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豫健科普膳食指南轻松读什么是回
TUhjnbcbe - 2025/7/14 10:29:00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4023356023855&wfr=spider&for=pc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特别提出了适用于出生后天内的婴儿的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其中六大准则中的第三条是“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随着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母乳喂养将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应及时识别婴儿饥饿及饱腹信号,并尽快做出喂养回应。哭闹是婴儿表达饥饿信号的最晚表现。

应按需喂养,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生后最初阶段会在10次以上。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

那么,什么是“回应式喂养”呢?

婴儿的胃容量逐渐增加,因此其进食量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回应式喂养是指符合婴儿进食特性的喂养方式,强调喂养的时长和频次由婴儿进食意愿和需求决定,包括早期新生儿的按需喂养方式,以及日后逐渐形成的规律喂养方式。

所谓回应式喂养,也称顺应喂养,就是要及时地对婴儿发出的进食需求,迅速做出喂养回应。

按需喂养是指通过识别婴幼儿发出饥饿与进食的信号,在不限制哺乳次数和时长的前提下,立即、合理回应婴儿的进食需要。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哺喂,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

该如何判断何时哺喂呢?

识别出婴儿的饥饿表现后,应立即哺喂。

婴儿饥饿时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张嘴,吸吮手指、嘴唇或舌头;从睡眠中醒来,转动头脑,有好似寻找乳房的倾向;身体活动增多,呈现烦躁、哭闹等不安状态。

如何判断婴儿是否因为饥饿而哭闹呢?

婴儿饥饿的早期表现包括警觉、身体活动增加、脸部表情增加;婴儿饥饿的后续表现才是哭闹。

以下反应有助于判断婴儿饥饿:婴儿转向或寻觅妈妈的乳房,张大嘴巴,舌头向下伸出,做出吸吮动作或者吸吮手指。

除了饥饿的表现外,婴儿胃肠道不适或其他身体不舒服,甚至婴儿情绪不佳也会表现出不同状态的哭闹,而非饥饿原因引起的哭闹,显然无法通过哺喂得到完全安抚。

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

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较快,易感到饥饿,因此需要多次哺喂满足其饮食需求。随着成长发育,一般喂奶间隔从1小时逐渐延长至3小时左右。3个月后,婴儿胃容量增大,进食习惯趋于规律,同时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夜间喂奶次数也可逐渐减少。

(作者:书小言责任编辑:杨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豫健科普膳食指南轻松读什么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