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文
科学虫洞
相关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人均每周要吃进去大约5克的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有朋友可能会疑惑:我也没傻到把塑料往嘴里塞,怎么可能会吃进去?虫洞告诉大家,这涉及到一个概念:微塑料。
无处不在的微塑料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有些微塑料的粒径只有几微米。我们身边分布着无数微塑料,只是难以用肉眼察觉,只能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
发布在《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美国西部一些偏远的地区,每年都会落下吨左右甚至更多的塑料粉尘,相当于3亿个塑料瓶。
这些微塑料颗粒不易清理,易于传播,随着自然力量、人类活动,散落到世界各地。
而且,微塑料不仅仅分布在人群聚集的城市,还蔓延到了山河湖海。甚至,北极大陆的皑皑白雪,以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都被它所渗透。
科研团队在北极71个地点收集了一些海水样本,结果显示,每立方米水中约有40个微塑料颗粒。后来,也有人在北极的雪层中发现微小的塑料颗粒。
而微塑料概念的提出者理查德·C·汤普森,则在珠峰收集到了一些雪样和溪水样本。分析显示,所有雪样和溪水样本中的3个样本,都有微塑料。
连人烟稀少的世界之巅、北极圈,都被微塑料所占据,更何况聚集着大量人类的城市?事实上,微塑料早已经开始入侵我们的身体。
微塑料如何进入人体?
年,维也纳医科大学宣布了一项研究,他们在人类粪便中找到了微塑料颗粒。这意味着,微塑料已经进入了人类肠道。
此外,曾有调查调研过北京青年人粪便中的微塑料含量,发现受试者的粪便中基本都含有微塑料。
那么,微塑料是怎么进入人体的?饮用水是人类摄入微塑料最多的途径。
据了解,鞋子、领带、轮胎等会脱落“灰尘”,形成微塑料。同时,塑料垃圾在阳光的暴晒下将变得越来越细碎。这些微塑料,都可能进入到饮用水中。
饮用水在正式投放到市场之前,会提前处理掉很多微塑料,不过在很多国家,饮用水的质量并未达标。此外,如果处理设备中有塑料制品,其中的微塑料也可能进入到饮用水中。
贻贝除了饮用水之外,人类吃东西的时候也会摄入,包括食盐、啤酒在内的很多食物都含有许多微塑料。
贻贝又被称为“青口贝”,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同时,它也被认为是微塑料污染的生物指标。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塑料不仅会出现在蓝色贻贝的细胞中,还进入了它们的循环系统。
许多海洋动物都摄入了微塑料,我们在享用这些贝类等食物的时候,也等于吃进去了微塑料。
微塑料在食物链中的循环微塑料进入人体的方式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呼吸。
前文提到,微塑料无处不在,也许你无法察觉,但它的的确确包围着你。只要我们呼吸,它们就可能顺着鼻腔、口腔进入体内。
最后,还有化学工程师发现“喝茶包=喝塑料”。他们随机购买了4个牌子的茶包,浸泡几分钟之后,无数的微塑料出现在茶水中。
甚至渗透进胎盘
微塑料在我们体内,并不是简单地经历着“吃下去、排出来”的过程,它们也会渗透到人体组织中。
年,美国化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则消息,称在人的肝脏等组织样本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
此外,《国际环境》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胎盘也逃不过微塑料的影响。科学家分析了6个18-40岁健康妇女的胎盘,发现其中有4个胎盘存在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颗粒大小不超过10微米(约0.01毫米),很可能来自母体日常使用的产品包装、个人护理产品等。
研究负责人表示,胎盘中存在的微塑料,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负面作用,比如减缓生长、改变基因表达方式等等。
微塑料进入人体,无疑让人感到担忧,尤其是,我们对微塑料危害的认知还存在很大的知识空白。
微塑料的影响
微塑料究竟会对人体产生多大危害,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根据相关论文得知,微塑料可能会对人体带来血管栓塞、肾脏和消化系统损伤、致癌突变等伤害。
跟一般不可降解的塑料比起来,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更深,主要体现在颗粒微小上。
它跟随着洋流、气流,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污染着空气、食物、水源,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通常来说,大块的塑料垃圾,如吸管、塑料袋,会限制海洋动物行动、对它们的身体造成外伤。而微塑料带来的影响,则更多体现在内部。
动物们吃进去的微塑料无法被消化,如果停留在胃部,可能会导致疾病或死亡;如果微塑料带有有机污染,那么这些动物的状况会更加糟糕。
想要监测微塑料污染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除了被丢弃的塑料制品之外,我们平时使用的物品也有可能脱落微塑料。
而且,这些微塑料比普通的塑料垃圾更难发现和收集。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优化饮用水的处理方式,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并且需要官方落实监管措施。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