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皮肤科的TYLER博士对妊娠期皮肤病的治疗进行总结,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ClinicalObstetricsandGynecology杂志上。
可在怀孕期间安全使用。用于皮肤病和感染的大部分外用抗菌剂,包括红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莫匹罗星、新霉素、多粘菌素B都属于B类。
对于真菌感染,外用药物治疗被认为是口服药物更安全的替代品。奥昔康唑、克霉唑是首选的局部治疗药物,都属于妊娠期B类药物。其他安全选择包括B类外用抗真菌药、萘替芬、布替萘芬、特比萘芬、环吡酮胺和制霉菌素等,都未见妊娠期不良影响报告。
与外用药物相比,口服抗真菌药有更大的的风险。特比萘芬是唯一的B类口服抗真菌药,是皮癣孕妇的全身治疗方式;然而,它不推荐用于治疗孕妇的甲真菌病。咪唑类、灰*霉素都属于妊娠C类。酮康唑会抑制雄激素的合成,减少孕激素的分泌,孕期不推荐使用。
新型咪唑类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属于C类、大型队列研究显示该类药物不致畸。一些研究表明,长期高剂量的氟康唑有先天性畸形的风险,但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单一口服剂量的安全性,妇产科医生阴道念珠菌病常用这个典型剂量。最后,动物研究显示灰*霉素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异常的风险增加,其他的研究表明连体婴儿的风险增加,所以它在孕期不推荐使用。
点击图片可放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