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1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个说法对还是不对呢?
这个说法不全对。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个三分饥不是要让宝宝少吃一点,也不是要饿着点儿宝宝,主要是让宝宝的胃肠有张有弛。
我们的理念是: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六点之间,一日三餐应该正常吃,每餐应该都让宝宝吃饱。但是过了晚上六点就不要让宝宝吃东西了,但是从晚六点到早晨六点这个时间段要饿着点宝宝,目的是让宝宝的胃肠有饥有饱有张有弛。
也就是说该吃饭的时候要吃饭,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
宝宝晚上睡觉时间段是需要“饥”的,现在更多的宝宝晚上七八点钟还吃东西,睡觉之前还要喝奶。甚至很多宝宝半夜还要喝奶,这样胃肠就得不到休息,那就不能很好地养护我们的肠胃,从而产生消化系统疾病。所以这个“三分饥是”的意思是晚上不吃,白天正常吃。
那么三分寒是什么概念呢?
并不是要冻着点我们的宝宝啊,真正目的其实是提升宝宝的抗寒能力。
宝宝在清醒状态下基本不会着凉,但宝宝在睡眠状态下或出汗状态下特别容易受寒着凉;宝宝的腿和脚不太容易着凉,但宝宝的上半身特别容易着凉;那我们在帮助宝宝保暖的时候要注意前胸后背肚子。
手和脚呢,可以适当冻着点,晾着点。那可能现在有家长会反对说:宝宝脚一定要保暖呀,睡觉的时候还会穿上袜子呢,因为大家不是都说寒从脚底生吗?吴大夫你怎么又说宝宝的脚不用保暖呢?
事实上大人和孩子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宝宝的腿和脚,火力特别足。宝宝的体质,“下实上虚”,而老人的体质呢,才是“下虚上实”。
所以宝宝的脚跟腿不用刻意保暖。你看我们很多外国的宝宝啊,上身可能穿羽绒服,但是下身都是光着腿跟脚,其实这是宝宝的一个散热出口,提升宝宝的抗寒能力的同时,也让宝宝不容易上火。
所以综上所述,三分饥和寒。饥指的是,晚上不要进食。寒指的是注意宝宝上身保暖,手脚尤其是腿其实不用那么着急保暖。
2
消化系统问题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孩子的整个童年时代,从婴幼儿时期到童年时代,出现问题最多的还是消化系统问题。
饮食的度量是很重要的,如果吃的过多,由于小宝宝的肠胃没长好,肠胃受不了就容易积食。如果吃的过少,宝宝生长发育太快,营养跟不上。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所以说,在孩子时代,消化系统是占主导地位的。可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又特别复杂特别多,今天我就重点挑了几个典型的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就是宝宝不爱吃饭,或说宝宝厌食。这是我们家长最头疼的也是目前最常见的问题。
二是宝宝便秘。就是宝宝大便干排泄不好。
三是宝宝拉肚子。包括目前常见的秋季腹泻、鸭绒状轮状病毒腹泻、着凉腹泻这几种宝宝拉肚子的现象。
我们围绕这三个问题聊一聊消化系统的疾病。
3
主题一: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在第一期要养育宝宝误区的公益课程中,已经和大家已经聊了一部分。
在这次微课中,我总结了一下宝宝不爱吃饭,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宝宝本身脾胃有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作息规律的问题,比如说宝宝作息紊乱等等;
第三个原因是长时期强迫宝宝吃饭而导致宝宝产生了心理阴影。
第一个原因:宝宝本身脾胃不好,导致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说宝宝生下来脾胃就弱,先天不足;
或者宝宝生下来过敏很多东西都不能吃,比如说鱼虾过敏,蛋白质过敏,由于很多东西都不能吃,导致宝宝营养不良,这可能也会让宝宝变得脾胃比较弱;
又或者宝宝本来出生的时候脾胃很好,但是宝宝出生后两三个月的时候有一场严重的拉肚子,导致宝宝脾胃虚弱,再也没能缓过来;
又或者七八个月加辅食太猛,比如说家长为了让宝宝摄入更多营养,提早加了鱼肉等难消化的食物,导致宝宝脾胃受伤,后期一直没有缓过来;
