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有这些不老实的小动作,喜欢折腾、踢被子、出汗、打呼噜。很多妈妈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孩子的睡姿和一些小动作隐藏着他们身体健康的信号,下面大家就跟蛋妈一起来看看,孩子的睡姿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身体秘密吧。
孩子睡觉出汗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长很担心,是缺钙还是其他原因?其实,夜间容易出汗有生理原因,也有病理原因。
生理性出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只是在睡眠中出汗。多见于头颈部,常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内,1小时左右不再出汗。
这时妈妈们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造成的。妈妈们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决定孩子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捂、捂得严严实实。
殊不知,儿童与成人的生理机制是不同的。因为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而在生长发育期,身体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来蒸发身体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
病理性出汗多发生在孩子安静状态下,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在入睡后的前半夜,头部出汗明显。
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睡觉时经常用枕头顶着,结果造成枕部毛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能得到控制,出汗也能自止。
有些妈妈发现孩子睡觉时会打呼噜,很多妈妈会认为是白天玩累了。你真的是因为累了才打呼噜吗?睡姿、疾病、肥胖等都可能是诱发宝宝打鼾的因素。
如果孩子经常选择仰睡,就会打呼噜。因为仰卧会使舌根后坠,从而造成孩子咽部狭窄,这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打呼噜。
建议:这种情况下,只要纠正孩子的睡姿就可以了。正确的睡姿应该是侧卧。因为与仰卧位相比,侧睡可以减少舌根后坠,缓解打鼾症状。
妈妈可以在孩子的睡衣背后缝一个柔软的小棉包,有利于控制睡眠姿势,减少仰睡的机会。此外,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外界刺激,也可以减轻孩子打鼾的症状。
扁桃体、腺样体在儿童早期发育很快,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特有的疾病。当气温变化较大,孩子营养不良时,会造成抵抗力下降或上呼吸器官感染,进而引起炎症累及扁桃体、腺样体并引起进一步肿胀,阻塞后鼻孔和口咽部,造成气道阻塞而出现打鼾。
建议:饮食均衡,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添加衣物。一旦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拖延。
儿童肥胖时,口咽脂肪垫会增厚,随着重力作用,睡眠时喉舌间隙变窄,脂肪垫堆积加重气道间隙变窄,从而出现打鼾现象。
建议:一旦孩子出现超重,一定要严格控制,不要等到情况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才想着让孩子减肥。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形象,还会引发一些身体疾病,此外还会引发打鼾、儿童糖尿病等疾病。
有些孩子晚上睡觉时总是磨牙,小牙磨得很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童磨牙呢?
最常见的是蛔虫和蛲虫。蛔虫是宝宝肠道中最容易寄生的寄生虫,它掠夺小肠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泌*素,上下翻飞,极不安分,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引起消化不良,肚脐周围疼痛。这样会使宝宝在睡觉时神经系统仍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导致磨牙。
蛲虫病在3岁以下的宝宝中也比较常见,每当宝宝夜间睡觉后,蛲虫就会爬到宝宝的肛门产卵,引起肛门瘙痒,使宝宝睡眠不安,发生夜间磨牙现象。
如果发现宝宝有寄生虫,一定要及时驱虫,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药。
有些宝宝饮食习惯不好,不爱吃早餐,晚餐却吃得过多。这很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因为晚餐吃得太多,宝宝睡觉时胃肠道仍堆积了很多食物,胃肠道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当胃肠道工作时,会引起面部咀嚼肌的自发收缩,引起牙齿来回磨擦。
及时纠正宝宝的不良饮食习惯,睡前不要给宝宝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食物在胃肠道内刺激宝宝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引起咀嚼肌和磨牙的持续收缩。
宝宝受到责骂、殴打、惊吓、精神刺激等,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烦躁、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夜间磨牙的现象。
父母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不要当着他的面互相争吵,不要给宝宝太大的学习压力,也不要让宝宝看恐怖的电视节目。
宝宝白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也会引起夜间磨牙。当宝宝活动量大时,妈咪要记得让宝宝及时休息,不要玩得太累。
患有佝偻病、癫痫等疾病的宝宝也会有夜间磨牙的现象。磨牙是宝宝生病的一种症状,要重视疾病的治疗,磨牙自然消失。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段美好、甜蜜、宁静的睡眠之后,一整天都感到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甚至神清气爽。
年幼的孩子无法确切地表达这种感觉,但事实上,他们比成年人更需要高质量的睡眠。孩子的睡眠不仅要保证时间,更要保证质量。
因此,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睡眠的特殊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