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知识#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跟身边人开玩笑说“吃饱了撑的”,大家可不要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疾病的确是撑出来的。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送主要依靠脾胃来完成,进食恰到好处,才能保证脾胃功能正常运转,为机体及时提供养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否则吃太饱不仅会引发肥胖,还可能会撑出一身病。
这些病是“撑”出来的?饿一饿就好了?
胃病
吃太饱直接危害的是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长期可能会引发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
一些本来就有溃疡或慢性肝病的人,如果经常吃太饱,可能会诱发消化道出血。
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如果经常吃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风险。
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发现,大约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长期吃太饱。
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过饱再加上大量饮酒,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神经衰弱
如果晚餐吃太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是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以及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骨质疏松
长期吃太饱会使骨骼过分脱钙,患上骨质疏松的概率大大提高。
肥胖
多项医学研究证实,肥胖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会达到上百种。
这些场合最容易吃“撑”,平时要注意
1、朋友聚餐心情好易吃多;
2、饿时吃太快太急易感到吃饱;
3、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在放松时吃饭易吃撑;
4、自助餐食物选择丰富,很容易勉强自己吃到撑;
5、商务宴请持续时间长,无聊时也会容易吃多。
吃多少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有句话讲:“饭吃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也就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吃到7分饱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如何判定自己已经吃到了七分饱呢?
饱腹感增强,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明显变慢,肚子不涨、不打嗝。
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不妨试试这几个做法
餐前20分钟喝汤;
一日三餐固定吃饭的时间,养成规律的就餐习惯;
吃饭细嚼慢咽,保证每顿饭最少20分钟;
吃饭的时候多吃凉拌菜和粗粮,增加饱腹感;
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最好保证~毫升左右;
吃饭时可以先吃含水量比较高,体积比较大的食物,可以按照蔬菜-主食-肉食进行。
如果吃太撑如何补救?
饭后散步
其实在平常不管是吃太撑还是吃饭吃到七分饱,都要养成饭后散步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加速肠胃的蠕动,帮助消化,避免腹部脂肪堆积,也可以保持心情愉悦,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按摩腹部
饭后如果出现了腹胀的现象,可以以手掌紧贴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0分钟左右,此外,位于腹部的中脘穴、下脘穴、天枢穴和气海穴和位于腿部的足三里穴位都有助于消化。
如果大家每次吃饭都能保持只吃7分饱的好习惯,时间久了也就能够养成这种饮食习惯,给身体带来的好处慢慢也会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