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皮肤与头皮微生态紊乱,会带来怎样的皮肤疾
TUhjnbcbe - 2024/7/28 16:50:00

详解微生态的基本情况,以及皮肤微生态与痤疮、头皮微生态与脱发问题的强关联。

来源

聚美丽

作者

彬彬

微生态护肤已成为当下一个热门的护肤理念,除了面部皮肤适用的功效护肤品之外,以微生态为研究基础的洗护发类用品也开始出现。那么,皮肤微生态与头皮微生态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皮肤微生态与痤疮的关联程度如何?头皮微生态是否与脱发问题有关?

在年8月17日,由聚美丽主办,福瑞达&瑷尔博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皮肤微生态大会上,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樊一斌发表了主题演讲《皮肤与头皮的微生态》。

樊一斌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的演讲题目是《皮肤与头皮的微生态》,大家都知道头皮属于皮肤,而我将它单列出来的原因是,头皮有毛发的遮盖,受到的紫外线照射、PH值、油脂分泌情况,与裸露较多的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同。因此,头皮局部的微生态与皮肤其他部位裸露出来的微生态是不一样的。

皮肤微生态与头皮微生态

到底是皮肤疾病出现以后微生态发生问题,还是微生态有问题之后出现皮肤疾病?很多护肤品公司对此做了很多研究。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当皮肤局部环境出现变化时,比如油脂分泌旺盛,菌群发生改变,皮肤疾病就会同时出现,包括常见的皮炎湿疹。

此外,熬夜后的面部和头皮油脂分泌会特别旺盛,油痘肌就容易出现面部痤疮、头皮瘙痒以及红肿痘痘等现象。比如我昨晚上夜班,今早开始做了一天的手术,到现在也没有睡觉,所以脸上就长了一颗痘。

在听了几场演讲以及报告之后,我对微生态的概念有所混乱,听着感觉主要讲的是微生态护肤品,是和菌群相关的提取物,将微生物等同于微生态了。

在我看来,微生态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它不单指菌群,还包括它的分泌物、代谢产物以及整个环境。从我们出生开始不同的年龄段,对比成年人的皮肤状态和皮脂腺而言,新生儿由于皮脂腺功能没有发育完善,老年人因皮脂腺功能退化,油脂不够了,因此他们极易出现皮炎湿疹以及皮肤干燥。而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微生态也在动态变化。

●微生态是什么?

我认为它是各个物种或者微生物之间,包括人和病毒、细菌等,进行信息交互的一个系统。其最早来源于生态学,为了阐明物种之间的竞争或共存关系。

例如,在年底、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直至现在依旧在不断变化。起初,它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在今年3月上海的疫情中,我们看到感染率升高,死亡率却下降了。原因在于新冠病毒一直在变种,需要与宿主共生,找寻相互之间的平衡,若病毒将宿主致死,那其自身也会死亡。这是生态学物种之间互相的共存或竞争机制。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出现了“过度使用杀虫剂或是抑菌剂会破坏生态中的微生物平衡”的毒理学。再比如,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医院耐药率达到50%的“超级细菌”,新的抗生素制造速度甚至不及微生物的进化速度,因此现在国内限制使用抗生素。

还有一个例子,头皮出油严重的人群在使用医生推荐的某类含有二硫化硒的洗剂药物之后,刚开始效果很好,但后面效果逐渐减弱。此类现象,即为生态学物种之间互相的共存或者竞争的机制。

生态学发展至现代,首先与医学相结合。人体有四个菌群研究:皮肤、消化系统、泌尿道、口腔。而关于人体基因组学,全人类有2.5万个基因,肠道菌群更多,体内菌群有多万个。肠道菌群在年之前的研究十分火热,出现许多高分的研究文章,近几年热度下降。

我是偏真菌学方面研究的,当时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准备去做一些肠道菌群在皮肤疾病方面的研究,但后来因为热度不是很高,我就没有做。然而到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加大投入在这方面的研究,所以这段时间,在研究中菌群又被提到很高的位置。

