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部分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特别是这三个部位
TUhjnbcbe - 2022/12/30 21:12:00

体检是很多人每年都会做的事情,体检的最大好处,就是可尽早发现体内潜藏的问题和病变!

很多疾病都可在体检中发现,比如息肉就是常见的一种,由于息肉是出现在黏膜上的赘生物,所以很多患者会不自觉地将息肉和癌症联系在一起。

但从科学角度来看,息肉就是黏膜上隆起的增生物,通常都属于良性病变,只要是有黏膜的部位,都有可能长出息肉,比如肠道息肉、胃息肉、鼻息肉等都是常见的疾病。

而且,根据息肉的类型不同,临床上的息肉也有多个种类,包括了炎性、增生性、腺瘤性等!

息肉虽然在发现时,大多还处于良性状态,但是有部分息肉却存在癌变的可能。特别是发生在以下三个部位的息肉,尽早切除才是正确做法:

1、大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安全

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息肉种类一般,肠道息肉痛也有炎性、增生性以及腺瘤性几种。而在众多的类型中,腺瘤性息肉是最危险的一种。

根据数据调查表明,将近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整个癌变过程需要3~5年左右;

不过,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低与否,和患者的年龄、息肉数量以及大小等多个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单发性息肉的癌变率并不高,数量越多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就越大。

同时,息肉的直径越大,癌变率也会越高,超过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能达到50%以上;

而且,腺瘤性息肉还具有家族遗传的特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患者20岁左右就可能病发,其结肠、直肠内都可出现多发性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相当之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科学干预,后期癌变率甚至能达到%!

不过,由于大部分腺瘤性息肉在早期都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会有便血、大便形状改变、腹痛等表现。所以,对有肠癌家族史、腺瘤性息肉家族史、4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应定期积极进行检查。

2、胃息肉,发现就应切除

胃息肉通常都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其和多种因素有关系,比如患者长期饮酒、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和肠道息肉相似,患者早期往往难以察觉病情存在,随着发展,可出现上腹部隐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

与肠息肉比起来,胃息肉的发生率较小,但同样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胃息肉的直径小于1厘米,且数量较少,往往只需要定期观察就可以了。但如果胃息肉直径超过了2厘米以上,且同时伴随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切除处理,并定期复查。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分为腺瘤性和胆固醇性两个种类,无论是哪一种在早期隐蔽性都非常强大,大部分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症状,当病情发展严重时,可出现类似胆囊炎、胆结石的症状表现,比如右上腹隐痛、恶心呕吐、腹胀等;

临床上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是以胆固醇类息肉为主,这类息肉属于良性,但如果生长得过大,可对胆囊造成压迫和堵塞,从而引发胆囊积液、胆囊炎等问题。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就可增加癌变几率;

而腺瘤性息肉虽然少见,但是却存在恶变可能,直径超过2厘米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也会越大,所以患者需要格外当心,并积极进行处理。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无论是发生在体内的哪一种息肉,都应第一时间咨询医生,如果医生建议需进行切除处理,就不应犹豫第一时间进行治疗。而且,腺瘤性息肉在切除之后还有复发可能,所以在之后的生活中,也应定期进行体检,观察恢复情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部分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特别是这三个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