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传兴
广州创新英雄
点将IAB
粪便入药并非夸张之事。东晋的葛洪其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这其中的奥秘是“菌群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提取出来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修复肠黏膜屏障,为治疗肠道内外疾病提供帮助。医院开展“菌群移植”治疗,但传统的移植方式对于患者而言,颇有不便。
广州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传兴博士带领团队,研发出菌群胶囊,使患者像吃药一样就可移植菌群。医院消化科医生的肖传兴告诉记者,希望菌群移植这门技术不仅可福荫消化科的病人,也能在肥胖、糖尿病、自闭症、肿瘤等方面提供治疗方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专题统筹:刘文亮、龙锟
缘起:为更医院辞职
“菌群移植”不是移植单个细菌,而是移植“细菌群落”,来改变患者肠胃的生态环境。
届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生肖传兴曾是医院的消化科医师,他从医院进行“菌群移植”的研究。
医院做研究时,肖博士面对的都是一群“医无可医”的患者,这些患者愿意尝试新的疗法。
最让肖博士触动的患者,是一对不到5岁的自闭症双胞胎兄弟。肖博士给他们做了菌群移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也在做自闭症方面的专业评估。两个孩子逐渐学会叫爸爸妈妈,开始懂得找人求助甚至寻求安慰,他们不再是完全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人。
“从双胞胎到双自闭症,他们的母亲经历从大喜到大悲的过程,眼里充满了绝望,当两个孩子学会叫妈妈时,那位母亲的欣喜,令人印象深刻。”肖传兴觉得“菌群移植”是一个值得去潜心研究一辈子的事业。
“做医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在门诊,能留给研究的精力就不多了。”肖博士说,即便自己所在的消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但是为了更好地专注于“菌群移植”研究,他还是决定辞职。
年5月,肖博士成立了广州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年12月,承葛生物便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突破:自主研发活菌胶囊让移植更方便
如今在广州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有个大型的冷库。打开冷库后,雾气腾腾,从粪便中提取的菌群便存在-80℃的环境里以保障菌群的活性。这是承葛生物与钟南山院士医院一起共建的华南菌群库,如今是国内最大的供体菌群库和菌群移植研发中心。
菌群库里庞大数量的菌群,最终要变成产品才能与患者见面。而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菌液,另一种是胶囊。
承葛生物自主研发的长期冻存保护技术和保护液,冻存6个月后活性可达到80%以上,而且冻存保护液是不含甘油的。
医院所用的冻存剂都是含甘油的,甘油能够造成腹泻等副作用。含甘油的菌液在使用前要先把甘油去掉再进行移植,这个过程会对菌群的活性带来巨大的影响。
“我们自主研发的可食用的冻存保护液效果不比一般的甘油冻存效果差,并且经水浴锅化冻后医生就可以直接进行移植。”肖博士说。
在先进冻存保护技术的基础上,承葛生物目前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提供活菌胶囊的企业,菌群活性能达到70%以上。
在“菌群移植”中,传统的移植方式需要通过鼻肠管、胃镜、肠镜,这类侵入性操作在具有风险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不便。
而活菌胶囊解决了这些痛点,不但能够节省成本、操作简单,且安全性明显提高,这使得菌群移植更加容易推广。
完善:专攻菌群精准移植提高治疗效率
肖博士告诉记者,如今在全国与承葛生物已医院超过家,涵盖了28个省区市。在广州,医院、医院医院进行了合作。
肖博士团队目前专攻的是菌群的精准移植。因为每个供体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各有不同,可能患者使用一号供体进行移植无效,但换了供体后就有效果了。
“我们在移植前做供受体配型,这样才能提高移植的有效率,我们已经建立了配型平台,里面容纳了几千例临床数据。”肖博士说,医院,在移植之前患者会将样本寄来做基因测序,随后把采样信息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他们会根据相应评分选取匹配度最高的供体供病人移植。
“医院对患者的随访信息,菌群移植的治疗对艰难梭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顽固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有显著的疗效。”肖博士说,他们也正用这个治疗方式研究很多其他相关疾病,如脂肪肝、肝硬化、乙肝,还包括肥胖、糖尿病、肠道过敏、肿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肖博士希望,通过“菌群移植”可以治愈那些原本十分棘手的病症,为此他们还需要不断收集患者、供体,以及微生物菌群的数据,探索更加完善的方法去治愈患者。
肖传兴
广州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建立精准化菌群移植治疗体系,菌群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腹泻、顽固性便秘、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等疾病数千例。参编专著4部,专利25项,发表SCI论文20多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创新感言
“当有些事没有人触及,我便会生出一些冲动去尝试。尤其是看到这件事情会给人们带来希望时,就更有动力去往前迈进。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这样的心理去驱动。
尤其对于科技研发而言,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更要无所畏惧、放开手脚去尝试。”
链接
成为菌群供体也要经过层层筛选。
据肖博士介绍,菌库的菌群是从不同的供体有偿征集而来,一个人要成为供体,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比如关于情商智商性格的问卷调查、血液检查、传染病检测和菌群宏基因组分析等。
肖博士介绍,之所以要对情商智商性格等做问卷,是因为已经有研究显示,肠道不健康也会成为心理疾病的病因之一。
“个捐献者中,能选上来的只有两到三人,对供体筛选标准的严格是因为供体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肖博士说,他们已经做了三四千个的供体筛选,沉淀下来才发现完全健康人群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