热的物理因子,如红外线、激光、微波或毫米波等;②深部感染:以内生热为主的物理因子,如短波、超短波、微波和毫米波等。

22.下列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栓可以机化、再管化和再内膜化,使静脉管腔能恢复一定程度的通畅

B.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于右侧

C.血栓与管壁一般粘连紧密,不容易脱落

D.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者中任何单一的因素都可以致病

E.不管周围型还是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临床症状都很明显

A

A项,血栓可以机化、再管化和再内膜化,使静脉管腔能恢复一定程度的通畅。

B项,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左侧多见,可能与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对左髂总静脉有一定压迫有关。

C项,血栓与管壁一般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引起肺栓塞。

D项,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致病,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E项,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23.金*色葡萄球菌感染脓液的特点是(
  )。

A.脓液稀薄,淡红色

B.脓液稠厚,*色,不臭

C.脓液稠厚,恶臭

D.脓液淡绿色,甜,腥臭

E.脓液特殊的恶臭

B

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色,不臭。

24.患者,女,42岁,在做饭时不慎烧伤头部及两侧上肢。其烧伤面积约为(
  )。

A.21%

B.23%

C.25%

D.27%

E.29%

D

烧伤面积的计算法包括:

①九分法:头部占体表面积的9%,一侧上肢占9%,一侧下肢占18%,躯干前面占18%,躯干后面占18%,会阴部占1%;

②手掌法:患者本人手掌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该患者烧伤头部及两侧上肢,烧伤面积为9%(头部)+9%×2(双上肢)=27%。

25.外科感染的特异性感染中,急性感染的病程一般在(
  )。

A.3周以内

B.4周以内

C.2周以内

D.1周以内

E.5周以内

A

急性感染是指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在3周以内的外科感染。

26.下列检查中,鉴别上、下尿路感染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

A.尿常规

B.血沉

C.血常规

D.IVP

E.结核菌素试验

A

临床表现为膀胱炎的患者,约1/3为肾盂肾炎。故不能依靠症状和体征定位,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实验室定位方法。

血沉、血常规、IVP、结核菌素试验对于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意义不大。

尿常规检查如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27.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并发症为(
  )。

A.深静脉血栓形成

B.深静脉瓣功能不全

C.小腿溃疡

D.小腿丹*

E.足部溃疡

C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

28.破伤风最初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是(
  )。

A.咬肌

B.面肌

C.颈项肌

D.背腹肌

E.四肢肌

A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典型症状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

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29.烧伤的体表面积计算时,单侧手掌面积占体表面积的(
  )。

A.3%

B.4%

C.2%

D.1%

E.5%

D

小型烧伤的烧伤面积可以烧伤患者手掌(包括手指掌面)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1%为基准,估算烧伤面积。

30.烧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

A.休克

B.ARDS

C.肾衰竭

D.感染

E.心功能衰竭

D

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

烧伤患者皮肤破损,表皮丧失,创面与外界直接接触,易并发感染。

且患者多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形成二重感染。故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1.下列需要立即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是(
  )。

A.早期单纯性阑尾炎

B.阑尾脓肿

C.妊娠早期和后期急性阑尾炎

D.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

E.高龄合并有主要脏器病变的阑尾炎

D

D项,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应立即实施急诊手术,切除病理性阑尾,术后应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

ABCE四项,适用于非手术治疗。

32.关于痈的治疗正确的是(
  )。

A.切开引流时作“+”形切口

B.切口应达病变边缘皮肤

C.当表面紫褐色已破溃流脓时,不必切开

D.初期只有红肿时,热敷治疗

E.切口应深达深筋膜深面

A

痈的治疗要点:

①初期仅有红肿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鱼石脂软膏、金*散等敷贴,争取病变范围缩小。②已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需要及时切开引流。

采用在静脉麻醉下作“+”或“++”形切口切开引流,

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和尚未成脓、但已失活的组织,然后在脓腔内填塞生理盐水或凡士林纱条,外加干纱布绷带包扎。

33.患者,女,65岁,有足癣病史多年。此次因右足红肿7天,伴右小腿水肿及发热3天来诊。查体:体温38.6℃,呼吸22次/分,右足及右小腿多处片状硬肿性红斑,颜色鲜红,手指压之褪色,边缘清楚,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查血白细胞16.3×/L,中性粒细胞8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疖

B.痈

C.急性蜂窝织炎

D.丹*

E.急性淋巴结炎

D

丹*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

丹*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感染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

起病急,患者常有头痛、畏寒、发热。

局部典型表现为鲜红、触痛、灼热、边界清楚和略隆起的硬肿性红斑,手指压之褪色。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或脓疱。

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足癣可引起下肢丹*的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二、B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共用备选答案)

A.疼痛

B.发热

C.恶心、呕吐

D.腹胀

E.呃逆

1.外科术后最常见的是( A.疼痛 )。

A.B.C.D.

