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怎么还没轮到手术患者家属从门缝拍照瞬
TUhjnbcbe - 2025/1/9 21:55:00

前天(12月20日),杭州市民林女士陪43岁的医院做肠镜,透过手术室门缝看到令人感慨的一幕:消化内科主任潘文胜坐在椅子上,趁两台手术的间隙静静打了会小盹。

林女士的丈夫去年检查出肠内有一颗0.7cm的小息肉,于是前段时间找到潘文胜主任,约了12月20日再做个肠镜。昨天等了一下午,快到傍晚6点了还没轮到手术,他们和其他几位病人、家医院走廊上等待。

大约5点50分,前面一台手术刚结束,手术室的门打开,林女士就从门缝里瞄到了潘文胜主任小憩的样子:低头,弯腰,眉眼紧闭。

“本来觉得自己等了很久,还挺焦躁,看到这一幕,等待和焦虑更多的是化为不舍,晚就晚点吧,只希望他多休息会儿。”林女士说,她估摸着潘主任有个五十岁了,脸上的皱纹和白头发,都是忙碌工作的见证吧。

几分钟就能深度睡眠

常年练就随时补觉技能

潘文胜被“偷拍”到打盹的样子,一起工作的同事们早习以为常。同事们经常打趣他,跟一台手机一样,充电5分钟,续航几小时。

昨天快报记者前去采访,潘文胜笑着说:“这是我独有的‘技能’,两台手术的空当眯几分钟,我可以深度睡眠,对我来说脑力和体力能恢复,特别有用。”

这个技能他保持了25年多了,最早是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读书的时候,由于日本人不睡午觉,生活节奏快,他科研和手术学习的间隙就会眯一眯,保持充沛的学习劲头。年学成归国后,他投入工作时继续保持这技能,一晃已是18年过去。

咖啡、浓茶,对一些医生来说是提神醒脑的“神器”,不过潘文胜说自己不爱喝咖啡,不但影响晚上入眠,他还总觉得喝咖啡后容易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毕竟手术是个精细活”。所以这么多年,他喝得最多的是白开水。另外,“手一拿起胃肠镜,就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忧愁,也没有必要用咖啡、浓茶提神醒脑了。”潘文胜强调说。

困了,就眯几分钟,醒来又活力满格,这是多少人羡慕的技能?而技能背后,又是多少医生辛勤工作的缩影。

早8点工作到晚12点后

一天30多台手术连轴转

医生是一个奉献大于收获的职业。医院的陶勇医生曾在节目中说过,一名医生从学生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时间跨度起码在20年以上,最后的佼佼者往往是少数,夜以继日的辛劳才是常态。

医生并不是一份高薪职业,和动不动以“亿”来计算的收入相比,医生的成长成本和劳动付出及所得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这实在是一份唯有热爱才能坚持的职业。

就在林女士丈夫做肠镜的12月20日当天,潘文胜主任的手术从早上8点密密麻麻排到了晚上12点,一共30多台,大部分是胃肠镜,还有1台小肠镜和2台胃肠道肿瘤黏膜剥离手术。而潘文胜告诉记者,这个强度不是最大的,这些天因为疫情原因手术和病人都稍微减少了。

像傍晚6点,林女士觉得蛮晚了,可对于潘文胜和他所在的科室来说,一天的工作时间才过去一半,从傍晚6点到晚上12点这6个小时,常常还排着手术。

这天,轮到林女士丈夫做肠镜手术,是傍晚6点20分左右,前后1小时左右。去年检查单上显示部位的息肉没有找到,倒是在别的点找到了一颗新的小息肉,约0.4cm。

为什么去年的息肉今年找不到了?

潘文胜解释,肠镜不是%能够检查出所有息肉的,这跟肠子的构造有关,首先肠子里有肠瓣,就像一扇扇门一样,会挡住医生的视线;有的人胖,脂肪堆积,肠道受到挤压,突起的地方便难以看清;肠道会蠕动、收缩,如同褶皱的窗帘,息肉藏匿在褶皱里难以被肉眼发现。这属于正常情况,一般医生给患者做肠镜,如果半小时看不到息肉,就意味着这次很难看到了,会和家属沟通,是良性腺瘤的话建议下次复查再查探。要是怀疑息肉高度是癌的,那么肠镜做两三个小时也要找到息肉。

一上午门诊60多个病人

中午吃盒饭5分钟解决

日期从12月20日跳到21日,潘文胜终于在深夜12点半结束了一天工作,骑半个小时的电瓶车回到家中。真正睡下时,已是凌晨1点多。昨天一早,他6点40分就起来了,再医院。

担心路上堵、停车难,潘文胜这么多年很少开车,基本上是一辆医院“两点一线”。去年夏天,他骑小电驴不小心翻了车,腿上打石膏两个月,也舍不得停止工作。

每周二上午,是潘文胜的固定门诊时间,8点不到,诊室外便等满了希望加号的病人。病人们常常“抱怨”潘主任的号子难挂,因此潘文胜对大家的加号需求总是尽量满足,照顾从外地赶来的病人。昨天一上午下来,看了60多个病人,如果没有此轮疫情影响,他的门诊病人数量还要再多四分之一。

