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患者,男,45岁,工人。因“发热、头痛、头晕4天,言语不清1天”,于年9月17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与家属共诉年9月14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发热,最高体温为38.6℃,无明显规律,伴有头痛喉咙痛,体温正常后头痛可解,第二天出现阵发性头晕,主要表现为天旋地转感,低头时头晕加重每次持续约2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无胸闷心慌、无耳鸣、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意识障碍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不适,当医院就诊,予阿莫西林治疗,具体诊疗过程不祥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头晕程度进行性加重。9月16日上午出现言语欠清,主要表现为吐词不清,无找词困难,能理解他人言语,症状呈持续,今晨言语不清症状明显加重,伴行走不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站立不稳,9月17日下午8点时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急诊就诊,就诊时言语不清症状完全缓解,行走不稳较前稍缓解,急诊“头晕查因”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近期纳差,大小便无特殊,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在2年前在工作过程中不慎摔倒导致头颅与胸部摔伤,当时有一过性意识丧失(具体时间不详),意医院就诊,患者自诉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具体报告单),肋骨骨折予保守治疗,前额部伤口给予清创缝合后,恢复良好;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过敏史,无药物过史;预防接种具体不详;吸烟史:吸烟20余年,每天一包饮酒20余年,每天喝"ml约17°米酒。
个人史、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T38.6℃,P98次/min,R21次/min,BP/79mmHg,NIHSS评分0分,神清,言语欠清,对答流利,查体配合。
肺部:右下肺少许湿啰音;心脏、腹部查体(-)。
神经系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额纹正常,双侧鼻唇沟正常对称,口角无歪斜,咽反射减弱,咽部稍红,伸舌居中。颈软,克氏征、布氏征阴性。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生理反射存在,深浅感觉未见异常,闭目难立征阳性(向左倾倒)指鼻试验可疑阳性,跟膝胫试验正常,余共济失调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6.04×10^9/L、N:5.1×10^9/L、LYMPH:0.59×10^9/L、CRP:87.4mg/L
肝功能:AST:.4U/L
心肌酶:CK:.5U/L、CK-MB:80.2U/L、LDH:.88U/L
心电图:窦性心率
头颅CT及MRI:未见异常
9月17日胸部CT平扫:右肺中叶、下叶炎症
入院初步诊断:1.头痛查因2.社区获得性肺炎3.肝功能损害
入院初步处理:1.抗感染2.抗病*3.护肝、祛痰、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及病情变化:1.脑脊液生化常规正常
持续高热:40.5摄氏度
9月21日复查胸部CT:肺部炎症明显进展
9月22日转入呼吸ICU
9月22日呼吸-血气分析(经鼻高流量,给氧浓度:30%):PH:7.49,氧分压:81mmHg,二氧化碳分压:29mmHg,氧合指数:mmHg
入我科ICU后病情分析及修正诊断
患者病例特点如下:
1.中青年男性,既往体健。2.高热3.血象:淋巴细胞降低为主4.I型呼吸衰竭合并肌酶增高、肝功能异常等多器官受累5.胸部CT:快速进展,右下肺实变为主到多肺叶侵润。
按照肺炎及重症肺炎诊断标准[1]:CURB-65评分1分(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重症肺炎(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氧化指数小于等于mmHg,多肺叶浸润),目前诊断:1.重症肺炎2.I型呼吸衰竭3.肝功能异常。
病原学分析:
患者既往体健,社区起病,高热,合并头痛呼吸困难,血象以淋巴细胞为主,胸部CT提示右下肺实变,按照年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意见,无基础疾病青壮年入住ICU患者,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需考虑覆盖:1.病*(腺病*、流感病*)2.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团菌)3.肺炎链球菌、金葡菌。
治疗经过:
抗生素使用及三测单如下如图:
9月23日患者转入我科ICU抗感染治疗。
9月25日患者体温明显下降恢复正常,各项炎症指标、肝功能、心肌酶也恢复正常。
9月26日肺泡灌洗液体NGS回报:鹦鹉热衣原体,流产衣原体。停用抗病*药,根据病原菌调整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病原学检查结果:
9月28日复查胸部CT提示胸部炎症明显好转,患者转普通病房。
10月5日,患者无发热、头痛不适,好转出院,嘱其继续口服多西环素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
出院诊断:
1.重症肺炎(鹦鹉热衣原体)2.I型呼吸衰竭3.肝功能异常
文献回顾
鹦鹉热衣原体简介:
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宿主为鹦鹉、鸽子等鸟类,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大多数为偶发性职业性感染,哺乳动物及家禽也是潜在感染宿主,且易传染给人。近年国外相关文献报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
鹦鹉热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以原体或网状体繁殖[1],通过Ⅲ型分泌系统激活JNK/ERK信号通路等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2]。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潜伏期通常为5~14d,多出现呼吸道症状,其中非典型肺炎是最常见的表现[3],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可导致其他器官受累,出现心内膜炎、心肌炎、肝炎、关节炎、角膜结膜炎、脑炎和眼附件淋巴瘤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腹泻、心动过缓、脾脏肿大和非特异性皮疹。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影像多表现为单侧下肺叶节段实变,部分患者可出现双侧实变、多发结节性浸润或粟粒性播散,肺门淋巴结病和胸腔积液少见[4]。
其治疗主要是大环内酯类,首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同时可以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合并其他脏器损害患者,注意对症支持治疗。
[1]VetMicrobiol,,(1-2):68-77。
[2]BiochimBiophysActa,,(1-3):-。
[3]Chest,,(4):-。
[4]JMedMicrobiol,,55(Pt11):-。
总结:
尽管鹦鹉热其在CAP中发病率较低,但是它起病急、且可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可以迅速进展为重症肺炎,甚至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风险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鹦鹉衣原体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往往不是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起病,例如本病例患者以头痛头晕等神经症状起病,同时有文献报道,鹦鹉热病原体可以由上呼吸道入血后,在局部单核巨噬细胞中繁殖,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致病。给临床诊断鉴别带了极大挑战,我们需要在起动经验性用药同时,尽快取得病原学。
病原学的收集不仅仅限于痰标本、肺泡灌洗液,同时需考虑其合并颅内、血流、尿路感染的可能。
宏观基因测序的出现,为“疑难、危重、特殊”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带来了方便,但是其检查费用相对昂贵、背景菌及致病菌的判读、缺乏药敏结果的指导等缺点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我们需要结合临床实际及其他平行送检的病原学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1]陈蓉,陈虹,周敏,过依。二代测序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血流感染二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3(09):-。
[2]陈涔,李园园,潘频华,胡成平,杨华平。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19(04):-。
[3]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02):-。
[4]瞿介明,曹彬。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9(04):-。
作者介绍:
饶立宗,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级呼吸病学博士研究生。
导师:医院莫碧文教授
指导专家:
桂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蒋明教授
主编
蒋明
编辑
潘莹
图文
桂医附院呼吸科
桂医暖风助学工作室
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厚德精术仁爱
-
RIC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