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期间我们免不了走亲访友,而过程中可能要进行长途“跋涉”、然后就是每日大鱼大肉,很多人的饮食、作息自动切换成“过节模式”,吃喝玩乐停不了,这对于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大考验。如何健康过大年呢?请大家收下这份健康“礼包”。
预防季节性流感年春节期间我国内地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传染病有季节性流感、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春节前后,正是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较高的季节,人员流动、密切接触,将增加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传播感染的机会。季节性流感通过飞沫传播,如近距离咳嗽、喷嚏、近距离交谈,以及接触病人污染物等均可传播,传染性很强。除发热、咳嗽、咽喉痛、畏寒等外,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多数人为轻症,可以自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主要预防措施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另外,流感疫苗接种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推荐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心脑血管病高发期,不要过度劳累春节让人们尽享天伦之乐,但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多重因素都会导致冠心病、脑血栓的发作或复发。此外,很多人会在春节期间花大量时间操持家务和饭菜,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过度劳累,极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尼古丁、酒精也会导致血管痉挛而引起血压升高和冠心病猝发。漏服药物和作息混乱也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往年春节期间,急诊科几乎每天都能接到1-2个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胸痛中心春节期间往往迎来就诊高峰,春节期间,有六大措施保护心脑健康:注意保暖、合理饮食、按时服药、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心态平和。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尤其要注意预防春节期间的常见病。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0.4%,而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则高达20%-40%。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血糖为例,情绪的变化、睡眠时间减少,以及居住地的改变都可能引发老年人身体不适。春节短期内体重的迅速增加,也容易出现脂肪肝、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等症状,所以老年人应做到张弛有度,合理膳食,低盐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并按时服用既往的药物。预防肠道传染病与食物中毒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诸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肠道致病菌等病原导致的传染病或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主要预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赴境外旅行,应咨询出入境管理机构,重点