A

2.属于术后麻醉反应的是( C.恶心、呕吐 )。

A.B.C.D.

C

2.(共用备选答案)

A.金*色葡萄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绿脓杆菌

D.大肠杆菌

E.β溶血性链球菌

1.痈的主要致病菌为(A.金*色葡萄球菌
  )。

A.B.C.D.

A

2.丹*的主要致病菌为( β溶血性链球菌)。

A.B.C.D.

E

丹*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

3.蜂窝织炎的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
  )。

A.B.C.D.

B

第五章骨科疾病

一、A1/A2型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肩关节周围炎,一般自愈的时间是(
  )。

A.1年

B.2年

C.6个月

D.3个月

E.3年

A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

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病程具有自愈性,一般1年后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

2.男,36岁。3天前突发腰痛,伴右侧下肢放射痛,咳嗽后加重。查体:腰骶区压痛(+),放射至小腿。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感觉减退,趾背伸肌力减弱。最可能受累的神经根是(
  )。

A.L5

B.S1

C.L3

D.L2

E.L4

A

根据患者症状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又根据“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感觉减退,趾背伸肌力减弱”可知受累的神经根为L5。

注:S1神经根受累,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趾及足跖屈减弱。

3.石膏绷带包扎错误的一项是(
  )。

A.边缘部分应予修齐

B.伤口部位在未干固前开窗

C.包扎时动作应敏捷,用力要均匀

D.患肢保持功能位

E.包扎时动作要慢,用力要大

E

石膏固定时用力要均匀,并防止用力过大、包扎过紧而引起肢体受压。

4.肱骨中段骨折,患肢腕不能背伸,各指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其原因是(
  )。

A.正中神经损伤

B.桡神经损伤

C.由于伸腕肌损伤

D.由于骨折使患肢运动支架断裂

E.尺神经损伤

B

肱骨体的后面中段有由上内向下外斜行的桡神经沟,为桡神经所通过。

因而,肱骨中段骨折最易损伤桡神经。

桡神经损伤后,可出现垂腕、各指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等表现。

5.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的骨折是(
  )。

A.髌骨骨折

B.腓骨小头骨折

C.股骨髁间骨折

D.股骨干骨折

E.趾骨骨折

B

AE两项,髌骨及趾骨骨折一般不易损伤神经。

B项,腓骨小头移位的骨折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

C项,股骨髁间骨折易出现外旋畸形。D项,股骨干骨折容易大出血,出现休克。

6.下列属于青枝骨折的特征的是(
  )。

A.是一种完全骨折

B.有明显功能障碍

C.多发生在成人

D.无局部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E.畸形不严重

E

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儿童,是一种不完全骨折,无明显功能障碍,畸形不严重,但患儿多有局部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7.下列不可能发生于骨折晚期的并发症为(
  )。

A.骨化性肌炎

B.骨缺血性坏死

C.创伤性关节炎

D.关节僵硬

E.脂肪栓塞

E

骨干骨折患者,尤其是暴力大、损伤严重者,骨折处形成大的血肿。

髓腔内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可进入破裂的静脉内,随血液循环到达肺和脑等器官,引起肺栓塞和脑栓塞等。

故脂肪栓塞一般只发生在骨折早期。

8.截瘫的并发症不包括(
  )。

A.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B.脂肪栓塞

C.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D.压疮

E.直立性低血压

B

脂肪栓塞为骨折的并发症。

9.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移位方向是(
  )。

A.远侧端向前移位

B.近侧端向后移位

C.远侧端向后移位

D.近侧端向桡侧移位

E.远侧端向尺侧移位

C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远侧端向后上移位,骨折近侧端向前下移位。

10.关于腱鞘炎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又名弹响指

B.发病缓慢,初为晨僵、疼痛,活动后可好转

C.近侧指尖、远侧掌横纹处可触及*豆大小的痛性结节

D.一般治疗包括局部镇痛

E.治疗上可先抽出囊液,再注入激素

E

E项,抽出囊液并再注入激素为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

11.第2跖骨疲劳骨折解剖学的原因是(
  )。

A.第3跖骨过长

B.骨质疏松

C.第2跖骨发育不良

D.第1跖骨短小畸形

E.足掌跳跃着地

D

第1跖骨短小畸形可导致第2跖骨长期过负荷而产生疲劳骨折。

12.关于弹响指,各手指发病的频度最小的是(
  )。

A.拇指、示指

B.示指、中指

C.中指、环指

D.环指、小指

E.拇指、小指

E

各手指发病的频率依次为中指、环指最多,示指、拇指次之,小指最少。

13.下列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见的腰腿痛的疾病

B.多见于50岁以上的年长者,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

C.临床以L4~5及L5~S1二个节段最为多见

D.发生原因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

E.患者常存在腰背肌和腹肌的减弱,影响腰椎的稳定性,是腰痛迁延难愈的原因之一

B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20~50岁的病人,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

