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若不是父亲和兄弟都查出胃癌,65岁的老张(化名)或许对胃镜还不是那么在意。去年春天,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黏膜高级别瘤变,医院。
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王卫峰坦言,相比自己刚从医时,如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方面得益于社会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检查手段的多样化,特别是内镜设备的更新和内镜技术的发展,能够有助于及时发现早期癌症,从而尽早治疗,有效提高生存率。
一年内两次查出胃癌
接诊老张后,王卫峰为他安排了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被称为内镜中的“二郎神”,可“透视”黏膜下的病变,揭示黏膜下隆起究竟来源于哪里,是何种性质。
老王最终被诊断为胃癌,早期,所幸肿瘤病灶在胃壁的黏膜层,内镜下手术仅需剥离受侵犯的黏膜组织即可,不会对胃有更大创伤。
手术很成功,但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老王术后复查胃镜时再次被发现胃早癌,随即再一次接受手术,同样顺利完成。
王卫峰介绍,如今内镜下的各种治疗已经打破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界限,内镜微创不仅能切除消化道早癌、间质瘤、平滑肌瘤等疾病,而且创伤小,恢复快,能极大地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医院内镜中心一年收治多例黏膜下隆起,其中70%-80%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的几率在20%左右。
“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可基本实现临床治愈,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30%,因此早筛查早发现的意义重大。”王卫峰说,内镜检查正是筛查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最佳手段。
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及时根治
在胃癌的一系列诱发因素中,幽门螺旋杆菌是非常明确且重要的诱因。早在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其定义为一类致癌原。
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能在我们胃里“强酸+消化酶”环境中长期生存的细菌,它分泌的尿素酶等物质可影响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消化道溃疡、消化道不适、消化不良,甚至胃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约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有效降低39%的胃癌风险。
放眼全球,每年新发胃癌患者为万人次,其中一半在中国,且大多数发现就是晚期。有数据显示,我国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为59%,有7亿左右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要不要杀?王卫峰的建议是,明确有感染就应及时根治。特别是已经有症状的,比如消化不良,饭后常觉得胃疼、胀,容易饱,上腹部有灼热感,等等。
高危人群更应重视预防筛查
对于消化道肿瘤,胃肠镜是目前早期筛查的首选金标准。但门诊中依然有很多人惧怕内镜检查,特别是肠镜检查。
“如果惧怕肠镜的不适感,可以选择无痛肠镜。医生在发现形态不是很好的肠息肉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会直接对较小的息肉做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如果息肉出现癌前病理变化,长则10年20年,短则数年内,就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王卫峰说,不管是胃癌还是肠癌,之所以难发现,是因为两者早期几乎是没有症状的,因此早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预防方法。特别是以下高危人群更应重视胃肠镜检查——
年龄在40岁以上;家中一级亲属有癌症;有抽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患有萎缩性胃炎、感染幽门螺杆菌、患有胃溃疡等高危人群。
此外,如果出现报警症状,比如短时间内突然且剧烈的体重减轻,应做全面的身体筛查,以排查肿瘤可能。
来源:每日商报作者:记者陈敏娜通讯员王婷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