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Tissier教授发现双歧杆菌并命名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双歧杆菌的研究。既往的研究已经明确:人在出生后大约5~6h就有双歧杆菌定植于肠道内,1~2周后成为肠道的优势种群。双歧杆菌不但伴随人体终身,而且与人体肠道功能、免疫功能和营养代谢密切相关,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充分认识儿童肠道微生态系统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对在临床上正确诊断和处理腹泻相关性疾病很有帮助。
一.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1.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建立:新生儿刚出生时其胎粪是无菌的,出生大约2h左右开始即可从肠道检出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其数量不断增加,24h大肠杆菌占优势,可达到~/g(湿粪)。细菌在生长过程中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降低了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从而为专性厌氧菌的建立和生存创造了必需的厌氧条件。专性厌氧菌特别是双歧杆菌发酵糖产生醋酸和乳酸,使肠道pH值迅速下降,促进了以双歧杆菌为首的厌氧菌的定植,且厌氧菌的数目逐渐增加成为优势菌,反过来又抑制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生长,最终肠道菌群在种类和数量上逐渐趋于稳定。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基本稳定后,其功能也达到较佳状态,此状态叫做峰顶(climax),个体肠道从出生时的无菌环境发育到峰顶的过程叫做演替(succession),演替一般需3年左右的时间(见图1),也有人认为2岁后儿童的肠道菌群即与成人相似。演替过程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自身生理变化的影响。
2.
3.影响小儿肠道菌群发育的主要因素: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儿可较快建立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正常微生态系统,且母乳喂养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比人工喂养儿高10倍。母乳中所含的低聚果糖不但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而且可以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母乳作为母亲在子宫外与婴儿的联系纽带,其对婴儿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4.抗生素的使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在有腹泻时过度使用,就有可能发生由于菌群变化而引起的肠炎。
5.生活环境:包括分娩方式、母体菌群、居住地等均可影响肠道菌群的发育。
二.儿童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平衡与生理作用
在人体的肠道内有多种数量达兆以上的细菌生存着,其中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有益菌可促进消化,调节肠道蠕动,抑制有害菌生长,产生维生素C、B1、B2、B6等有益物质,促进食物残渣的排泄,中和肠道内的*素以及防止产生致癌物质等。
1.占位性保护:双歧杆菌等主要通过与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而产生占位性保护作用,即形成细胞前保护层(肠粘膜屏障由三层保护层组成),可促进动物绒毛上皮细胞的增生,维持正常的肠蠕动。
2.营养代谢:在肠道内产生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有机酸,如醋酸、乳酸等,降低肠道内的pH值及氧化还原电位(Eh),有利于Ca2+、Fe2+及维生素D的吸收;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如硫胺素(VitB1)、核*素(B2)、泛酸、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K等。双歧杆菌的菌体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的利用。
3.拮抗作用:双歧杆菌能明显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这与其造成的肠道低pH及Eh有关。益生菌的临床随机性试验结果显示,它可降低N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增强人体免疫力:主要表现为激活人体免疫系统。
三.肠道菌群与疾病
由于正常肠道微生态菌群具有以上生理功能,其对维持肠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各种原因,如肠道内、外感染、喂养不当、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打破了正常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时,
必然引起疾病。
1.肠道菌群与腹泻:当肠道缺乏正常菌群时,肠粘膜因热量缺乏而萎缩,杯状细胞、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表面活性物质层减少甚至消失,致病菌或过敏原侵犯粘膜下组织,引起肠道感染或过敏性疾病。当进食过量或食物成分不恰当时,消化过程发生障碍,使食物滞留,形成下部细菌上移繁殖,分解产生的短链有机酸增加肠腔内的渗透压,刺激肠蠕动而致腹泻。
2.肠道菌群与急性坏死性结肠炎:目前认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刺激物造成的不成熟的过度炎症反应所引起的。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生坏死性结肠小肠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菌群的形成。
3.肠道菌群与过敏:已有的研究指出,益生菌可以预防新生儿食物过敏。乳酸杆菌对2岁儿童遗传性湿疹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明显。
四.微生态疗法的临床应用
1.替代抗生素:WHO指出,大约有90%的儿童腹泻不需使用抗生素。所以,对轻度腹泻、病*所致的腹泻等均可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对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小儿,可在平时给予预防,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2.改善肠道功能:微生态制剂可明显改善肠道功能,可增强食欲、缓解便秘和其他肠道不适。母乳喂养儿可较快建立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正常微生态系统,且母乳喂养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比人工喂养儿高10倍。人工喂养儿因缺少母乳内所具有的多种有利于肠道微生态系统发育的物质而难以建立起如母乳喂养儿一样的微生态系统。对人工喂养儿,帮助婴儿建立起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并可预防和减少腹泻。
文献来源:《儿童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特点与疾病》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41),毛萌
五.微生态制剂
利用正常菌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备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品,以补充和充实微群落内涵,改变不正常的微群落成分,维持和调整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双歧因子为不可或缺的微生态制剂。
六.双歧因子
凡是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物质,都可称为双歧因子。
由于活菌外源性补充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为此,科学家们以将注意力转向双歧因子制剂的研究。日本此项研究开展的比较早,经体外双歧杆菌增生实验发现,不仅人乳中,在天然物质及羔羊胃中也可以分离出促进双歧杆菌增生的物质。双歧因子是国际上微生态学研究新课题。为此,其称谓在国内翻译上尚未统一,除双歧因子外,尚有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双歧刺激因子、双歧增生因子倍生因子等称法。
七.新一代微生态制剂---
羊妈咪?羔羊胃提取物维B12改善肠道微环境
作为生化制剂,羔羊胃提取物早于年由法国Lycentre实验室研究,70年代中期法国Rinm实验室对羔羊胃粘膜提取物冻干粉及维生素B12进行了药理、*理与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后由Nitasato(日本东京)在对羔羊胃进行冷冻生理盐水清洗羔羊胃后切片并通过韦林氏搅动器再使用丙酮粉匀浆经过过滤获得粉末。
新疆生化药业对新疆羔羊胃提取工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技术攻关。
年获得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提取物及制剂制备方法专利及羔羊胃提取物维生素B12制剂组方专利。
羊妈咪?含有双歧因子,对双歧杆菌具有增殖作用,能维持肠能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环境,并且在强酸环境下具有消化蛋白质的高度活性,是目前新一代的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成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与修复具有显著地改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特点;
1.羊妈咪?在PH1~4之间具有消化蛋白质的高度活性,是含糖胃蛋白酶活性的2-3倍。
2.羊妈咪?具有超强的凝乳能力,五分钟就可使1KG牛奶在36℃温度下凝固,对制止幼儿吐奶和增进食欲有明显效果
3.羊妈咪?具有改善胃液分泌机能低下影响蛋白质结合维生素B12的能力,改善人体贫血症状。
4.羊妈咪?含有双歧因子,对双歧杆菌具有增殖作用,能维持肠能菌群平衡,特别对维持儿童健康,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5.羊妈咪?含丰富的粘蛋白,具有很强的消化缓冲作用,可保护胃黏膜
6.羊妈咪?具有良好的耐溶型,婴幼儿服用安全适用。
7.羊妈咪?具有疗效好,*副作用低的特点。具有分解蛋白质,促进胃肠道腺体分泌,改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提高消化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及对炎症具有抵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