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1类致癌因素,也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而被大家深恶痛绝的,还有它极易传染,感染率高,常常是“一人患病,全家遭殃”。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有研究表明,我国10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会高达40%~60%。
01
口臭,就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吗?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诱发口臭、嗳气、反酸、腹痛、腹胀等症状,但它们并不是判断是否感染的依据。
实际上,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要不是体检发现,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不能试着用任何表现来判断自己有无感染。
如果想要确诊,医院进行C13呼气试验。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口-口、粪-口的途径传播,所以一般家里如果有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其他家庭成员最好也去检查一下。
02
家里大人感染,孩子也需要检查吗?
孩子胃内环境不同于成年人,幽门螺杆菌进入到孩子胃里容易定植繁衍,交换唾液对成人来说不算什么,对孩子来说就可能增加了风险。
但通常不建议给孩子做检查。检查主要是为了治疗,但小孩子并不像大人一样需要去治疗幽门螺杆菌。
首先,儿童的感染详情仍待研究,治疗收益不一定有那么大。从少部分观察研究来看,小孩子感染不同于成年人,有可能自发清除,也有可能治好后再感染。
其次,当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还不完善,对孩子健康的负面影响缺乏观察数据,整体效果有待考量。
最后,感染对儿童的健康没有当下影响,只有极少数的感染会在儿童期带来伤害。腹痛、发育迟缓等异常推给幽门螺杆菌,通常是冤枉了它。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和治疗,等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再去也不迟。
尽管如此,儿童如果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也可能会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欠佳。所以,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预防很重要。
03
家里有人感染,必须要隔离吗?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容易传染,但感染幽门螺杆菌不是感染新冠病*,不用慌。幽门螺杆菌在成人之间的传播是非常非常非常有限的。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具体传播途径还不明确,但科学家们推测,最可能的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口-口传播」携带幽门螺杆菌的大人,亲吻孩子的嘴巴或者咀嚼后喂饭给孩子。
「粪-口传播」如厕后不洗手,又去吃东西或者摸嘴巴。
所以,为了防止“一人感染,全家遭殃”,这5点一定要注意!
1、便后洗手。即使你手上没沾到便便,也很可能沾到大肠杆菌等肠道的“常客”,不小心吃到肚子里,上吐下泻就不好了。2、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肉类一定要做熟了再吃。3、家里有成员明确感染过幽门螺杆菌,那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好手再照顾孩子。4、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吃不好就自己咀嚼后再喂,也不要直接亲吻宝宝的嘴巴,以免唾液传染。5、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就餐,都可以采用分餐制度,个人吃个人份,或者准备一双公筷便于夹菜。
幽门螺杆菌虽然是1类致癌物,但这并不表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
胃癌的发生还受遗传、饮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及时根除,可有效降低患胃癌的风险。
目前没有研究表明食物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所谓吃大蒜,洋葱,蜂蜜,益生菌,都是骗人的!想要彻底根治,医院就诊并遵循医嘱服药哦。
本文内容部分参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