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可是当下的「网红」产品,每一个孩子多少都吃过。
在功能宣传上:便秘要吃,腹泻要吃,消化不良也要吃,还有什么提高免疫力、治疗*疸肠胀气过敏湿疹……「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国际主流的观念指的是,摄入一定数量时,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
益生菌的分类很复杂,国内的就分了20多种,每种菌群还分为不同的菌株,产品还分为药品、保健品、固体饮料等,如果要写一个益生菌的详细指南,十天半个月都说不完。
益生菌是否「益生」,国内外观点迥异,对于孩子来说,到底对哪些疾病有效?我们来仔细说一说。
益生菌能治疗便秘?
效果并不明显。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吃益生菌用来治疗便秘,一般宣传上对便秘有效果的是乳双歧杆菌,但在儿童便秘的临床应用上缺乏循证医学依据,也就是说,证据不足。
国内外很多便秘临床指南,都没有关于益生菌治疗便秘的内容。
大家觉得益生菌可以缓解便秘,很有可能是混淆了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元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结肠内常驻菌的生长和活性,来有效改善便秘。
而益生菌,没有被证实有效。
益生菌可以预防治疗湿疹?
只对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有效。
宝宝湿疹容易反复,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外界的很多因素,比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引发或加重湿疹。
国外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确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湿疹,证据相对高的主要是用于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比如使用鼠李糖乳杆菌或乳双歧杆菌,其他原因引起的湿疹,使用益生菌进行治疗有效性缺乏证据。
宝宝湿疹诱因复杂,难以判断,如果确定是牛奶蛋白过敏,最好的方法就是隔离过敏原,换用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同时可以搭配益生菌辅助。
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
可能有效,证据不足。
孩子的免疫力主要来自于先后和后天途径,后天性大家都比较清楚,就是靠生病来提高,先天性的免疫力,则是和遗传、产前母亲暴露环境、分娩方式(顺产)、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息息相关。
益生菌主要是增加肠道里的菌群,基于目前动物实验及为数不多的临床试验,是否能提高免疫力仍然缺乏证据。
益生菌能改善乳糖不耐受?
对成人有效,对婴幼儿未知。
在成人的消化不良疾病中研究中发现,某些益生菌可以减轻与乳糖消化不良有关的症状,比如使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剂量达到一定要求以后,在缓解成人此类的症状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但成人的研究数据代替不了儿童,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者是儿童人群乳糖不难受的消化不良,目前还缺乏有效性的证据。
益生菌能改善肠绞痛?
效果不明显。
基于目前国际上证据水平相对较高(被验证有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罗伊氏乳杆菌可以缓解某些肠绞痛,但效果不明显。
宝宝肠绞痛最有效的方法,是多拍嗝、作排气操、飞机抱,益生菌的作用可能比安慰剂好一点。
益生菌能治肠胃炎?
有效,但只针对病*感染导致的腹泻。
某些益生菌对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具有疗效,尤其是对病*感染导致的水样腹泻具有显著疗效,对侵袭性细菌导致的腹泻没有明显疗效。
如果孩子确诊为病*性腹泻,生病的早期可以吃布拉酵母菌或鼠李乳杆菌来治疗。
不过腹泻治疗也只是辅助治疗,孩子腹泻最重要的治疗还是补液盐。
益生菌能缓解抗生素导致的腹泻?
有效。
很多孩子在使用抗生素后都会出现腹泻,益生菌可以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但也并不是所有益生菌都有用,证据级别相对较高的,只推荐应用布拉酵母菌。
给孩子吃活菌类益生菌时,与抗生素等药物间隔至少2个小时。
孩子长期服用益生菌安全么?
益生菌类制剂还是相对较安全的一类药物,至今,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服用益生菌导致严重*副反应的报道。
但各界观点不一,公众对于益生菌安全性还是颇为担心。
长期用药会不会引起潜在感染?会不会让孩子有耐药性?会不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这一切还没有被证实。
总结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益生菌只在两种情况下有效:
病*性腹泻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对于其他的功效,美国儿科学会(AAP)年曾发布的一篇关于益生菌的文章,表示还有待继续研究(Moreresearchisneeded)。
益生菌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
对于宝宝入口的食物或药品一定要慎重。益生菌不是万能的,面对人云亦云和无处不在的营销宣传,家长还是要保持理性。
健康的孩子,不建议把益生菌当作日常补品。
如果患有病*性腹泻和抗生素引发腹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辅助用一点益生菌,锦上添花。
我们常说的吃益生菌,其实是吃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制剂≠益生菌,这是两个概念。
而益生菌在提纯加工成在益生菌制剂时,会添加防腐剂、添加剂、稳定剂等物质。
我们的目的是给宝宝补充益生菌,但其实是通过给宝宝吃益生菌制剂的方式补充的,所以宝宝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也会把添加剂吃进去。
益生菌本身对孩子的健康是有益的,但是益生菌制剂中的添加物长期服用却不一定是绝对安全。
因此,当孩子因为肠胃不适或过敏等问题,确实需要服用益生菌时,家长要遵照医嘱,按疗程给宝宝服用合适的益生菌制剂,之后可以做肠道菌群检测,看肠道菌群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恢复了,那就可以不服用了。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判断是否需要给孩子添加益生菌制剂。
而且益生菌制剂也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关键是“平衡稳定”,需要根据肠道菌群的真实状态,针对性地补充对应的益生菌,才会有好的效果,而不是随意使用。
哪些人群应该补充益生菌?
