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让无声者有声,让有声者多元
时评速朽,这是当下媒体评论员的时代感伤。昨日,人民推出了评论版,在致读者中,该报表示创办新闻评论版是为了 建构理性思想、凝聚社会共识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媒体针对社会热点和民众关切发表观点,化解分歧,构建理性,已成为我们迫切的时代使命。新年伊始,人民此转变颇受期待,或可激励你我,继续为中国进步献上涓滴。这个意在 谋求最大公约数 的评论版,开篇即聚焦改革。题为《改革,回应人民的强烈期待》的文章,感叹当下 改革呼声惊涛拍岸 ,而对于改革之于当下中国的意义,亦呈现了各方共识: 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取决于今天的选择;我们这一代人的作为,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开篇评论选择芸芸众生津津乐道的改革议题,对于践行其评论宗旨,颇具象征意义。以此为起步,我们乐观其成,另外,为达成社会共识这一终极目的,有关媒体评论的期许,亦当重申。回顾报史,评论立报乃是中国报业传统。被视为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申报》,对新闻业务的一大要求即是发表*论文章,强调报纸的言论要 有系乎国计民生 ,要 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于报纸而言,评论的水准反映了媒体品质,于社会而言,它是一个开放社会的舞台。民国时期,不同的主张通过报纸评论来呈现,*治领域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文字交锋,思想领域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科玄论战,以及五四前期的启蒙与后期的救亡,报纸的评论都成为启发民智、鼓舞人心的社会公器。报业评论是中国社会的宝贵史料,在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重要节点上,不乏评论破旧立新,引领时代风尚。皇甫平这个耐人寻味的笔名,记录了改革开放的艰难与勇气。去年,人民系列评论让人耳目一新,《倾听那些 沉没的声音 》、《以包容心对待 异质思维 》等,赢得了民众的掌声。它所收获的赞誉,对于媒体评论如何定位,达到何种社会功效等,有着生动的揭示。改革开放初期,结束动乱乃人心所向,媒体评论诉诸此共识收获民心,其诉求相对单一。如今,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各种利益诉求,不同观点主张,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媒体要想保持生命力,必须摆脱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代言人角色,只有体恤不同阶层的处境,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让无声者有声,让 异质 者脱敏,才能构建公信力,才能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既有鲜花也有吐槽,既有关怀又有超越,诚如一位主流媒体评论员所言,如果一家报纸的评论只获得表扬而没有批评的声音,那意味着它缺乏稳定的价值观。交流、交融、交锋,这是昨天的人民评论版 致读者 中三个醒目的词汇。通过评论还原多元声音,发表观点,这是当下中国传统媒体再造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媒体评论不是充满个人特色的激情演讲,它是包罗万象的社会的回声。我们期待,在评论过剩而真诚稀缺的今天,有更多的媒体打造他们的评论,借助评论平台,让无声者有声,让有声者多元。当然,媒体开展评论光有一厢情愿还不够,唯有给予舆论监督足够的支持,只有对 异质思维 多一些包容,我们对媒体的社会责任,对 中国梦 下的命运共同体,才有多一份自信。媒体评论挣扎于现实与梦想之间,彰显的乃是现代家国情怀, 邦有道,危言危行 ,我们期待,在开放包容的中国,无论是人民这样的*报还是为数众多的市场化媒体,都能够共享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能够共有一个更加宽容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