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自两个月前开始。小姑因为离婚把孩子带到了我们家,从那时起,她就像一只久未归家的小鸟,在我们的窝里安了个家。我和父母都认为她是暂时的,需要一些时间去整理自己的生活,然后再离开。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姑不但没有离开的打算,反而在我们家越来越安逸。
最初,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小姑总是很早就睡了,且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房间里。她总是说她的肠胃不舒服,需要休息。我也没有过多地去打扰她,每天只是在饭桌上看见她疲惫的脸庞。然而,直到我在小姑房间医院的诊断单,我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诊断单上的文字打破了我的平静,“炎性肠病”。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简称IBD)是一组由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这些疾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炎性肠病的确切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患有家族史的人患上炎性肠病的风险更高,如果一个人的近亲中有炎性肠病患者,自己罹患该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NOD2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克罗恩病的易感性增加。NOD2基因编码一种称为核苷酸结合和寡肽结合结构域蛋白的蛋白质,它在细胞内起着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NOD2突变会影响免疫细胞对肠道内菌群的感知和反应,导致异常的炎症反应和炎性肠病的发展。
ATG16L1基因编码一种参与自噬过程的蛋白质。自噬是一种细胞内垃圾清除和细胞内平衡维持的重要机制。ATG16L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自噬功能障碍,使肠道细胞难以清除细胞内垃圾和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导致免疫细胞对肠道菌群异常的反应,引发炎性肠病的发展。
IL23R编码一种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受体,参与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炎症反应。IL23R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增加炎症反应和肠道组织的损伤风险。
二、免疫系统异常
炎性肠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正常肠道组织,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肠道免疫系统在维持肠道内平衡和抵御外来病原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炎性肠病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导致肠道炎症反应的失调。这一异常可能涉及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和调控,炎症介质的过度产生。
巨噬细胞是一类能够吞噬和消化细菌和细胞碎片的免疫细胞。在炎性肠病中,巨噬细胞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对肠道内菌群的过度反应,引发炎症反应。淋巴细胞则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包括T细胞和B细胞。它们参与调节和调控免疫反应,在炎性肠病患者中,这些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和过度增殖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正常肠道组织的攻击。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它们在炎性肠病中可能过度分泌炎症介质,促进肠道炎症的发展。
免疫系统在调控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居住的大量微生物的总称,与宿主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共生关系。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调控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维持肠道内的平衡状态。
三、环境因素
1、饮食习惯:特别是西方饮食中富含的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与炎性肠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这些食物可能引发肠道炎症反应,损伤肠道黏膜,促进疾病的发展。均衡饮食,富含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助于降低炎性肠病的发病风险。
2、吸烟:吸烟对克罗恩病的发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吸烟可能干扰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抑制免疫细胞的正常调节作用,导致炎症的发展。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感染某些微生物: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与克罗恩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这些细菌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肠道炎症的发展。其他病原体如病*和寄生虫也可能参与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4、药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长期使用被认为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风险。某些抗生素的滥用也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平衡,导致炎性肠病的发展。
未来将进一步研究炎性肠病发展的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严重疾病。我们期待着未来在炎性肠病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