生态学与医学相关,那其与皮肤学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很多研究文章都说过,它通过影响胃肠道菌群来影响免疫系统,进而对一些皮肤疾病产生影响。最多的研究为特应性皮炎(AD),症状表现类似于湿疹,它通过病原菌、细菌影响到免疫相关的细胞,比如说DC(树突状细胞)、MC(巨噬细胞)等细胞,并且受体与配体结合以后会形成先天与后天免疫的一个桥梁。

在皮肤学中,免疫占据较大比重。人体自身、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都会相互作用产生诸多免疫,而当下制造护肤品时却并没有考虑到免疫,因为免疫会造成皮肤炎症反应。为什么感染病毒、新冠、SARS会死亡,其实不是病毒致死,而是病毒激发了人体自身的免疫炎症风暴。

不过关于免疫的内容,我不想说得太深,如果关于菌群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免疫,那可能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它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网络,其中一个菌变化,那么整个网络都会出现变化,而至于哪个点在改变我们就不知道了。

●皮肤微生态中的菌群

说起皮肤微生态,关键的是你认识菌吗?我们来看看一些需要重视的菌。

这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的暂驻菌,常常作为一个致病菌。而与它相似的是表皮葡萄球菌,是常驻菌。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颜色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出来是黄色的,表皮葡萄球菌是白色的,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有一个β-溶血环。

图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左侧)、表皮葡萄球菌(右侧)

下面这些具有艺术感的照片,一定是真菌。最左上角的菌,因其厚厚的荚膜可以认出是隐球菌。图中也有白色念珠菌、很多真菌,其中一个真菌,马拉色菌,与我们密切相关。它会导致头皮掉头发,头皮出现一些头油、头痒、红色毛囊炎,它甚至有时会长在胸口。

图为各类真菌

医学研究与护肤品公司研究并不相同,医学研究要做菌的致病机制实验,要做基因学、细胞学、动物实验,最后才有可能应用到临床上,这是非常长的一个过程。

在我读硕士和博士的时候,我主要做菌的单方面致病研究,近来却发现微生物与宿主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宿主也参与其中。因此,在报课题以及申请基金项目时,会研究其双重作用。

我们在调整皮肤微生态和选用护肤品时,也不能只考虑护肤品对微生物的作用,也应考虑宿主的皮肤状态。因为我们的毛囊里有非常多的微生物,宿主不会容纳一些外来微生物,受到入侵时会产生排异反应,导致免疫力有所下降。例如,前段时间热度很高的痤疮疫苗,其目的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但长痘痘是多种因素的发病机制,只针对其中一个痤疮丙酸杆菌反而会增加炎症风险,致使有益菌在特殊环境下致病。有害菌在一些油脂分泌旺盛时可能并不一定有害。

●头皮微生态的基础认知

下图是头皮的微生态示意图。从上至下依次是表皮、基底膜和真皮层。头皮微生态与皮肤微生态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立体结构,我们的每个毛囊都在皮肤深处。

皮肤表面面积是很大的,除去表皮,再往下就是真皮,因此整个毛囊结构是非常大的立体结构。而图中绿色图案表示在表皮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在毛囊里以痤疮丙酸杆菌为主。在不同的结构与梯度中,其菌群组成不同。

那么,研发微生态护肤品的公司,是否可以制作3D护肤产品,针对皮肤不同深浅、不同菌群进行调节?大众存在一个误区,认为3D护肤只针对头皮,其他部位依旧2D护肤,其实除了口唇,生殖器、手掌、脚掌都是有毛发的,3D护肤遍布全身。

图为头皮微生态示意图

皮肤微生态与痤疮

与皮肤微生态最相关的是痤疮,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问题,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并且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程度。

例如,闭合性粉刺和黑头,由于较少的菌群会参与其中,因此通过微生态概念去调整菌群很难治愈。使用维A酸、果酸、水杨酸等酸类制剂,可以有效改善病症,其原理在于,疏通溶解由皮脂腺过度分泌导致的毛囊口异常角化,表皮堵塞。