中午12点半,潘文胜结束门诊后,一路小跑来到胃肠镜手术区边的小办公室,脱下白大褂挂在墙上,匆匆吃起盒饭,菜是油爆虾和炒豇豆。像潘文胜这样的大“忙人”,几乎是没时间去职工食堂好好吃顿中饭、晚饭的,平常都是食堂里打包好的盒饭送到手术室,趁手术间隙扒拉两口,用餐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事实上,潘文胜一周5个工作日,每天都是早8晚12的节奏,前几个月有一次甚至忙到凌晨4点多。双休日还有各种学习、交流、会议、会诊,实在是比“”还要辛苦。

当然了,在小小胃肠道里“叱咤风云”的高手,回到家依然是会被夫人“嫌弃”的主儿。每次凌晨回家,潘文胜都蹑手蹑脚的,生怕洗洗刷刷、叮叮咚咚吵到夫人。最要命的是,他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有时候半夜三更接到急诊电话,得一骨碌起来窜到阳台接听。

全中国有多万医生,浙江省有23万多,他们和潘文胜一样,从来都不是生而伟大的英雄,却坚定地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

延伸阅读:

女子向植物人丈夫提离婚72岁公公同意后露出绝望眼神

“我…想离婚”

女人终于说出了这句话,在丈夫摔成植物人的第四年

这是一个青岛平度四口之家的真实故事:

一个6岁孩子一个72岁老人一个46岁的植物人爸爸一个46岁的苦命妈妈

当一家人的力量加起来

也抵抗不了苦难

硬着头皮走下去

前方只剩无尽的黑暗

作为一个母亲她还能怎么办

1

丈夫仰面摔了下去

后脑勺着地

小贺宝

出生于年的腊月

今年刚好6岁

和妈妈肖春玲

爸爸魏文志

爷爷生活在一起

打从记事开始

贺宝就好奇

为什么爸爸一直在睡觉

为什么别人都管他

叫“植物人”

植物人又是什么人?

这一家子的悲剧就是从这个男人倒下开始的

年9月一家三口还在烟台招远住有一天魏文志在家修理窗户时突然从两米高的梯子上摔了下来后脑勺着地当场医院后医生诊断为左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97%能活下来的3%也都是植物人

肖春玲不信邪哭着喊着央求医生必须要救丈夫是植物人她也要养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魏文志的命保住了从此真的成了植物人

照顾植物人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魏文志时常发出

呼噜噜的喘息声

动静很大

隔着一间屋子都能听到

贺宝起初很害怕

肖春玲告诉他

爸爸的气管做了切割

所以呼吸不顺畅

就这样

两个大人、一个孩子

天天围着一个病人转

2

一个女人

带着丈夫、公公回娘家魏文志住院治疗前前后后花了37万元家里的积蓄基本用尽了

出院后没多久

肖春玲带着

公公、丈夫、孩子

回到她的老家

青岛平度新河镇北肖家村

年已八旬的老母亲为了给女儿腾地方搬去了邻村的儿子家

7个月后肖春玲花了多块钱买下村里一处好久没人住的房子房子很破楼顶漏雨墙壁都是黑黢黢的角落里长满了霉斑

肖春玲忙了大半个月铲墙皮、刮腻子找人在院子里打了一口井然后自己动手挖了自来水管道沟

房子简单整修一番

待一家人搬进去

已经是入冬时节

为了照顾丈夫肖春玲没法出去工作一家人没了经济来源亲朋好友捐的钱眼看也要见底从此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

家里舍不得买煤每天都用玉米芯生火玉米芯不够用就到外面捡树枝没钱给贺宝买玩具肖春玲就把捡来的破烂做成一个个玩具

家里天天吃馒头咸菜贺宝偶尔馋了想吃个肉包子但肖春玲说只能吃韭菜鸡蛋的因为肉包子要贵五毛钱说完,她就哭了

3

感谢老天

他醒了,他醒了魏文志倒下后肖春玲除了维系一家的生活还到处打听偏方听说针灸很神奇赶紧买书自学一开始肖春玲在自己身上练手经常扎错地方疼得她龇牙咧嘴血珠一滴滴渗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肖春玲渐渐练熟了开始给丈夫下针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记者很难相信

6岁的贺宝

居然也懂很多针灸常识

在他眼里

这门“神功”能救爸爸

所以一直在偷偷学

“腰疼怎么治?”“腕关节上四寸半,中心一针,然后左右五分各一针,再在眉心扎一针。”

“头疼怎么治?”“在尾椎的位置轻微放血。”

“眼睛红肿呢?”“耳背后边儿有青筋,挑着青筋放血。”

“肘关节疼痛呢?”“扎膝盖后边儿,委中穴放血……”

