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顾晋教授团队在世界知名医学杂志《Cancer》上发表通讯文章《ColorectalcancerandCOVID-19:doweneedtoraiseawarenessandvigilance?》。文章呼吁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期间,警惕胃肠道途径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并加强消化疾病诊治流程中的专业性防护。文章在医院院长顾晋教授、胃肠外科主任雷福明教授的指导下,由胃肠外科团队的主治医师牛鹏飞(第一作者)撰写并发表。
文章指出,大量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SARS冠状病*(SARS-CoV)和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SARS-CoV-2)的重要细胞受体。同非典型肺炎病*的S蛋白相比,新冠肺炎病*的S蛋白和ACE2结合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因此,具有ACE2表达的细胞可能充当靶细胞,容易受到新冠肺炎病*感染。冠状病*的刺突蛋白有助于病*通过ACE2受体进入靶细胞,而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参与引发SARS-CoV-2刺突蛋白的启动并提高病*侵入靶细胞的机会。
胃肠外科团队参考新冠肺炎在呼吸系统传播的研究进展,在关于SARS-CoV-2是否能够感染胃肠道,并在消化道环境中脱落以供人与人之间潜在传播的致病途径方面提出理论假设。团队在顾晋教授的指导下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蛋白组学网络工具GEPIA进行结直肠癌基因组表达量分析时发现,结直肠癌组织中ACE2andTMPRSS2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证实所有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均可能是SARS-CoV-2的攻击靶点。结直肠癌患者消化道中,无论是肿瘤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均可能存在较高的ACE2和TMPRSS2表达水平,而这种分布提高了SARS-CoV-2侵袭感染人体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可能性。
团队结合研究结果和临床工作实践后提出,如果新冠肺炎存在消化道传播途径,那么结直肠癌患者可被认为是新冠肺炎感染的危险人群。在文章中,研究团队还提示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即使是面对无症状的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临床医师在操作中也要注意因胃肠道内窥镜充气、腹腔镜建立气腹时产生的气溶胶污染,更要注意在处理肠道器官和肿瘤时出现的肠道分泌物以及粪便污染;对可能存在高潜在感染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手术应进行严格的全程管理,处理肠道组织或肿瘤标本时小心防护,以降低肠道感染物引起的传播风险及院内感染风险。
(胃肠外科牛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