但是,如果是油脂分泌持续很旺盛,而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局部出现红肿炎症,甚至是脓点的情况下,微生态就能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改善作用。

我作为临床医生,一直强调护肤品可以很好地辅助药物治疗,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临床治疗痘痘中,我们会让患者口服多西环素、异维A酸,或是短效避孕药等药物,但都会配合酸类护肤品,医院刷高浓度的酸进行护肤。

在停用药物之后,如何保持并稳定痤疮患者的状态?护肤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与专业人员沟通中也发现,对于临床医生,三个月是治疗痤疮痘痘最好的时间。后期我要逐渐把药物撤退,减少用量,这个过程中,“AHA+BHA”的混合使用可以辅助治疗,不过对于我们中国人的皮肤,可能要注意耐受的问题。而对于囊肿来说,我个人并不建议单独使用护肤品去改善,不能过分强调护肤品的治疗作用。

头皮微生态与脱发

头皮微生态与脱发有无关系?患者问诊时主要有三大诉求:最近脱发十分严重,很多女性也出现此类情况;头顶越来越空;头皮油脂分泌特别旺盛。

脱发人群,尤其是雄激素性脱发人群,油脂分泌特别旺盛,且伴发溢脂性皮炎。因此雄激素性脱发经常叫做脂溢性脱发,其整个头皮微环境是不一样的。有篇文献讲得比较详细,雄激素性脱发,上面还有斑秃、寻常性痤疮,它是和痤疮丙酸杆菌、限制性马拉色菌有关。当然脱发和遗传也有关系,这里我就不具体讲了。

在关于头皮微生态的调查实验中,一个日本的研究发现,雄激素性脱发和没有雄激素性脱发的人群,无论掉发与否,其皮肤菌群组成都是类似的,但微生物丰度或百分比却并不相同。

图中蓝色很长的柱状代表表皮细菌,金黄色是棒状杆菌,绿色是葡萄球菌。相比不脱发人群,脱发患者的表皮细菌以及葡萄球菌丰度是上升的。对此进行思考,若是将这两个丰度用微生态的方式下调,那是否可以起到辅助改善脱发的作用?

图为脱发人数与菌群关系图

接下去与头皮非常相关的是真菌,而其中最相关的是马拉色菌。图中显示的是限制性马拉色菌,在脱发人群中明显增高。当前市面上很多洗发水的成分都在针对马拉色菌,例如酮康唑,但我们应该倡导一个平衡状态,保持稳定,而非过度打压。

图为脱发人数与限制性马拉色菌关系图

总结:

无论是裸露在外的皮肤,还是头皮上的皮肤,其微生态都应寻求一个平衡状态。常驻菌里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有益菌,但过度有害;痤疮丙酸杆菌是致病菌,但我们又不能没有它;在脱发、皮肤炎症与毛囊炎上,葡萄球菌至关重要;最常见的真菌,比如马拉色菌,在护肤与洗发等领域都可以对这四种菌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马拉色菌、金葡菌、痤疮丙酸杆菌等等,其实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部分,而真正的冰山下,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地理位置与环境、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部位的菌群之间都是不同的。例如,新生儿、婴儿、青少年、儿童、成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他们身上菌群一样吗?我觉得一定有区别的。

护肤品主打的适用人群是哪一类?男生和女生之间的菌群也是不一样的。杭州和北京的气候,湿度不同,人体身上的菌群也会不一样。四川女生在四川天天吃辣,脸上就不长痘,但到了杭州不吃辣也长痘,这与饮食习惯有关。同样,手部、头部、鼻子、脸部,不同部位的菌群一定都所区别。此外,若是抑制掉一种菌群,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否会出现变化,是否会激发更严重的皮肤问题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视觉设计:乐乐

1
查看完整版本: 皮肤与头皮微生态紊乱,会带来怎样的皮肤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