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男,56岁,以“口唇苍白3天”为主诉入院。
询问病史得知:1年前体检时发现尿常规异常,3天前无意之间发现口唇发白,其余无不适。
进行体格检查:患者精神不佳,双眼睑、口唇苍白,余未见明显异常。
进行辅助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血红蛋白75g/L,尿常规提示尿蛋白+++,肾功能检查中的血肌酐值也偏离正常。结合患者的症状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初步诊断为肾性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氧气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在我国,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即为贫血。
缺少红细胞生成的物质(生成少)会出现贫血症状,红细胞被破坏过多(破坏多)也会发生贫血,那么肾性贫血属于哪一种呢?肾脏出问题之后出现贫血的机制又是什么?
肾病为何会导致贫血?可能与这几个因素有关
肾脏疾病和贫血之间有什么关系?想要知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红细胞的生成。其实,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做饭有一拼。想要拥有一碗美食,首先要有做饭要用到的锅,然后要有食材,期间可以参加调味料进行调节。
骨髓就相当于“锅”的角色,是正常成年人红细胞生成的唯一场所,每天约产生2×10^11个红细胞在这里产生。铁元素、叶酸等物质都是充当“食材”的身份,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的生成、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参与细胞核的合成。
食物的“色香味美”少不了调味料的功劳,我们身体中红细胞的生成也少不了促红细胞生成素、性激素等进行调节。以上提到的都与红细胞的生成密不可分。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肾脏发生病变之后出现贫血症状和以下几个因素关系密切。
《肾性贫血新型治疗药物——莫立司他》中有提到:中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达10.8%,涉及1.2亿人,肾性贫血的发生率随慢性肾脏病的严重程度逐渐上升。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可达98.3%;透析慢性肾脏病与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98.2%和52.1%。
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没有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这是因为透析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丢失一定数量的铁元素。铁元素和红细胞生成之间地关系密切,通过提供铁直接激活红系分化。除了透析治疗,像频繁抽血或者出血都会导致铁元素的丢失。
铁元素对红细胞的生成有两个相反的作用,我们刚才提到的激活红系分化是一个,通过刺激铁调素和增强氧化应激反应间接抑制红细胞分化是另一个作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铁调素水平会升高,这就会导致小肠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向血液中输送铁元素减少,以致于出现功能性铁缺乏和贫血。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不只是会丢失铁元素,还会导致5-甲基四氢叶酸的肠道吸收障碍,叶酸是合成DNA的重要辅酶。当叶酸缺乏时,会因为DNA合成障碍引起细胞核发育异常,幼红细胞分裂减慢,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
肾脏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和红细胞生产相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就是由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的红系祖细胞,可保护分化成熟的红细胞免受凋亡(正常的程序性死亡称为凋亡)。肾脏出现问题的时候,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
肾脏发生病变的时候,容易出现炎症反应。慢性肾脏疾病的炎性反应也会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过不是影响的量,而是破坏质。炎症反应会致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低下。不仅如此,还通过白介素-6引起铁调素表达升高,从而降低机体对铁的利用。
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也是肾脏疾病出现贫血症状的机制之一,血红蛋白的自氧化作用是红细胞中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途径,导致阴离子超氧化物的形成,并释放出过氧化氢。缺氧时,会有更多的过氧化氢被释放出来,间接导致微血管内皮炎症、红细胞老化。
除了上述提到的物质缺乏、调节异常、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之外,尿*症*素、钙磷代谢紊乱、血脂异常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肾性贫血的发生。为了缓解肾性贫血患者的不适症状(像头晕、脸色苍白等),有两类药物我们经常使用。
2种常规药物——治疗肾性贫血有效果!
老人常说,“吃啥补啥,以形补形。”对于肾性贫血的患者来说,积极地治疗原发病固然重要,但是纠正贫血症状也很重要。肾性贫血的患者和铁元素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合理的补充铁剂是很有必要的。
铁剂的补充也不是盲目地进行,当铁蛋白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表明铁元素绝对缺乏,需补足铁剂。铁蛋白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表明体内铁相对缺乏,也可补充铁剂。
补铁常采用口服的方法,如口服硫酸亚铁。但是口服铁剂,容易出现便秘、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耐受的时候可以换用静脉补铁的途径。当口服补铁剂1~3月仍然未达到补铁的目标时,也考虑静脉补铁。
除了铁元素的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减少也是重要的“凶手”,可以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前提条件是排除慢性肾脏疾病以外的其他贫血原因,包括其他血红蛋白缺乏症、慢性炎症、恶性肿瘤和药物。
以上这两种药物在纠正肾性贫血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能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除了这两种药物之外,最近有一种新型治疗药物,也给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肾性贫血新型治疗药物——莫立司他
莫立司他是一种新型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将这种抑制剂投入肾性贫血病人的治疗和近年来随着机体细胞感受氧变化及适应性反应的相关研究有很大关联。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理解起来很是费力。其实可以拆分成三部分,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拆分之后理解起来就简单一些了。低氧诱导因子是一种细胞转录因子,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α亚基是活性亚基,为受氧浓度调节的氧敏亚基。
脯氨酰羟化酶催化低氧诱导因子-α特定脯氨酰残基羟化,是低氧诱导因子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的主要机制,该机制也是低氧调节反应的核心。脯氨酰羟化酶主要包括3种亚型,其中脯氨酰羟化酶2表达最为广泛,是调节低氧诱导因子降解的关键亚型。
莫立司他对3种脯氨酰羟化酶亚型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脯氨酰羟化酶2的抑制作用最强。肾性贫血患者服用莫立司他之后,干扰脯氨酰羟化酶羟化功能,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
莫立司他还可以调节机体内的铁代谢,促进铁在肠道吸收、增加铁的转运利用以及下调铁调素的基因表达。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莫立司他这种新型药物不仅可以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还可以调节铁代谢,对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想而知。
医生寄语
开篇的男主人公,如果在尿常规检查异常的时候就进一步进行诊疗,后面应该也不会出现肾性贫血的症状。退而求其次,即使当时没有进一步的检查,事后不定期进行尿检,情况也会比现在好。
肾性贫血不可怕!合理的补充铁剂以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很好地缓解不适症状。新药莫立司他效果也很不错哦!
参考文献
沈海燕,刘孝琴.肾性贫血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38(01):81-85.
张姣,*雅群,白嘎力,文睿婷.肾性贫血新型治疗药物——莫立司他[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