又或者有的宝宝一岁多得了一场肺炎,服用了过量抗生素刺激了脾胃。又或者是连续半个月输液啊,导致宝宝脾胃受寒。这是致使宝宝不爱吃饭的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小儿推拿的手法,来提升宝宝的食欲与脾胃功能,来作为我们日常护理不爱吃饭的宝宝的一个方法。
第二个原因就是作息不规律。
饮食方面,宝宝晚上六点就不要再吃东西了,尽量做到九点入睡;早晨七点起床,八点完成早餐,中午大概十二点到一点完成午餐。一日三餐得按时按点。
睡眠也是。晚九点入睡,宁可白天不睡也晚上早点睡,一定要养成一个规律,准确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让宝宝拥有准确的生物钟。
第三个原因就是宝宝长时期被强迫吃饭,被导致宝宝产生了心理阴影,对食物已经不感兴趣了。我们应该避免强迫宝宝吃饭但是可以合理诱惑与鼓励。
我们可以学习治疗宝宝厌食的手法。在这里我简要给大家说一套手法的处方,也就手法的配方。
宝宝厌食手法配方有:补脾经、清胃经、揉板门、顺时针摩腹、捏脊、按摩足三里。
如果宝宝平时很喜欢吃饭,由于积食导致宝宝食欲不振,可以多帮宝宝清胃经。
如果宝宝一直都不爱吃饭,我们就多捏脊、多用按揉足三里以及顺时针摩腹等方式改善宝宝不爱吃饭的问题。
4
主题二:宝宝便秘以及护理手法
简单的说就是宝宝大便干或者是拉屎费劲、困难或是痛苦。便秘是不容小觑的消化系统问题,层次多样又形势复杂,常常导致宝宝和家长都很痛苦。
前几天那有个奶奶就告诉我说他们家的宝宝啊,拉屎特别费劲,每次要拉一小时。怎么看他拉屎那么难受。奶奶都感觉心脏直突突啊,跟着着急。那么小宝宝便秘为什么会让家长这么着急,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家长着急,主要是伴随两个心态。
第一种心态是同感共情式痛苦。我宝宝憋着难受,家长跟宝宝是心连心的,肯定自然地能感觉到宝宝的痛苦。
第二种心态就是家长有些担心和害怕,害怕宝宝拉屎不好,那就排毒不好。毒素排不出去,那就容易生病。你这种担心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宝宝吃的好拉的好。那就说明身体代谢功能比较顺畅,出处顺利,升降自如,自然也就不爱生病了。
今天在这了我们还是会给大家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推拿手法。推拿的效果可能不像食疗或者针对病表的方法那么立竿见影。但是打针吃药的方法大多只管用一阵子,治标不治本。
不同的便秘,采用手法也不尽相同。
1湿热型便秘
患有湿热型便秘的宝宝多数怕热;喜欢吃高热量难消化的食物,比如巧克力、冰激凌、奶油等。
我们之前的课程也说过热性体质的宝宝的大便就特别容易干。因为摄入的高热量食物会给宝宝提供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宝宝用不掉,也排不出去。那就会导致湿热型的便秘。
湿热型便秘的宝宝有可能两三天拉一次。也可能天天都拉,只是每次都特别费劲。拉出来的便便形状又粗又长又硬。还经常把自己的小屁屁都给撑破流血,甚至是导致肛裂。所以,湿热型便秘的宝宝特别容易造成便秘心理阴影,可能治好了便秘后后潜意识里也不太愿意也不太喜欢排便。
湿热型便秘的宝宝一般吃火龙果、喝蜂蜜、还有用香油、打开塞露,往往效果都比较好。因为只要稍微凉顺一点,宝宝拉的就自然痛快。所以我们用的小儿推拿的手法也是以清热、润肠、通便为原则。
具体的手法有:
清补脾、退六腑、清大肠,揉跗阳穴(下),顺时针摩腹(5分钟)、揉左天枢(3分钟)、推下七节骨(次)。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开出的食肉型便秘的处方。
2阴虚型便秘
这种类型的便秘由于肠道里的润滑液、大便水分不够导致的,拉出来的大便形状多数是一粒儿一粒儿的,也就是常说的“羊粪蛋”。
你可能会提出疑问说湿热型和阴虚型便秘,那不都是大便干燥吗?既然是干燥,那就都是缺水吗?那如何区分阴虚型和湿热型。它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呢?
湿热型便秘和阴虚型便秘本质上的区别是:
湿热型便秘本来不缺水,只是身体里的热量太高了,把肠道里的水分都蒸干了;
阴虚型是肠道里本身水分不足、整个身体里的水分都不足,这个宝宝全身都处于阴虚的状态。
湿热型的是属于热量有余的,阴虚型是水分不足的;湿热型是能量过剩的,阴虚型是阴血不够的;本质上是一实一虚的区别。
有的家长就问,既然是缺水,阴虚型的多喝水管不管用啊?