病人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动作过程中发生。

14.下列骨折中,属于不稳定骨折的是(
  )。

A.裂缝骨折

B.青枝骨折

C.横形骨折

D.粉碎骨折

E.嵌插骨折

D

按骨折的稳定性分为:

①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和横形骨折等;

②不稳定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15.骨筋膜室综合征多见于(
  )。

A.大腿

B.小腿

C.上臂

D.腰部

E.前臂

B

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及深筋膜所构成。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又称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16.骨折的专有体征是(
  )。

A.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B.畸形、异常活动、骨摩擦音

C.疼痛、肿胀、感觉异常

D.瘀斑、疼痛、肿胀

E.压痛、活动受限、肿胀

B

骨折的专有体征是:畸形、异常活动、骨摩擦音或骨擦感。

其他表现有疼痛、局部肿胀与瘀斑、功能障碍。

17.股骨颈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创伤性髋关节炎

B.髋关节僵硬

C.坠积性肺炎

D.褥疮及泌尿系感染

E.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E

骨折晚期并发症包括:

①坠积性肺炎;②压疮;③骨化性肌炎

④创伤性关节炎;⑤关节僵硬;⑥缺血性肌挛缩;

⑦缺血性骨坏死;

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互相吻合在股骨颈基底部形成动脉环,是股骨头、股骨颈的重要动脉,关节囊内股骨颈骨折后可导致血管中断,故患者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8.对严重开放性骨折清创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做法?(
  )

A.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B.不使用止血带

C.彻底切除无活力的组织

D.彻底去掉碎骨块

E.旋转皮瓣闭合创面

D

D项,对于严重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摘除碎骨片,会造成骨质缺损,影响骨折愈合。

19.骨折后约2周可初步完成(
  )。

A.骨样组织逐渐钙化形成新生骨的过程

B.血肿机化的过程

C.外骨痂形成的过程

D.内骨痂形成的过程

E.骨样组织形成的过程

B

骨折修复过程包括:

①肉芽修复期:新生血管形成,血肿逐渐吸收,大约2~3周;

②原始骨痂期:约6~10周;③成熟骨板期,约8~12周;④塑形期,约需2~4年。

20.下列哪些并发症不可能发生于骨折晚期?(
  )

A.骨化性肌炎

B.骨缺血性坏死

C.创伤性关节炎

D.关节僵硬

E.休克

E

骨折晚期并发症包括:

①坠积性肺炎;②压疮;③骨化性肌炎,

④创伤性关节炎;⑤关节僵硬;⑥缺血性肌挛缩;

⑦缺血性骨坏死;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E项,休克属于骨折早期并发症。

2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

A.内脏及重要动脉损伤

B.周围神经损伤

C.脊髓损伤

D.创伤性关节炎

E.感染

D

骨折的早期并发症有:休克、感染、内脏及重要动脉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

晚期常合并坠积性肺炎、压疮、骨化性肌炎、缺血性骨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D项,创伤性关节炎属于骨折的晚期并发症。

22.新发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治疗上首选的方法是(
  )。

A.骨牵

B.手法复位+外固定

C.皮肤牵引

D.悬吊牵引

E.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B

肩关节前脱位占肩关节脱位的95%,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

23.在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骨折切开复位的指征?(
  )

A.关节内的骨折,关节面移位超过2mm

B.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嵌入,手法整复失败

C.多处骨折,为减少并发症

D.通过手法整复,仍不能达到解剖复位

E.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手术探查

D

切开复位的指征包括: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肉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②关节内骨折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在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应行切开复位;

⑥不稳定性骨折,如四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及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

D项,骨折切开复位的指征是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而非解剖复位)的标准。

24.下列不属于骨折晚期并发症的是(
  )。

A.骨化性肌炎

B.关节强直

C.骨筋膜室综合征

D.创伤性关节炎

E.缺血性骨坏死

C

骨折的晚期并发症包括:

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痉挛等。

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包括:休克、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C项,骨筋膜室综合征属于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25.下列肩关节脱位的表现中不正确的是(
  )。

A.肩部外伤史

B.方肩畸形

C.关节盂空虚

D.Thomas征(+)

E.Dugas征(+)

D

根据典型外伤史、患肢轻度外展弹性固定、患者上身稍倾斜以健手托患侧前臂、肱骨头移位、方肩畸形及Dugas征阳性,可诊断肩关节脱位。

D项,Thomas征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阳性提示患侧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形。

26.关于关节脱位特有体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空虚

B.压痛、肿胀、淤斑

C.畸形、反常活动、关节空虚

D.畸形、反常活动、弹性固定

E.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A

关节脱位的一般表现:患处疼痛、肿胀、丧失活动功能;

特殊表现:畸形、弹性固定、关节腔空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复治疗师题库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