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长息肉,你听说过吗?这其实是胃肠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简单来讲其实就是胃的表面长出来一个息肉,可在做胃镜的时候发现。不少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好好的胃怎么就突然长息肉了呢?胃长息肉了怎么办?今日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胃息肉”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由胃黏膜面凸起到胃腔内过度生长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
胃息肉较小时可以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做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的。临床上所称的“胃息肉”一般也就是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
为什么胃会长息肉呢?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其实跟胃息肉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家里有胃肠息肉的病人,其子女的胃肠息肉的几率比常人的可能性要大。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导致很多炎性因子出现,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从而出现增生性的息肉。
3、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液中含有胰酶、胆酸会反流到胃内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炎症增生,出现胃息肉。另外,大量的反流液会导致胃内的PH数值升高,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导致增生性息肉的出现。
4、抽烟喝酒:
长期抽烟喝酒也会损伤胃黏膜,致使胃息肉的发病几率增加。
5、饮食不当:
三餐不定时,经常饱一顿饥一顿,偏食、挑食以及经常吃生冷、辛辣、腌制食物,不爱吃蔬菜等也会增加胃息肉的患病风险。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某些食物:有人认为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胃息肉会癌变吗?
腺瘤性胃息肉的性质属于胃黏膜异型增生,有癌变潜质,一般建议在内镜下尽早切除。
其他类型的息肉如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虽也有癌变风险,但概率很低,无需过度担心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亦可发生胃息肉,主要为胃底腺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也有癌变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息肉切了还会再长吗?
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抑酸药物的服用、饮酒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由于目前对息肉的病因机制不完全了解,无法保证息肉切除后不再生长。一部分胃底腺息肉可能与服用抑酸药物相关,在停药后可减少此类息肉的发生;其他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胃增生性息肉形成有关,因此改善生活习惯、根除幽门螺杆菌等,都是可以减少胃息肉再发的手段。
如有息肉并已内镜下处理者,定期复查胃镜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