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或是停用抗生素2月后发生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有文献报道,在常用药物中,大约有多种药物可引起腹泻,其中25%为抗生素,以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最为常见1。
约25%的AAD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CD)感染引起,称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CDAD)。除CD感染外,其他与AAD相关的细菌还包括产气荚膜梭菌、金*色葡萄球菌及克雷伯菌等2。
AAD的发病率大约5%-30%,与患者体质及抗生素种类关系密切。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在出生阶段胃肠道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能力低,对外界抵抗力不足,当受到外界因素(饮食不当、抗生素滥用)影响时,很容易发生腹泻。
儿童AAD的临床特点
对儿科住院患儿AAD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AD患儿的发病症状多为单纯性腹泻,排便次数较多,临床症状除了腹泻、腹痛及*血症等表现外,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者也可致脱水,水、电解质失衡甚至休克;禁食、应用抗生素种类多、应用时间长、进行侵袭性有创操作是AAD的危险因素3。
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AAD的机制
抗生素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扰乱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广谱抗生素不仅抑制和杀灭肠道厌氧菌,使菌群比例失调,还可导致细菌对糖类代谢降低,而使肠道内多糖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减少、未经发酵且不易吸收的多糖增加,引起渗透性腹泻4,5。
图1.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AAD的机制
益生菌预防AAD的可能机制
抗生素治疗破坏了胃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导致机会性病原体增加、未消化碳水化合物的积累、SCFA及胆汁酸水平降低。而此时益生菌的加入,对于AAD预防作用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破坏病原体的生长。
通过合成SCFA及其他分泌的代谢产物(如细菌素),或降低肠腔内pH和O2含量,来改变肠道菌群组成。
使胆汁酸成分发生变化,直接与肠道上皮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水和电解质的转运6。
图2.益生菌预防AAD的可能机制
益生菌能够有效预防AAD的发生
年Cochrane数据库发表一项关于益生菌预防儿科AAD的荟萃分析。该荟萃分析共纳入33项研究(共例患者,3天-17岁),结果表明益生菌组能有效预防AAD(8%vs.19%),且更高剂量的益生菌(≥50亿CFU/d)预防效果更佳7。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有效预防和治疗AAD,改善患儿肠道菌群平衡
证据1:
一项研究纳入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年龄<6月,1g/d,~1岁,2g/d,~3岁,2-3g/d,分两次服用,疗程7-10d。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显著降低腹泻发生率(16.3%vs.37.1%,P<0.01),显著降低每天腹泻发生次数(3.62±1.10vs.5.16±1.50,P<0.01)8。
证据2:
另一项研究纳入82例AAD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肠道菌群恢复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vs.75.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
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恢复情况比较
(±s,copies/g湿便)总结
1.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胃肠道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能力低、对外界抵抗力不足,故儿童使用抗生素时,易发生AAD。
2.纳入33项研究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益生菌能有效预防儿童AAD。
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AAD: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腹泻发生率、降低每天腹泻发生次数、改善患儿肠道菌群平衡。
参考文献:
1.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6):-.
2.TrendsMicrobiol..24(6),-.
3.临床合理用药..11(11):36-37.
4.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1(6):-.
5.BeneficialMicrobes,;4(1):39-51.
6.CurrOpinBiotechnol..61:-.
7.CochraneDatabaseSystRev..4(4),CD.
8.儿科药学杂志..18(4):13-15
9.中国实用医药,,13(32):-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