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社交沟通障碍,重复性刻板行为等。研究发现:胃肠道(GI)症状是孤独症患儿最常见的合并症,包括便秘、腹泻和腹痛等,这与患儿肠道菌群失常有关。
国外研究也发现,与同龄健康儿童相比,自闭症患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属的丰度较低、梭菌属和脱硫弧菌属的丰度更高,导致肠道炎症的易感性增加,造成肠道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通过“菌群-肠-脑轴”,影响免疫、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
基于肠道内有害微生物、以及相关代谢物丰度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有望成为新的自闭症治疗方法。
年,一个由来自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专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在《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国际食品研究)发表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小组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共整理出7套肠道菌群调整方案,如下图所示。
。
为了验证每种方案的可行性,试验团队通过人体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模拟物(SHIME)对上述肠道菌群调整方案进行了为期7周的肠道环境模拟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不同方案,菌群的存活率也不相同。
最终,研究团队确定了3种肠道菌群调整方案,分别为(T1)L.reuteri+B.longum,(T2)Prebiotictreatment(GOS),(T3)L.reuteri+B.longum+GOS
如上图所示,在肠道环境模拟试验中,采用肠道菌群调整剂后,3天时间,自闭症患儿肠道菌群主要菌属丰度产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是艰难梭菌属(Clostridiumdifficile)、产气荚膜梭菌群(Clostridiumperfringensgroup)、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desulfuricansgroup)、乳酸菌群(Lactobacillusgroup)、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spp)。
研究团队针对不同治疗方案,对肠道不同位置微生物群落(主要菌群构成)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T1、T2、T3分别对应三种治疗方案,C1、C2、C3则代表与之对应的未调整前患儿肠道,该部位微生物群落的原始情况。
升结肠(也叫上行结肠)处三种治疗方案主要菌群构成前后对比
横结肠处三种治疗方案主要菌群构成前后对比
下结肠处三种治疗方案主要菌群构成前后对比
肠道菌群调整方案:T1为L.reuteri+B.longum,T2为Prebiotictreatment(GOS),T3为L.reuteri+B.longum+GOS
颜色和菌属对应关系:绿色-疣微菌属(Ver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