答案肯定是不管用啦。因为没那么简单。阴虚型是产生肠液和留住水分的机制出了状况,而不是单纯补水那么容易。
3脾虚型便秘
脾虚型便秘的特点是:宝宝虽然拉屎也很费劲,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便干。往往是前边干,前边拉的特别费劲,而后边拉的大便就不干了。而且大便还有点不成形,有时候还会伴随一些消化不良的食物,我们通常把这种大便称为“头干尾稀型”。
脾虚型便秘根本原理就是脾胃弱、消化不良、推动无力所导致的,治疗方向是加强肠胃功能,在推拿手法上以补脾为主。
4肠胃慢蠕动型便秘
这种类型的宝宝都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定义为便秘,因为他们拉屎也不费劲、大便的质量也很好、形状也不错、多数都是香蕉便。
只是两次拉屎的间隔时间太长,时间短也得两三天,时间长就得七八天才拉一回,但是却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这种类型的便秘,原理是肠蠕动慢节奏型形成的一个因素。打个比方:别的宝宝肠子转了三圈,而他只转了一圈,虽然转的慢,但是不耽误、也不影响,消化与吸收都不错。
所以这种类型的便秘如果不是特别极端,那就可以忽略不用管,但是如果比较严重,超过七八天一次了,我们还是可以按照脾虚型的便秘给宝宝做治疗。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套手法。(第一套就是解决湿热型便秘护理手法。)
第二套手法就是用来解决后三种便秘的:阴虚型、脾虚型、肠胃慢蠕动型便秘。其实后三种便秘可以统称为虚型便秘。
具体的手法配方:
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二马,这些都是各三百次。
揉肾俞,按揉足三里,推揉涌泉,各一分钟。
捏脊五到七遍。
阴虚型便秘多揉二马以滋阴;
脾虚型便秘多补脾经,多揉板门以健脾;肠
胃慢蠕动型便秘多做顺时针摩腹,帮助宝宝胃肠转动。
5
主题三:宝宝拉肚子及护理手法
宝宝拉肚子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医院治疗,除了蒙脱石散治疗,也会用到抗生素或打点滴,但是这些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很大。
其实遇到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利用小儿推拿是非常好用的,下面介绍一下如何用小儿推拿治疗宝宝拉肚子。
宝宝拉肚子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
1寒湿型腹泻
宝宝晚上睡觉的时候亮肚脐睡,肚子着凉而导致拉肚子,就是受寒而导致拉肚子。
特点一般是大便清稀、多泡沫;大便颜色比较淡,无味或者味道淡;伴随宝宝肚子咕噜咕噜叫,肠鸣,腹痛;以及肚子疼,脸色泛白等。还有受凉拉肚子的宝宝,虽然拉肚子但是他不觉得口渴;小便清长,舌苔白。湿热泻。
2湿热型腹泻
通常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比如说病毒感染导致拉肚子就属于湿热泄。很多轮状病毒的腹泻、秋季腹泻,都属于湿热泻的范畴。
湿热泻一般腹痛明显,腹泻急迫,大便呈黄褐色,而且大便特别臭,会有热臭热臭的感觉。拉肚子的同时会伴随发烧,三十七度多三十八度多。同时伴随口渴症状,尿少且黄,舌苔黄。因为湿热泻拉的都会比较凶,会让身体里面的水分大量丢失,所以特别容易口渴。
3伤食泻
吃多了导致拉肚子就叫做伤食泻。
伤食泻的特点是一般会伴随着肚子疼,而且肚子感觉到胀满。还有就是拉肚子之前,宝宝特别容易哭闹,尤其是一岁以内不懂其他表达方式的宝宝,拉完了之后它就不哭闹了,而且大便量特别多。伤食泻拉出来大便量特别多,与湿热型腹泻的热臭不同,伤食泻味道酸臭,有种食物久置腐败的酸臭味。而且宝宝嘴巴臭,不爱吃饭也是伤食泄的一个典型症状。
有的时候吃多了导致伤食泻的同时,还会伴随呕吐,吐出来的食物也是酸馊酸馊的。伤食泻的时候,舌苔比较典型,不管颜色发黄还是发白,舌苔都是厚腻的。
4脾虚泻
脾虚泻,就是宝宝脾胃素来不好,导致拉肚子。
它的特点有久泻不愈:宝宝经常拉,拉了就不容易好;还有这种腹泻容易反复发作。脾虚泻的宝宝呢,脸色一般都比较苍白、不太好看,一般舌苔没什么变化,比较薄白。此外,脾虚泻的宝宝食欲不振,长期厌食。
脾虚泻的宝宝,排泄物都会带着食物残渣或者是一些奶瓣。也有些脾虚泄的宝宝,吃完饭就拉。他可能一天拉的次数不多,但是一日三餐,早餐吃完了拉一回,午餐吃完啦一回,晚餐吃完还拉一回。
护理手法
拉肚子其实并不可怕,治疗得当,一般情况下很快就能好。小儿推拿,是治疗拉肚子最有效的一个方,比吃药打针都灵。
宝宝拉肚子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宝宝出现脱水现象。在宝宝拉肚子的时候一定要给宝宝大量补水。水不是喝的越多越好,而是喝的频率高一点,少量多次,防止宝宝出现脱水。
我们通常给出的办法,是宝宝在拉肚子时候让宝宝喝小米油。把小米熬稀,撇上面的油,也就是上面那个小米汤,大概五分钟给小宝宝喝上一勺。慢慢这么喝一直补充水分,同时给宝宝做正确的小儿推拿治疗。(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