母子俩经常这样一问一答。

(专业知识,请勿模仿)

不仅如此贺宝每天还给爸爸喂水喂饭翻身按摩甚至倒尿袋“这孩子习惯了在他的眼里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或许是

这对母子感动了上苍

年大年初一贺宝正在院子里玩摔炮突然听到妈妈大喊“醒过来了!醒过来了!”贺宝闻声跑进屋里看到妈妈和爷爷高兴得快跳起来了妈妈喊“抬腿”爸爸就把腿抬起来再喊“放下”爸爸就把腿放下

肖春玲让贺宝爬上床一声“爸爸”刚叫出口昏睡多年的魏文志就笑了…全家人过了一个最开心的春节这段短暂的幸福时光贺宝大概会记一辈子

肖春玲不敢相信希望真的会降临那天半夜她抱着丈夫低声抽泣魏文志一边用手比画一边吃力地挤出几个字“走——吧——”

“你说什么呢

只要你能自理

咱还是个完整的家”

肖春玲压抑许久的泪水

倾泻而出…

魏文志终于醒了为了补充营养家里买了一只母羊每天挤奶给他喝后来大羊生小羊最多时到了8只贺宝每天负责喂草还给每一只羊起了名字大角、小角、老白…

在全家人的照顾下

魏文志能起床站起来了

还能拖着一条腿

挪动着走路

村里的人都说

这真是个奇迹

看到丈夫渐渐能自理年5月肖春玲在附近的化工厂找到一份工作爷爷和贺宝在家养羊一只能卖八九百元

看起来

日子正在一天天好转

但一个戏剧般的噩梦

正在前方等着他们

4

他又倒下了

年中秋节魏文志在按摩床上做理疗床是垂直竖在地面突然绑带断了他一下摔倒这次是额头着地再次变回植物人医生下了判决书任何手术、药物、针灸都已经不起作用了魏文志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又回到最难的原点一家老小吃穿需要钱可把全部时间都用来照顾一个病人怎么挣钱?思来想去今年4月肖春玲咬咬牙决定去潍坊学针灸推拿孩子跟她一起去植物人丈夫交给年迈的公公照顾

5

“我想离婚”

一个人带孩子在异乡生活并不容易今年10月2日肖春玲骑电动车摔倒了尾椎骨折为了医院自己给自己针灸治疗因为起不了床

做饭的任务

就落到了6岁的贺宝肩上

那天肖春玲趴在床上指挥儿子煮面条贺宝的手被烫了一下差点打翻锅那可是一锅开水啊肖春玲吓得大叫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了肖春玲,彻底崩溃

她第一次想到离婚

她自己没有未来无所谓但实在不愿看到孩子被淹没在这个看不到希望的家里

“他是个好男人

对家庭很有责任感”

肖春玲陷入纠结和痛苦中她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年,肖春玲在招远跑出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开铲车的司机魏文志。两个同龄人一见面就互相有了好感。

彼时的肖春玲刚刚离婚,患上了严重的甲亢。魏文志到处给她打听偏方,医院看病。

年,两人登记结婚。

肖春玲怀孕后,魏文志让她把工作辞了,安心在家待产。

为了这个家,来自黑龙江的魏文志工作特别卖力,每次老板让加班,他都毫无怨言,经常一天要忙十五六个小时。

即便忙成这样,魏文志每天都会为妻子安顿好早饭、午饭才出门上班。

公公更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好人而且…命比她还苦

魏文志的父亲今年72岁,年老伴去世,年从黑龙江搬来山东,跟魏文志夫妻一起生活至今。

老人有两个儿子,年,大孙女从楼上摔下来夭折了;年,大儿子酒后意外落水,也去世了。

魏文志的家,成了老人晚年唯一的归宿。

肖春玲在潍坊学习时,只能由老人在家照顾魏文志。没有专业的护理经验,老人每天用颤巍巍的手,把菜切碎煮熟,馒头泡在水里,和在一起就是一顿饭。

他像照顾婴儿一样,一口一口喂给魏文志。

这样的日子,不知还要捱多久。

“离婚是我和公公共同商议的结果这个选择不好做”

今年11月17日平度店子法庭庭长马建明接到这起离婚诉讼时被惊到了

“你儿子的抚养权变更到您这边,同时您儿媳妇跟儿子离婚之后,从法律上他们之间就没有互相扶助的义务,那么对于儿子,您准备怎么办?”马建明问。“我来照顾他。”老人回答得非常坚定。“你为什么同意儿媳妇和儿子离婚?”“她还年轻,孙子还小,儿子以后怎么样还不知道呢,不能耽误全家人。”

老人嘴上这么说但回头看他的眼神空洞中透着一丝绝望让人不忍多看一眼

肖春玲——“老爷子在一天这就是他的家我会像女儿一样给老爷子养老送终老爷子不在了这个房子归孩子”庭长——马建明“好请你记住你在法庭上承诺的话”

来源:半岛晨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么还没轮到手术患者家属从门缝拍照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