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离不开“吃喝拉撒”,而排便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食物经过身体吸收消化,形成废物,经过肠道排出。
《论衡》中写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渣”。
肠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存质量。
排便出现3种表现,说明“肠道”坏透了,要提高警惕!
1、大便突然变细
当排便状态发生改变,如突然间,变细,或是出现一道“划痕”要警惕。
一旦肠道内出现肿块,就会使肠道变窄,大便就会变细。
并且,一次不能完全排尽,总是有一种想排又排不净的感觉。
2、出现便血
便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肠道已经发生病变。
如肠出现溃疡,组织坏死,分泌物增多,导致肠内出血,就会出现便血的表现。
并且肠道内引起的便血多是便与血混合的,有时会出现血块。
3、便秘腹泻交替
健康肠道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是长期的排稀便,而有的人长期的便秘,但是都有一定的规律。
而当肠道发生病变的时候,肠道内环境紊乱,菌群失衡。
患者就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或是长期以来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这时也要引起重视。
记住2个排便时间,减少肠道*素:
1、晨起后排便
中医讲,早上是大肠经会被打开,在这个时候进行排便时最为干净的。
经过一晚上的消化吸收,身体内一般会存有一些粪便以及一些*素。
所以在晨起的时候是最佳的排便时间。
2、三餐2-4小时后
三餐进食后,会产生胃结肠神经反射,可以引发结肠蠕动加速,最终诱发排便活动。
人进食后食物的消化吸收的时间在2-4小时,因此三餐2-4后,也是排便的*金期。
但是如饭后立即排便,那就说明肠道已经出现问题,做好去检查一下。
促进排便,保护肠道,牢记“二多三少”!
1、补充膳食纤维
缺少膳食纤维,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之一。
缺乏纤维,肠道运动速度下降,会导致食物残渣、脂肪等堆积。
长时间就会引起习惯性的便秘,甚至刺激肠道病变。
多补充膳食纤维,如:,燕麦、豆类、大枣,蔬菜,水果,有助于改善便秘。
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应吃g左右谷类主食和丰富的膳食纤维的食物。
2、多喝水
喝点温热的开水,可使肠道保持清洁、润滑。
尤其是早上空腹的时候,常饮一杯温水,刺激肠胃运动,有利于晨起排便,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小口慢慢喝,切莫等到口渴才喝水。
或是在水中加入养护肠道的小植物,如菊苣,蒲公英等。
3、少久坐
久坐称为很多人生活方式,一天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长期如此,肠道蠕动功能减慢、进而有害物质不断堆积,就会在结肠内滞留,刺激肠黏膜。
进入导致便秘,排便困难,出现炎症,溃疡等。
4、少吃肉
爱吃肉的人,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消化道等问题。
研究发现,爱吃肉的地区,患肠道疾病的几率明显提高。
并且加工肉,烧烤肉,油炸肉,会产生许多的致癌物质,再加上这些物质不是可溶性纤维素,慢慢积压在肠中,刺激肠粘膜,产生癌变。
5、少烟酒
有研究认为,吸烟可以对大肠产生长期性、持续性的慢性刺激。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死于结肠疾病的风险性要高34%。
此外,饮酒也是增加肠道癌变风险的重要的一个要因。
每日饮酒为23~45.9g、患肠道疾病的风险增加1.4倍。
因此,想要保护肠道,戒烟戒酒,也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