1、服用抗生素时。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会把它们全部杀死。过后补点益生菌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2、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急慢性腹泻、大便干燥和颜色深及吸收功能不好引起的营养不良时,都可以给宝宝补充益生菌。
3、早产、剖腹产和不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能从妈妈那儿得到足够的益生元,为了肠道菌群的正常化,应该适量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
4、对于免疫力低下或者需要增强免疫力的特殊时刻(如某种流行疾病期间),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5、带宝宝出行或旅游时带点益生菌类产品,如果宝宝肠胃不舒服,服用后能够有效改善症状。
6、牛奶、鸡蛋过敏的患儿,在选择益生菌时,切记不要选择含有牛奶、鸡蛋成分的益生菌产品,以免使症状加重。
益生菌怎么吃效果好?
1、饭后30-60分钟后服用
益生菌对胃酸很敏感,正常胃酸PH值为1.8左右,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益生菌的存活。因此需要找到胃酸低,即PH值相对较高的时机服用益生菌。
传统认为婴幼儿空腹时的胃酸PH值为4-5,但是据国内外研究发现,新生儿(28天内)空腹胃酸PH值为2.3左右,1岁以后PH值为1.9左右,已经接近成人水平,空腹时由于饥饿和受到食物诱导时,中枢神经会“指挥”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这样的环境显然是不适合益生菌生存的。
此外,早上刚起床时分泌的胃酸较少,但是能否达到适合益生菌生存的PH值,还没有找到理论依据,尚有争论,因此不建议早上空腹食用益生菌。
进食后食物对胃壁的刺激,中枢神经进一步指导胃酸分泌增多,在胃部消化的初期,胃酸分泌逐渐达到高峰,因此在吃饭时补充效果也不太好,但比起空腹来说好得多;
在餐后半小时-1小时后,达到了饱腹感,胃酸的分泌有所减少,加之此时食物还在胃中,可以中和胃酸,PH值有所升高,大大减少了对益生菌的破坏,这期间摄入益生菌是比较适合的。
2、保存益生菌的温度不能太高
益生菌大多是不耐高温的,温度超过40摄氏度时活性便会降低并不可逆。为了保证益生菌的活性,当室内温度高于20摄氏度时,建议可以放冰箱冷藏保存。有些袋装粉剂的益生菌,开封后如果没有吃完,应该立即封口放冰箱或者丢弃,以免有害菌入侵,影响效果。
3、冲调水温<40℃
其实水温不能超过37℃最好,避免高温杀死益生菌。如果婴幼儿不爱吃,想加在奶粉里服用,不能先放益生菌,因为冲调奶粉的水温一般都高于40摄氏度,可以将奶粉冲调好后,温度低至37度时(手腕滴奶液温热无汤感),再加入益生菌。发酵制品中的酸奶、奶酪最好不要加热吃,注意这类奶制品宝宝1岁以后才可少量摄入。
4、服用抗生素后2-3小时才能吃益生菌
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益生菌,服用了抗生素后2-3小时再吃益生菌较合适。服用了抗生素后,补充益生菌可以降低抗生素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比如因抗生素出现的肠炎性腹泻。
5、选对益生菌种
益生菌种类繁多,每种益生菌的作用都有其特殊性,很多作用都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去发现,但是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客观的收获,比如一些益生菌在肠道中的定殖位置,特殊作用等。
益生菌说明书之“含菌量”
基本上所有的益生菌制剂,都会标注其所含的菌株数量,比如这样的:
益生菌的量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
推荐是:每次吃50~亿个益生菌。,尤其是孩子。
新生儿是在无菌或少菌状态出生的,体内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菌群。
而且,益生菌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到达目的地的。在孩子服用益生菌的过程中,必然有益生菌被消耗、死亡,比如空气的消耗,再比如胃酸和胆汁的消耗等。
所以,那些觉得孩子比较小,而把剂量擅自减少甚至减半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服食的量过少,真正到达肠道发挥作用的益生菌就所剩无几了,当然也就不足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了。
另外,有家长问:如果一次吃了一袋半,剩余的半袋放冰箱保存后再吃可以吗?
当!然!不!可!以!
因为,剩的那些益生菌,早就没用了!
益生菌是厌氧的,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就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杀死”,你再给孩子吃的,就是“死”了益生菌。
Emmm……一堆益生菌“尸体”,又能有什么用呢?
可是,说起来,我们怎么判断买到的益生菌制剂里,益生菌是“活的”,而不是买了一堆“益生菌尸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