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的功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了解。
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和脾胃有直接的关系。在中医理论里,“脾胃为后天之本”这句话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脾胃好不好呢?
如果学过一点中医知识的朋友,可能还可以根据望闻问切等多方面来帮助判断,但是,更多的人是没有这方面知识的,有没有一些规律,能够帮助没有中医知识的人判断自己的脾胃状态呢?
一、饮食方面:
因为饮食最主要的脏腑就在脾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饮食的一些习惯,来大致分析脾胃的状态。脾胃强健的人,进食速度会相对要快一些、食量也会更大一些。进食速度的快,是考虑了细嚼慢咽之后的“快”。俗话说“男子吃饭如猛虎”,脾胃功能强健,自然会有一种“狼吞虎咽”的爽快,注意,是爽快而不是不经咀嚼囫囵吞枣般的快。
因为食物进去后,需要被胃的腐熟、脾的运化才能为身体所用,所以,脾胃强健的人,食量会大一些,而且也很少有那种“吃撑了”的感觉出现。
一般来说,脾胃强健的人,对食物的要求反而并不大,相对粗糙的、外感不怎么漂亮的食物他们都能顺利地进食,也就是没有“择食挑食”的意识。脾胃虚弱的人,因为在脏腑的腐熟运化功能偏低,潜意识里是有“减少饮食”的念头,所以需要更“美色”的食物勾起食欲。
二、排便方面:
食物吃进去了,并非所有的食物都会被机体消化,大部分食物残渣还得从肠道排出体外。脾胃功能强健的人,他们的排便习惯是很有规律的,一般每天一次,甚至每天排便的时间都会差不多;排便的过程也是舒适爽快的,排便完成后有一种轻松感。排除的便也是软硬适中、黄色无异臭。
如果脾胃功能出现了异常,最常见的就是排便的形态异常,便溏腹泻、干硬便秘都会出现。排便也没有规律,甚至好几天不排便,或者一天好几次,浙西而其实都有可能是脾胃功能衰减的征兆。所排出的便甚至有一种异臭粘稠,难以冲洗。
三、精神方面:
脾胃不好的人,精神状态也会出现轻重不同的不适。经常头昏,精神不振,嗜睡却又睡眠不佳,成天都有一种浑浑沉沉的感觉。全身乏力,不愿活动,喜热怕冷,这些都可能是脾胃不好的迹象。
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减少,机体气血阴阳就会慢慢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气血亏虚的症状。那么,如果脾胃功能有了不好的迹象怎么办呢?或者,怎么避免脾胃出现异常、也就是预防脾胃方面的问题呢?
俗话说“病从口入”,脾胃的问题,主要还是饮食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饮食过度油腻厚味,或者过于干硬贫乏,冷热不匀等等,时间久了都会影响到脾胃的健康。
所以,“想要脾胃好,定时七分饱”,这是对饮食规律和进食分量的形象定义。在食物选择上,精细搭配,荤素间杂,冷暖适中尤其避免寒凉食物,合理的膳食营养都是对脾胃功能的有效保护。
常见的脾胃不好,大致有三种情况:脾气阳虚、胃阴不足、胃中湿热,又以“脾气阳虚”最为常见。以脾气阳虚为例,其治法其实并不复杂,健脾益气、温阳驱寒。
如果程度较轻者,也可以用山药、茯苓、扁豆、大枣这些熬粥进食。程度较重的话,中医的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等。其它如胃阴不足,有玉女煎滋阴养胃,胃中湿热,有清胃散清热养胃。等等,不一而足,需要辨证施治。
总之,脾胃既然是“后天之本”,其对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平常要好好养护脾胃,脾胃健康了,身体自然也就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