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年的初夏,62岁的退休老人杨克,已经与2型糖尿病抗争了近十年。然而,尽管他尝试了多种方法,血糖却始终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5月18日,在一位朋友的热情推荐下,杨克决定尝试中医治疗,医院的大门。
中医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的传统方式,对杨克进行了全面的诊断。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查,医师判断杨克属于肾阴亏虚型的2型糖尿病,并建议他在服用常规降糖药的同时,加用六味地黄丸进行联合治疗。
六味地黄丸,这一源自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经典方剂,以其滋阴补肾的功效而闻名。它不仅对肾阴不足引起的多种虚证有着显著的疗效,近年来还在高血压、糖尿病、提高免疫力、更年期综合征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杨克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开始了新的治疗方案。然而,仅仅一个月之后,他就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血糖值竟然有了显著的下降。6月10日清晨,当他再次测量血糖时,数值显示为6.9mmol/L,这已经达到了他的控制目标。要知道,在此之前,他的空腹血糖值一直高达9mmol/L。这一显著的改善让杨克对中医的博大精深赞不绝口,他感叹道:“像我这样怎么都控制不住血糖的人,竟然就加了六味地黄丸这一味药,就把血糖给稳定下来了。”
杨克的朋友也对中医的疗效表示了赞同:“是啊,中医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可比西医强多了。我老婆最近也是服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高血压,她说现在的血压比之前控制得稳定多了。”
六味地黄丸作为较安全平稳的降压药,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对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和改善肾功能的效果。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头痛”、“肝阳上亢”的范畴,而六味地黄丸可以清肝肾之火,使肝肾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然而,好景不长,8月2日的一个早晨,杨克在公园散步时突然感到下肢无力。他勉强扶住靠椅才没有摔倒,但坐下来休息后却开始感到头晕不适,同时伴有口干舌燥的症状。他连忙喝了几口水,休息了10分钟后才缓过来,然后匆匆回到家中。
夜晚,睡梦中的杨克突然被右腿的麻木刺痛感惊醒。他坐起来揉了揉腿,但发现并没有任何缓解。当他试图下床活动时,却发现下肢肌肉无力到难以站立。与此同时,他的肚子也开始莫名其妙地痛起来。他挣扎着叫醒妻子,妻子意识到情况不对,连忙拨打了急救电话。
医院后,医生根据杨克的病史和症状迅速为他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化验单上显示,杨克的血糖值高达12.3mmol/L,而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也高达6.2mmol/L。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了紧急处理,杨克的症状才有所缓解。随后,医生告诉他,他是因为电解质紊乱导致的高血钾才出现这一系列症状的。
面对医生的解释,杨克不解地问道:“明明我前段时间血糖控制下来了,怎么会突然又升高?现在还出现了高血钾。”医生反问他:“你上次检测血糖值是什么时候?”杨克这才反应过来,距离上次自己检测血糖已经一个多月了。
医生听后说道:“很可能你之后的血糖没有控制住,血糖又升高了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杨克赶忙否认道:“没可能的,虽然我后面没有继续监测血糖,但是我还是按照之前的方法吃着药的,怎么可能后面血糖又升高了呢?”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补剂的代表方剂,近年来在临床上经常用于多种慢性病和疑难病的联合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直盲目服用。疾病发展到不同的阶段,盲目使用六味地黄丸不但效果不佳,反而会引起血糖升高,使疾病恶化。”
听到这里,杨克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子啊,我还以为可以一直服用呢。把医生开的药吃完了之后,我自己又买了继续服用。没想到只是多吃这么一段时间,就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了这样的损伤。刚刚我站不起来的时候可把我吓坏了,差点以为再也走不了路了。”
医生严肃地告诫他:“如果你继续滥用六味地黄丸的话,血糖一再增加,发展到后期糖尿病足的时候,就有可能严重到需要截肢的程度。到时候后悔可就晚了!现在许多人都视六味地黄丸为补肾良药,对其趋之若鹜,但却忽视了其适用情况和禁忌,导致越补越虚!”
接着,医生详细地向杨克解释了六味地黄丸的五个主要注意事项:
首先是出现脾胃不适的情况。这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黄成分含有大量的多糖,较为粘腻,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导致这些症状的出现。气滞痰多、食少便溏、消化不良的患者长期服用会加重病情,导致脾胃虚弱。
剩余31%未读最低0.48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